畢露予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繼“中國學派”曾經創(chuàng)造的輝煌逐漸遠去,國產動畫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后,又在政策鼓勵以及市場成熟等因素下活躍了起來。這無疑是可喜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的創(chuàng)作中,還存在著值得注意的審美偏謬現(xiàn)象。相對于在藝術和商業(yè)上已經取得了一定平衡,并具有國族特色的美日動畫而言,中國動畫電影復興之路還將是很漫長的。
曾經的“中國學派”之所以能成為國產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的一張“名片”,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民族化審美的張揚。不僅如京劇、民樂等藝術元素進入電影中,如《大鬧天宮》(1961)等;來自中國傳統(tǒng)美術技藝的木偶、剪紙、水墨,乃至皮影戲、國畫等形式都曾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的藝術形式支撐,這是屬于中國的、獨一無二的、難以被模仿的民族藝術審美。
但是近年來的國產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中,曾經享譽國際、聲名遠播的“中國學派”一去不復返。一方面與“中國學派”的創(chuàng)作技巧難度極大、成本極高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逐漸占據了主流地位的美日動畫帶來的審美習慣的改變有關。中國動畫有著擴大市場、提高產業(yè)附加值的主觀需求,而客觀上又有著較強的動畫人才資源優(yōu)勢,這也吸引了國外知名動畫公司在中國以投資、建設制作中心等方式尋求合作,并以自身的動畫制作技術影響了國產動畫電影。如《藏獒多吉》(2011)等就是中日合作下的成功之作。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國產動畫的制作水平以及和國際接軌的程度都在這種合作中得到了提升,但也正是在這種滲透中,國產動畫電影的民族化審美日益稀薄。在如《賽爾號》系列、《超蛙戰(zhàn)士》系列、《恐龍寶貝》《汽車人總動員》等電影中,都可以看到主創(chuàng)為了追求國際視野而幾乎完全抹去了影片“中國”屬性的偏謬之處。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動畫人選擇以不同的方式保留我國深邃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一是改編傳統(tǒng)民間故事,如以一種迪士尼式個人成長外殼講述民間沉香劈山救母故事的《寶蓮燈》(1999),改寫《聊齋志異》故事的《小倩》(1997)等;二是在當代動畫形式的基礎上加入民族化的審美經驗,如《大護法》(2017)中大量背景采用了水墨畫的形式;三則是直接將民族元素現(xiàn)代化,如在《小門神》(2016)中,主創(chuàng)就選擇了將門神等元素置于現(xiàn)代語境,并直陳他們逐漸為人們所遺忘的窘境的方式,呼喚起觀眾對于這些民族元素的審美記憶和情感。但是這些相對于曾經給世界動畫史留下燦爛一筆的“中國學派”而言依然是偏于現(xiàn)代化的,盡管主創(chuàng)已經努力想再現(xiàn)屬于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趣,但電影依然無法顯示出獨立的、“中式”的藝術品格。
