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權
彝族是中華民族中歷史文化悠久、深厚、奇特的民族之一,也是一個詩人、作家輩出的民族。僅當代在國內外影響巨大的作家、詩人就很多,如李喬、吉狄馬加、李納、吳琪拉達、張昆華、普飛、納張元、楊佳富、李騫、李成生、黃玲、呂翼、周祖平、米切若張、木祥、李學智、段海珍、黃光平、柏葉、包倬、王紅彬、阿卓務林等,他們用小說、詩歌、散文、文藝評論等作品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增光添彩,為社會主義的文學繁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最近我系統(tǒng)地讀了工作生活在基層的彝族詩人李天永的詩歌作品,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有自己別具一格的藝術個性,有的詩歌就是放在全省、全國的詩歌平臺上看,也不遜色。他也是在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成就的彝族詩人。
李天永出生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華縣。1990年他公開發(fā)表了第一首詩《美麗朝霞》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詩作頻頻亮相,寫下了有他藝術個性的不少小詩,并在頗有影響的首屆星星杯全國詩歌大賽中獲獎。我也是首先讀了李天永的詩歌,才認識他的。大概是上世紀90年代的后期,我在翻閱作者的自由來稿時,從如山的稿堆中讀到了署名 “李天永”的一疊詩稿,那些大多是三四行的小詩,雖然藝術質量參差不齊,卻有讓人眼睛一亮的詩句。像 《粉筆的故事》,一開始就吸引我讀了下去, “保持石灰的精髓/開鑿坎坷/滄桑一段兩袖清風的路”。這哪里是在寫粉筆?三行詩卻寫出了默默奉獻的教師形象。以后他的小詩 《鷹》 《楚雄》等作品,更是顯示了一個彝族青年詩人的想象力和對生活機智靈敏的詩的發(fā)現(xiàn)。10多年過去,我再次見到李天永時,他不僅是一個縣級文聯(lián)的組織領導工作者,還出版了詩集《火把花》 《彩云朝》和散文集 《心輕如燕》等,并在創(chuàng)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他的詩歌作品,都善于把自己的性靈融化在精煉短小的詩行中,形成了詩小情深,字精意濃,讀之上口,品之有味,思之獲益的風格特點。這里還應指出的是,作為業(yè)余詩人的李天永,他先后在彝州山鄉(xiāng)基層和不同的縣級機關工作,他和其他基層的業(yè)余作者一樣,都是要在完成瑣碎的業(yè)務工作之余,擠時間創(chuàng)作。不同的是,他還是一個身帶殘疾的業(yè)余作家,要完成一個作品,他往往要用比常人多數(shù)倍的精力,這就更讓人敬佩了。因此,當我接過李天永贈送我的詩集后,就下決心一定要認真閱讀他的這些作品。回來因編自己的文集和完成有關寫作任務,未能及時閱讀天永的詩集,但總是作為一件事放在心頭,直到最近終于擠出時間讀完了他送給我的這些作品。讀后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促使我把自己的讀后感寫出來。
在創(chuàng)作上已經取得成就并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風格特色的李天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作為一名性情詩人,寫詩既言事,又言志抒情,用 《隨園詩話》中所說的 “自 《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和自居易的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來概括天永的詩歌特色,也是恰當?shù)?。如果從他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木表現(xiàn)來看,我們又可以把李天永的詩歌概括出以下的幾個特點來。
