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戰(zhàn)基
摘 要:正確、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漢字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的基礎,是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表現,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提高基本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書法;現代公民;教學;語文
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全國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課,聽到這一消息讓人歡欣鼓舞。長久以來,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形成了一個“輕國學,重外語”的現象,中國傳統(tǒng)經典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書法教學更是紙上談兵。再加上現在電子書寫產品的普及,給我們的書寫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忽略了怎樣書寫美觀的漢字。作業(yè)書寫不規(guī)范,字體缺乏美感,而且出現了很多錯別字,這些現象令人擔憂。讓書法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學生,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中小學生學習書法,既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修身養(yǎng)性,又對繼承、弘揚中華書法傳統(tǒng)文化有深遠意義。但是,如何真正讓書法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扎下根來,開花結果,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嘗試:
一、轉變書法教育觀念
長期以來,中小學課堂受應試教育的指揮,學校的教育發(fā)展忽視了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再加上部分教師、家長、學生認識不足,認為學生漢字的書寫是個性化的,美觀不美觀無所謂。要求孩子們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書寫習慣和書寫品質,書法課也不能及時安排到學校正常的教學日程上來。由此導致學生寫字能力越來越差,書法課堂教學形同虛設,沒有發(fā)揮真正的作用。所以急切需要從上到下,從教師到學生,從家長到社會來一個大的思想轉變。改變對書法的認識,讓書法成為課程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二、豐富書法教材體系
教材即本,是我們行動的方向標。它是教師授課的依據,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工具,更是書法思想具體體現的載體。因此,我們要不斷豐富書法教材體系,使它的內容、形式跟上時代的步伐,體現它的與時俱進,不能拘泥于一兩本傳統(tǒng)的字帖。目前我校使用的是義務教育三~六年級書法練習指導(實驗本),學校也沒有組織編寫與之相配套的書法校本教材。學生只好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購買了歐、顏、柳、趙四種楷書練習。課堂上老師講解字體筆畫,范寫,讓學生記住書寫口訣。然后讓學生臨摹筆順和與之組合的漢字。這樣的書法教學有點枯燥,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突出它的藝術性和情操教育功能,這樣的局面有待于我們以后不斷改進,完善它。
三、培養(yǎng)書法教師隊伍
當下,中小學書法教師嚴重不足,書法教學也沒有普及化和常態(tài)化。更沒有形成成熟的書法教學模式和可以借鑒的教學方法。各個學校在書法教師的配備上也多是一些有一定書法基礎或業(yè)余愛好書法的教師兼任,遠遠達不到書法課要求的標準。其實書法培訓是很好的培養(yǎng)模式,我有幸參加過這樣的短時培訓,它可以讓書法理論和書法實踐得到最好的融合。因為書法教學有自身的特點,它是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完美結合,要求相當高。一個合格的書法教師首先要有專業(yè)書法知識,包括書法發(fā)展史、書法理論、書法美學、懂書法創(chuàng)作以及對書寫工具的認識和掌握,這是前提。其次是書法教學必備的教育科學理論即教育科學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及教學法等知識。第三是相關聯知識,包括哲學、文學、美學等,這些學科影響著書法的發(fā)展,也影響著書法教師的人品和書品。因此書法教師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組織教學能力。通過自己的課堂把書法專業(yè)知識準確地、形象地傳授給每一位學生,為學生的書法成長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理念
書法不是一天天能練好的事,需要下一番功夫。這一點剛開始就要給學生講清楚、說明白,讓他們做好長期練習的思想準備,用新的學習理念要求他們。在平時的作業(yè)練習和考試中,我們要不斷告知學生,讓他們努力地改變已經養(yǎng)成的不好的書寫習慣和書寫姿勢,而且還要讓他們意識到規(guī)范書寫在考試、升學、就業(yè)中的重要性。它是現代公民必備的一種能力和素質,不斷造就學生良好的個性書寫品質,使其終生受益。我們作為這種文化的傳承者,有責任、有義務上好這堂課,讓中華文化的精髓——書法真正走進中小學課堂,使中小學生通過學習書法陶冶情操,形成良好品質,真正愛上書法課。
總之,要想讓書法課真正落到實處,成為教室里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需要不斷努力。吹響的號角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讓我們一起努力踐行,托起書法教育的燦爛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