國產動畫電影對于民族化審美的輕視是極為可惜的,這一方面是由于藝術上部分靈韻、神韻的損失。如《小蝌蚪找媽媽》(1961)等水墨動畫由于畫材造成的渲染效果,使人與物都沒有清晰的邊緣線,突破了常規(guī)動畫的單線平涂創(chuàng)作規(guī)律,使得電影整體上充滿了優(yōu)美的意境與抒情的格調。另一方面則是市場占有和文化輸出方面的失利。如中國學派的剪紙動畫曾經為日本動畫人所模仿,但由于剪紙藝術本身復雜的藝術要求,使得日本人不得不望洋興嘆,放棄嘗試這一表現(xiàn)藝術。而在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動畫電影遭遇瓶頸,日本動畫如《千與千尋》《千年女優(yōu)》《你的名字?!返炔粩嘤咳胫袊碾娪笆袌觯屩袊鴦赢嬋祟H為被動。而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在這些日本動畫電影中存在著大量日本民族元素,如日本民俗文化、特產和風景,乃至能劇音樂、浮世繪美術風格等,它們既服務于畫面形式美,又增添著敘事的魅力,使日本動畫成為與美國動畫截然不同的“那一個”。而美國動畫電影方面,迪士尼和夢工廠也開始了積極地對中國民族審美元素的借鑒,如《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
)系列電影便發(fā)現(xiàn)和提煉了大量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華,贏得了中國觀眾的喜愛。對此,中國動畫人不得不對國產動畫中對民族化道路的放棄進行反思。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化審美是必要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民族化的否定。民族提供的審美文化與審美特質是包括動畫電影在內的文藝創(chuàng)作的重要根基,民族精神特質中先進的一面是與現(xiàn)代社會的審美語境相符合的。因此,承認現(xiàn)代化和民族化的兼容,在形式內容等方面向民族審美中求得突破,應該是動畫人未來努力的方向之一。
由于低齡受眾群體的存在,動畫電影應當取得在趣味性審美和教育性審美上的平衡。忽視了趣味性則將導致教育目的難以實現(xiàn),而忽視了教育性,趣味性也將淪為淺薄的諧謔和逗樂。曾經的國產動畫電影一度被認為說教意味略顯濃重,尤其是在“十七年”時期,在主張“文藝為政治服務”“美術為兒童服務”的歷史背景下,動畫人最大限度地用動畫電影的形式來詮釋社會主流價值觀與政治立場。如《人參娃娃》(1960)中對懲惡揚善的主題進行傳遞,小長工小胡子和人參娃娃代表了正義一方,而貪得無厭的財主胡瓜皮則代表了邪惡一方,最終胡瓜皮受到了人參娃娃的懲罰,正邪之間的界限和正邪雙方的結果是極為清晰的。與之類似的還有如《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等。小姐妹龍梅和玉榮在面對暴風雪襲來,國家集體的財產受到威脅的情況時,不顧自身安危保護羊群,體現(xiàn)出一種大公無私、勇敢無畏的精神,這些對低齡觀眾童真的心靈有著較為正面的教育作用。而在新時期,這種對說教的反撥則導致國產電影走向了另一個偏頗與失衡,即削弱了電影中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這無疑也是對審美格調的一種降低。
這在根據游戲或動畫連續(xù)劇改編而成的電影中體現(xiàn)得較為明顯。如《魁拔之十萬火急》(2011)、《龍之谷:破曉奇兵》(2014)、《魁拔Ⅲ戰(zhàn)神崛起》(2014)等電影,無不架空創(chuàng)建了一個匪夷所思、令人目不暇接的世界,而其中的人物關系與情節(jié)也堪稱撲朔迷離、風起云涌、引人入勝,影片高潮之處正反雙方的大戰(zhàn)更是氣勢磅礴。但往往也正是在于過于追求世界觀與局面的復雜,電影中對于倫理道德的著筆已經大大淡化,或即使電影有意弘揚某種優(yōu)良品質或精神,但觀眾在注意力被分散的情況下已很難把握到。
不可否認,還是有大量動畫電影依然恪守對人性道德或理想世界的宣講,在電影中貫注一種合乎公益的核心價值觀。如在根據周星馳電影《長江七號》改編而成的《長江七號愛地球》(2010)中,被UFO遺忘的小外星人七仔成為環(huán)保大使,它和蛋撻頭父親之間的對立傳遞給兒童觀眾一種熱愛和平與環(huán)保的理念。除此之外,小狄和父親在相依為命中的父子情深,父親愿意為兒子犧牲一切的真情,以及小狄父子和蛋撻頭父子對比帶出的“錢不是萬能的”樸素真理,以及類似《寶葫蘆的秘密》的通過一個神通廣大的七仔告訴觀眾人應該打消不勞而獲的幻想,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來獲取想要的一切的設定,電影充滿誠意與溫馨,可謂是在天馬行空的想象與正面教育,讓觀眾在獲得娛樂的同時得到陶冶上取得了平衡的典范。與之類似的還有如《夢回金沙城》《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可是在當前觀眾對于優(yōu)秀動畫電影的吁求下,這些佳作還遠遠不夠。