第一,不忘鄉(xiāng)愁,記住根,一名彝族赤子詩人的深情吟唱讓人共鳴。
鄉(xiāng)愁,歷來是開放在中國詩歌沃土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從屈原 《離騷》中的家國情懷到唐詩宋詞、李白、杜甫、自居易、劉禹錫、賀之章、王昌齡、蘇軾、陸游的許多經典名句,都無不打上深深的鄉(xiāng)愁烙印。在中國新詩百年的歷程中,鄉(xiāng)愁同樣是許多優(yōu)秀詩人常唱不衰的主題。艾青的一句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就把一位詩人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的家國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鄉(xiāng)愁,成為詩人們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不忘鄉(xiāng)愁,就記住了我們的根,也使我們的詩歌有了魂。
李天永出生在楚雄彝州南華縣的一個彝族教師家庭。南華自古有 “九府通衢”的美譽,彝族的民族文化獨特神奇,地理生態(tài)美麗豐富,有 “中國野生菌之鄉(xiāng)” “中國野生菌王國” “中國野生菌美食縣”三塊金字招牌,還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的故里,歷史文化積淀豐厚。他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在彝族文化的熏陶中成長。特別是在他意外受傷致殘后,父母親的大愛和父老鄉(xiāng)親的幫助,給了他勇氣和力量,使他康復,中專畢業(yè)后他像健全人一樣到邊遠的山區(qū)工作,甚至還當過礦工。他用毅力和智慧做出了貢獻。在黨和人民的培養(yǎng)下,他成了一名作家詩人。他事業(yè)有成,不忘根本,更懂得感恩。他以一名彝族人民的兒子回望自己成長的腳印,于是,鄉(xiāng)愁便成了李天永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主旋律。
在李天永的詩歌中,有許多作品都是歌唱他的故鄉(xiāng)、歌唱親人和父老鄉(xiāng)親,歌唱自己的民族的。他對故鄉(xiāng)有如孩兒對父母的愛就很自然地化成了一行行樸實真情的鄉(xiāng)愁之詩。他在 《西部南華》中這樣寫道: “西部野生菌的香/讓粗獷的風吹到天邊/帶著鄉(xiāng)愁的根須/美味的翅膀”。這里的根須豈止是寫神奇的野生菌,其實就是象征詩人不忘故土的根。詩人把他的鄉(xiāng)愁根須深扎進野生菌王國肥沃的泥土,扎進鸚鵡山神奇的土地,扎進楊升庵平橋詠柳、朱由榔落腳南華、少年鄭和結親南華以及茶馬古道車轔轔、馬蕭蕭的歷史文化厚土,便盛開出了既有詩人個性,又有南華彝鄉(xiāng)特點的鄉(xiāng)愁詩花。在詩人李天永的筆下,彩云之南的 “彩云朝”不僅是彩云的故鄉(xiāng),也是“菌子如花/結合成這片美食如玉彩云朝”“噴吐綠茸茸玉質光滋養(yǎng)野生菌/樹狀、傘狀、花狀、喇叭狀、彩云狀……” “在彩云的故鄉(xiāng)云南……/也能贏得云朝的英名”。詩人鄉(xiāng)愁中的彩云朝就就這樣以很南華的特色,寫出了不同于其他彩云朝的特點,這是詩人個性化的鄉(xiāng)愁詩中對南華的絕唱。李天永的 《南華映象》《彝家親人》也把彝家的鄉(xiāng)愁抒寫得有聲有色。前者的幾個聲音意象的組合就引人共鳴: “紅色土地發(fā)出擊鼓的聲音/綠色野菌發(fā)出潤香的聲音/長長驛道發(fā)出滄桑的聲音/白云深處發(fā)出醉氧的聲音/長空雄鷹發(fā)出翱翔的聲音/金色希望發(fā)出未來的聲音”。聲音中的鄉(xiāng)愁把歷史的南華、民族的南華、自然的南華、希望的南華就這樣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而后者中 “酒碗里的天空/永遠飄逸星星的醇香”“索瑪花的耕耘笑容/泉水樣流在故鄉(xiāng)眼角” “星空下故鄉(xiāng)故土故人,月琴上亮著引路的火焰” “月亮谷淌水的情歌/滋潤彝家神秘的姑娘房”等詩句,把彝族的民族文化、民俗風情、自然生態(tài)中的鄉(xiāng)愁,抒寫得詩意盎然。
