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容
摘 要:中國有句古語“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往往影響著學生對老師所教學科的興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古諾特博士提出:“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的方法和情緒是學生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敝赋?,在課堂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與心理健康的塑造,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老師。在課堂上,校園里,一個被學生懷疑和冷漠對待,乃至于抵觸的教師,他的教學氣氛往往伴隨著冰冷與消極,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與心理健康及三觀的成長。而一個受到學生尊重、依賴與信任的老師,往往能夠營造更為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而學生也往往有著健全的心理和三觀。所以,教育中師愛的藝術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撐起教育的一片天。
關鍵詞:師愛;人格魅力;優(yōu)化課堂
但凡老師,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都希望孩子能喜愛自己。我也不例外,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學生真心喜歡的老師。16年的教師生涯,真的有很多點滴小事,從中細細品味,慢慢思考,有成有敗,有苦有樂,不知不覺中,品到了一些小小的道理。在我的教書生涯中,我總結了兩點經(jīng)驗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滿足情感需要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中首次提出了金字塔需求結構,將人的需求像金字塔一樣從高到低分成了自我實現(xiàn)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五個部分,補足了近代人文科學理論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我們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由于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而今的學生群體已經(jīng)可以通過現(xiàn)代社會的家庭撫育和社會政策的保護,基本上完成了對吃喝的生理需求與人身安全及健康需求的滿足。所以,在教學生活中,我們需要滿足,也是學生希望得到的,就是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所必需的關注與照顧。
我們作為老師,想要學生喜歡我們、接納我們,由喜歡我們進階到喜歡我們上的課,進而主動學習,主動求知,完成學業(yè)與人生的健康成長,就需要我們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多關心學生,了解他們的友情需要、關注需要,將他們看成一個成熟且獨立的個體,對其投入更多的關注與關心,從而令學生得到情感的滿足,與我們達成更多的情感聯(lián)系,將我們從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轉(zhuǎn)變成平等的朋友關系,從而打破傳統(tǒng)師生間的認知壁壘,降低學生的抵觸心理。讓學生從內(nèi)心接納教師,與教師增加交流,增加互動。而教師也能通過交流更加準確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不斷地修正對每個學生的教育與教學方向。
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滿足尊重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愛是教育的起點,愛是教育成功的最大秘訣。在滿足了學生的社交需求之外,我們更要關注學生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不同的學生因為不同的成長背景,所以性格與認知上會千差萬別,不同的經(jīng)歷塑造出的不同優(yōu)缺點與氣質(zhì),更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對于每一個學生,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從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給予他們尊重,與他們交流,引導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同時在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舞臺,而以非單一的成績評價學生,去引導學生展現(xiàn)不同的自己,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并在這個基礎上鼓勵他們找到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方式,引導他們正確地去認識學習生活。并讓學生在不斷地認識自己、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增加對教師的崇拜感,從自己的進步與成長中,對教師的引導給予肯定。最終自愿、積極地加入到跟隨教師的學習生活之中,將老師看成引路人,同時通過成長,對教育過程進一步肯定,完成一個正態(tài)的教育閉環(huán)。
教育本身是一個引導與發(fā)現(xiàn)的行為,每個學生雖然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從根本上來看,每個學生問題的本質(zhì)都是需求的滿足與否。這就要求老師能夠站在一個高度上,去分析每一個學生個體的需求階段,并根據(jù)階段給予不同的引導。對生理需求沒有滿足的貧困生給予貧困資助與社交關注,滿足他們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對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問題學生”,給予更多的交流與關注,拉近與他們的心理距離,讓“問題學生”靠近老師、依賴老師,愿意跟著老師走出心理的問題區(qū)域。同時教師作為一個引路人,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通過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分析,找出他們的優(yōu)缺點,并設計出更多的舞臺讓這些學生去展示自己、樹立他們的自尊與積極的三觀。讓學生在接受老師引導的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與成長,從而萌生對老師的崇拜。最終因為喜歡這個老師,相信這個老師,依賴這個老師,崇拜這個老師,發(fā)展到喜歡這個老師的課,喜歡這個老師說的知識,期盼以自身的成長反饋老師的付出。最終達到古諾特博士說的:“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的方法和情緒是學生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弊尷蠋煶蔀榻逃臎Q定因素,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氣氛和情景中的正態(tài)主因。
參考文獻:
[1]陳旭遠,張捷.新課程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5.
[2]周成平.魅力教師的修煉[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