如前所述,在全球化的今天,國產動畫與國外動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日益頻繁,這帶來的正面效果就是就制作技術而言,當前國產動畫電影在趕超國際先進動畫上已初見成效。盡管限于資金等問題,國產動畫電影還并不能與迪士尼等老牌動畫巨頭的作品相媲美,但是平心而論,單就技術問題而言,這早已不再是一個制約國產動畫電影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在相當一段時間中,國內的動畫公司都將工作與宣傳的重心置于視覺技術的提高上。如在二維技術上,“十二年磨一劍”的《大魚海棠》(2016)堪稱是目前國產動畫電影的最高水平;而在三維技術方面,奇幻題材的《精靈王座》(2016)的畫面精美至極,其制作水準相對于美日而言已經不遑多讓。一言以蔽之,在技術上中國的動畫人已經取得了新成就。但這依然不能改變部分已經采用了先進技術的作品的問世依然讓人大失所望的結果。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故事本身依然是國產動畫電影的弱項,這是與動畫人重視形式而忽視內容的偏謬分不開的。
這種輕視首先表現(xiàn)在劇情上原創(chuàng)力度的匱乏,使電影缺乏新穎性。如近年來涌現(xiàn)的《葫蘆兄弟》(2008)、《黑貓警長》(2010)和《大鬧天宮3D》(2012),都是屬于對舊有的國產經典動畫電影的翻拍。而如《熊貓總動員》(2011)則更是有著對《瘋狂原始人》《功夫熊貓》等夢工廠動畫模仿之嫌。在先進的、更加炫人眼目的技術,如3D技術的支持下,觀眾得以收獲不一樣的、更為驚艷的視覺效果,但是就題材本身乃至思想性方面而言,電影顯得不思進取,無法提供給觀眾更多的收獲,而更多地依靠對“情懷”的販賣來贏取票房。
其次則是盡管電影設置了一個好的題材,但是在敘述方式和情節(jié)的銜接上缺乏技巧。如同樣是在電影一開始交代一個全新的世界背景,《大魚海棠》中長達兩分半鐘的旁白相對于以舞臺劇吸引觀眾的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而言便落入俗套,顯得緩慢而拖沓,盡管這“是一種安全的方式,但并不夠新穎”,無法快速抓住和帶動觀眾的注意力。電影在節(jié)奏的松緊有度、敘事方法的多樣性上,也無法與靈活運用了閃回、插敘,埋下大量伏筆的《瘋狂動物城》相比較。再加上對于人物行為等的處理,使得盡管《大魚海棠》中包孕了來自《莊子》的豐富哲學內涵,但是觀眾卻大多將電影只理解為一個三角戀情故事。
最后則是劇情上的低幼化、重復化,如《兔俠傳奇》《兔俠之青黎傳說》《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熊出沒之熊心歸來》等,盡管畫面也都頗為精致,并且在技術支持下,電影中不乏帥氣酷炫的打斗場面,耗資巨大的天氣場景,但是電影很難說從內容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給予觀眾怎樣的啟益。相對于炫技意味的打斗、天氣場面,成熟的迪士尼動畫等更善于添加輕松幽默的細節(jié)或人物情感細節(jié)的刻畫等,在并不消耗大量資金的畫面中就給觀眾以感動和愉悅感。
劇本是一劇之本,而情節(jié)則是劇本的主體,是調動觀眾興趣的重要部分,電影的結構是由一系列存在一定內在關聯(lián)的故事情節(jié)有機組合而成的。單純追求給觀眾視覺上的刺激,無意于編造一個精彩合理且富有深度的故事,或存在精妙的構思卻無法把一個故事講好,依然是當前國產動畫電影不可回避的癥結之一。
國產動畫電影在新時期逐漸贏回市場與口碑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審美上的失衡和偏謬問題,正是這些問題使得部分動畫電影或是成為一閃而過的“流星”,或是雖然精彩卻美中不足,與普通觀眾真正的審美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疏離。可以說,國產動畫電影要想避免再次出現(xiàn)在國外動畫電影沖擊下的停滯不前,取得故事性、想象力、表現(xiàn)形式乃至教育意義等方面的審美平衡是極為必要的,這需要富有責任感與危機意識的中國動畫人繼續(xù)思索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