作為彝族詩人的李天永,他對故鄉(xiāng)的愛,情到真處,不吐不快;情到深處,便無處不詩。鄉(xiāng)愁也會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 《故鄉(xiāng)有痕》中詩人的心在 “夢里守望稻浪/稻田里生根發(fā)芽” “我的心里耕耘著故鄉(xiāng)的舊”。只有對故鄉(xiāng)、對土地有著這種刻骨銘心的愛,才會寫出這樣樸實又充滿深情的詩行,于是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成為草藥,專治鄉(xiāng)愁;故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也成為中藥,專治鄉(xiāng)愁。“故鄉(xiāng)寫進詩歌成為鄉(xiāng)愁”,詩歌定能生長快樂。這就是一名彝族赤子詩人關于鄉(xiāng)愁的真情自白。這類似的作品,在李天永的創(chuàng)作中還有很多,如 《傾聽故鄉(xiāng)》《父親如蘭》 《山村老人》 《山茶花開》《山水鄉(xiāng)情》 《鄉(xiāng)路落英繽紛》等等。詩人和故鄉(xiāng)以及父老鄉(xiāng)親共命運,為故鄉(xiāng)的美而歌,也為父老鄉(xiāng)親的不幸和故鄉(xiāng)在發(fā)展中生態(tài)受到破壞而憂。這些作品的詩歌意象全是鄉(xiāng)土的,這些意象都融匯著詩人的真情實感和喜怒哀樂。讀他的這些作品,我們的感情之弦共鳴著,仿佛看見了詩人含著熱淚進行創(chuàng)作的情景。
要探討李天永的詩歌創(chuàng)作首先就要研究他的鄉(xiāng)愁詩歌,他為什么會把他的創(chuàng)作精力、情感和智慧傾注在南華這片土地上,這當然和天永的人生經歷有關,也和他是一個不忘根,懂得感恩、報恩的人的文品相連。李天永就是一個對故鄉(xiāng)愛得深沉的赤子詩人。
一個熱愛祖國的詩人,他首先一定會愛自己的故鄉(xiāng)和民族。在李天永的創(chuàng)作中,家和國是連在一起的。他不少的作品里都會情不自禁地出現(xiàn)祖國的字眼,呈現(xiàn)出濃郁的家國情懷。小詩 《?!贰耙粋€中國結/滿綴福娃/祥云朵朵/落英似一地雨露”,其境界,說大是一首通過中國結寫出的祖國頌,說小,是我們每個中國家庭、中國人都恩澤著祖國的陽光雨露,可謂家和國血肉相連的鄉(xiāng)愁詩。這就是詩人家國情懷的典型抒寫。詩人的家國情懷無所不在。歌唱自己民族的《彝人密碼》,從虎圖騰寫到十月太陽歷的神奇,最后異峰突起,引得一個民族的后人 “心永遠朝神往的東方頂禮膜拜”。把祖國和彝族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在詩中達到了民族情和祖國愛的統(tǒng)一。甚至他看見故鄉(xiāng)的山花小草,也會讓他自然地想到祖國的愛撫, “春草擠著春草/春花推著春花/祖國溫暖的懷里開” (《開花的春草》)。詩里的春草春花,我想是有象征意義的,那就是詩人自己和他的民族,自然也包括華夏民族的每個人。這里,我們更要說到的是詩人以 《祖國》為題的這首詩。詩從彝族的火把節(jié)起興,以鷹的高飛想到崇高的祖國和快樂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各族人民,最后詩筆飽蘸詩人的深情寫道 “56個民族的祖國/開層56扇窗口/窗里的風景/讓世界睜開眼睛”,美好而新奇的想象,出自詩人對我們祖國的深情之愛,這里是全詩的詩眼,56個民族的56扇窗口,每一扇窗口風景的豐富內蘊,盡可讓人去想象、去補充、去描繪。讓 “世界睜開眼睛”一句,可謂境界全出,不僅寫出了我們偉大祖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寫出了我們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光榮、驕傲,幸福自豪感。這是我讀到的歌頌祖國的詩中堪稱精品的詩之—。這也應了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中的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的論斷。我認為李天永的這首《祖國》就是有境界、格高又有名句的佳作。
李天永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鄉(xiāng)愁詩顯示了一名彝族赤子詩人的故鄉(xiāng)情結和家國情懷,這是李天永詩歌創(chuàng)作中最耀人眼目的一大亮點,這也是我要用較多的筆墨來論述他的鄉(xiāng)愁詩的主要原因。
第二,李天永的小詩濃縮著他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生經歷的體察,讀他的小詩我們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李天永是從寫小詩走進詩壇的。在他發(fā)表的作品和出版的詩集中,也大多是小詩,就是較長的短詩也很少有五六十行的,而10行以內、特別是三四行的小詩占的比例更大。
小詩雖然只有幾行,但要寫出有豐富思想內涵又有藝術光彩的小詩絕非一蹴而就。詩本來就是濃縮的藝術,無論是長詩或短詩、小詩,都必須在煉字煉意上下功夫,做到用較少的詩行去抒寫大干世界,去濃縮詩人的人生體悟,達到小詩不小的藝術效果。這當然既要在練字煉意上耗時費力,也要靠詩人的智慧和機敏,自古有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說法來形容寫小詩的難度。從這個角度說,詩人選擇小詩這種形式創(chuàng)作,是頗有魄力的。
李天永寫了這么多小詩,而且取得了成功,還有不少的力作佳品,形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又一個特點,我點贊他的勇氣,也佩服他的才華。
李天永的小詩創(chuàng)作在思想內容和詩歌藝術上,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顯示其特點的。
一是他用小詩來抒寫與他生活相關,留在他人生經歷中有體察、有意義、記憶深刻的人和事。小詩 《童謠》自然是指留在詩人生命中最初的美好記憶,也是啟迪詩人最早的詩歌作品。但詩人卻把這美好的詩歌寫得別開生面 “媽媽溫柔的眼/長出翅膀//茸茸的乳名/飄過花味陽光”,詩人沒有寫媽媽怎樣去唱童謠,更沒去寫童謠的內容,而是通過隱喻即媽媽溫柔的眼長出翅膀等詩句,把媽媽唱的童謠給幼兒心靈的愛撫和溫潤,巧妙地表現(xiàn)了出來。也許就是媽媽的童謠開啟了詩人的詩歌之路,是最早留在乳名時的詩歌記憶。四行小詩也濃縮了詩人幼兒時的一段記憶。那首獲得許多人好評的 《山歌》也是詩人體察生活的特有感觸而寫出的小詩 “南方人/腌制的咸菜//開壇/滿口濃濃鄉(xiāng)音”,這首鄉(xiāng)愁小詩所體現(xiàn)的亮點就是除了題目,詩行中卻沒有一個山歌的字眼,但詩人把他生活經歷中體驗特別深刻的記憶、如生活中最平常也離不開的腌菜與山鄉(xiāng)娛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山歌,通過其味其聲巧妙聯(lián)系起來,寫出了一首新奇的彝族山歌。詩歌土氣中的詩意有味,可聞、可品、可感,平中出奇,這是詩人對生活中的山歌和咸菜的一種特殊體驗的詩意升華。這類作品在李天永的創(chuàng)作中不勝枚舉,如 《楚雄》 《童年》 《郵》 《思念》《母親》 《鞋》等等。我們常說要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才能有創(chuàng)作,而體驗生活要有特別的發(fā)現(xiàn)和感觸,才能寫出有藝術特點的好詩,小詩特別如此。李天永的這類作品就是證明。
二是通過對人生經歷和生命的感受,把生活中的哲理,濃縮在小詩中給人啟迪。哲理往往隱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關鍵在于詩人的發(fā)觀,也在于詩人不僅要善于詩的形象聯(lián)想,還要有哲學家的哲學思維。李天永小詩中所蘊涵的哲理可謂比比皆是。像 《手掌里的河流》寫的 “河流疾走/聲音容易走彎/思緒疾走/河流容易泛濫”,就是蘊涵有深刻哲理的小詩。對我們對個人而言,如何把握住人生不走彎路,頗有啟迪,大到對—個地區(qū),乃至國家的領導,也可從中吸取辨證的思考而少走彎路錯路。又如 《門》也頗有哲思, “走過一道/又一道墻/總有一道/門為你而開”,這也是詩人從他人生經歷和生命中感悟出的真諦,看似平常,卻對于遭受挫折和處于傍徨中的人多有啟迪。
三是李天永的小詩,可引我們走進一個奇妙無比、豐富多彩的詩歌天地。李天永小詩的題材非常廣泛,不僅涉及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抒寫著自然環(huán)境、民俗風情的美麗神奇,還濃縮進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李天永的小詩就是一個濃縮了的宇宙世界。他的詩歌行數(shù)之小,卻可讓我們走進天地之大;他的小詩語言之精短,卻讓我們領略了大干世界的豐富和奇妙。詩人一首題名為《愛》的5行小詩內蘊就非常深厚。 “藍色的星球/白鴿是主人/一個共同的上帝/——愛”,小詩以白鴿喻和平與人們之間的友誼,詮釋著當今世界的主流,抒寫出了一個大主題。他這方面的作品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三,李天永用詩歌形式講故事,他詩歌中的故事感動著我們,顯示了詩歌藝術的特殊魅力。
詩中有故事,或者說用詩講故事,并非是某些評論家所贊為當今某詩人的發(fā)明,而在古今中外詩史中都是可以見到的,且不在少數(shù),如中國古詩歌中的《木蘭辭》 《長恨歌》、 “三吏三別”等,現(xiàn)當代詩歌中的 《邊區(qū)自衛(wèi)軍》 《王貴與李香香》 《漳河水》 《趕車傳》 《康巴人》等詩體小說,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
李天永詩歌中的故事不同的是,他是用短詩甚至小詩來講故事,這就很不易了。像小詩 《母親》,只有6行詩,“一雙粗裂的手掌/搓皺多少日子/你在手掌中長大//凹凹坑坑的腳印/盛的都是血/淚”,像小說一樣,詩用細節(jié)來寫母親,可以說每一行細節(jié)都可以有很長的故事。這小詩中的故事可根據(jù)我們母親的人生經歷去想象、去完成,從而在想象中被感動。短詩 《送別》寫的是鄉(xiāng)村姑娘送別參軍的戀人或丈夫的故事,詩意化的情節(jié)很凄美,讓人動容。 《風清月明》講的是詩人母親羅秀芬的故事,20多行的短詩濃縮進羅秀芬的整個人生。樸實的母親故事,詩人用樸實的語言娓娓道來,親切、自然、真實,直逼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共鳴,也仿佛和作者一樣,“思念時常喚我乳名的母親”。
李天永用詩講故事,他和當今某詩人寫詩的故事不同,并非不要詩意而只要情節(jié)。他是首先注意到詩歌這種形式的特點來講故事的,他的這類作品同樣不乏詩味。因此,他詩中的故事,亦可稱為故事中的詩,這就劃清了詩與非詩的界限。
第四,尊重詩歌這—優(yōu)美的藝術形式的文體特點,李天永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大多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也是特別講究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李天永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十分尊重詩歌形式的美學特點,他的詩歌作品大多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在作品的思想內容上,他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其作品大都具有鮮明的感情傾向。他為真善美而放歌,也敢于鞭撻假惡丑,也為生活中的弱者送去詩的慰藉和溫暖,就是生話中的隱患也讓他憂慮。他不為一時的風潮去寫垃圾詩,更不會媚俗寫作格調陰暗低下的作品。因此他的詩歌作品大多具有思想內容上的健康美,創(chuàng)作傾向上的情感美、詩歌藝術上的境界美和詩歌語言上的精煉美與音樂美,從而形成李天永詩歌作品的美學特點。
為提升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審美價值,他十分注重詩歌的構思,小詩的構思放在審美意象的豐厚與新奇上,短詩的構思在聯(lián)想中達到新穎奇妙的審美效果。例如 《傾聽故鄉(xiāng)》,通過 “故鄉(xiāng)太小” “故鄉(xiāng)太大了” “故鄉(xiāng)太親了”三個不同層次的情感意象組合來構思,達到情與景,事與理的融匯,抒發(fā)出一種詩的情感美。小詩 《鷹》 “飛翔的黑色/一股血脈的沖動//風中的風景是鷹/揚起太陽的翅膀”,就是在聯(lián)想意象的跳躍中來完成構思的,創(chuàng)造出一種構思的跳躍美與境界的宏大雄奇美。
注重煉字煉意,運用詩歌藝術語言陌生化的手段,來達到詩語的精煉美和詩意的濃郁美,也是李天永詩歌作品的一個審美特點。像 《鳥語》寫的 “啄破天空/口銜黑夜的鳥/一不留神/把黎明啼醒”,其中的 “啄破” “口銜” “啼醒”三個詞的運用就是煉字煉意獲得的。李天永的詩呈現(xiàn)出字字不可替換,句句有詩味的美學效果。又如 《星星》中的“流淌的夜空/眼睛在歌唱”,運用通感的陌生化詩語 “眼睛在歌唱”,以動寫靜,以聲音寫星光,呈現(xiàn)出陌生化的詩意美。又如 《船》所寫 “燈塔的手/牽著海水//行走的鞋/踩住風浪”,句句隱喻,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還有散文詩 《高原月色》《山之魂》 《鷹之戀》等作品,也是通過煉字煉意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感美、語言美、詩意美的審美境界。
李天永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藝術表現(xiàn)上還顯示一種開放的胸襟,他在繼承百年新詩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基出上,也很注重汲納彝族民歌和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養(yǎng)份,同時借鑒現(xiàn)代詩歌的一些新的表現(xiàn)手法,有時他也用口語寫詩。寫母親羅秀芬的 《風清月明》,就是一首口語詩,只不過他詩中的口語也是經過提煉了的。口語詩也有詩意和境界,不像某些口語詩淡而無味甚至格調低下。他的一些小詩,無論形式和語言,就是在刻意向卞之琳的 《斷章》學習。而另外一些小詩則呈現(xiàn)出彝族民歌或古典詞曲小令式的風格,還有的又有點像格言。藝術觀上的開放性,也就提升了李天永詩歌審美品格的多樣性。
我讀李天永的詩歌作品,總有一種美的享受,美讓人精神愉悅,美也陶冶著人的精神品格。這就是李天永詩歌作品的審美價值。一位在底層工作的業(yè)余詩人,又是身帶殘疾的詩人,創(chuàng)作出這樣多傳送正能量的美好詩歌,我受到感動和鞭策,也情不自禁地為其點贊,并不惜筆墨地寫下我的讀后感。我這樣來評價李天永的詩歌,并非說李天永的作品就完美無缺了。他寫的小詩不少,有的達到了小詩不小的藝術要求,但也有一些小詩平淡無味,缺少小詩豐厚的內涵。他的一些小詩在學習和借鑒前人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時,缺少點化之功,未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還有一些作品在構思、內容甚至語言上都有自相重復的現(xiàn)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歌創(chuàng)作的求索之路永遠都沒有終點,這既有藝術上的探求,更有思想和生活上的修煉。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求索下去,我相信李天永在創(chuàng)作中還會攀登上新的高峰。
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