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羽飛,宋勝仿,劉世純,李 華,周文君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 眼科,重慶 402160)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病理特征是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改變和RPE及Bruch膜之間玻璃膜疣的沉積,但其具體發(fā)病機制仍不清楚。玻璃膜疣的一種重要組成成分為β淀粉樣蛋白(amyloid-beta,Aβ)。Aβ具有細胞毒性,其在視網膜中的增高、聚集參與了早期AMD的視網膜損傷[1]。然而,由于玻璃膜疣多沉淀在RPE基底膜和Bruch膜內膠原層之間,前期研究多數為Aβ對RPE毒性作用的研究[2-4]。
最近研究發(fā)現(xiàn),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層和RPE細胞層均為視網膜Aβ合成和分泌的主要來源[5-6]。目前已證實Aβ對RPE的損傷作用,但Aβ在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的異常沉積對RGC細胞是否會造成損傷及其機制尚不明確。p38 MAPK為應激激活的激酶,參與了多種因素導致的神經細胞凋亡。因此,本研究擬在大鼠玻璃體腔中注射Aβ1-42,在體觀察Aβ1-42對視網膜RGC的損傷作用及其方式,并初步探討潛在的損傷機制。
Aβ1-42(Sigma-Aldrich公司);單克隆兔抗鼠Aβ1-42抗體、Cy3猴抗兔IgG、單克隆羊抗鼠Brn3a抗體、Alexa Fluor-568猴抗羊IgG、多克隆兔抗鼠caspase-3抗體及相應Cy3猴抗兔二抗IgG(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山羊血清和胎牛血清(Biological Industries公司);綠色熒光標記原位凋亡檢測試劑盒(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單克隆兔抗P-p38抗體及單克隆兔抗p38抗體(武漢博士德生物技術公司);BCA蛋白質測定試劑盒、蛋白質裂解液RIPA及過氧化物酶標記羊抗兔二抗(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公司);Immobilon Western發(fā)光液和PVDF膜(Millipore公司);p38 MAPK抑制劑SB203580(Merck公司);SPF級6~8周雌性SD大鼠,體質量220~250 g[重慶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SYXK(渝)2007-0001]。
1.2.1 動物分組及處理:將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于大鼠右眼玻璃體腔注射5 μL PBS溶液)、實驗組[于大鼠右眼玻璃體腔注射5 μL Aβ溶液(1.4 g/L)]和干預組[于大鼠右眼玻璃體腔注射5 μL SB203580(10 μmol/L),24 h后注射5 μL Aβ溶液(1.4 g/L)],每組大鼠各20只。注射完畢后7 d脫頸處死大鼠,摘除眼球。
1.2.2 Aβ的免疫熒光染色: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大鼠眼球4 h,去除眼前節(jié),梯度乙醇脫水,OCT包埋,行與視神經矢狀軸平行的視網膜連續(xù)切片,制作10 μm厚度的冰凍切片。切片晾干后用PBS溶液清洗3次,每次5 min,2%的山羊血清封閉30 min,加入含有 1∶200的單克隆兔抗Aβ抗體溶液,4 ℃過夜。過夜后的一抗用PBS溶液清洗3次,加入二抗混合液孵育2 h,再次用 PBS 溶液清洗,DAPI復染,封片。
1.2.3 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的免疫熒光染色及計數:用4%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大鼠眼球4 h,去除眼前節(jié),完整取出視網膜。以視乳頭為中心點在 2、4、6、8、10和12點鐘位剪開視網膜,平鋪于玻片上,用Brn3a抗體和相應的二抗染色,用PBS溶液清洗,DAPI復染,封片。在熒光顯微鏡下,每一張視網膜鋪片距離視盤中心點約1 mm處取6個視野,觀察計數染色陽性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
1.2.4 RGC細胞凋亡的檢測:大鼠視網膜冰凍切片制備方法同1.2.2。TUNEL法:按照綠色熒光標記原位凋亡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標記后切片置于熒光顯微鏡下計數TUNEL陽性細胞。Caspase-3 蛋白表達的檢測: 切片用2%的山羊血清封閉30 min后,加入含有1∶250的多克隆兔抗大鼠caspase-3抗體溶液,過夜后用 PBS 溶液清洗3次,加入二抗混合液孵育2 h,清洗,DAPI染色,封片。切片置于熒光顯微鏡下計數caspase-3陽性細胞數。透射電鏡檢測: 2.5%戊二醛溶液固定大鼠眼球24 h,分離出視網膜,切成1.5 mm ×3 mm小片,以1%四氧化鋨緩沖液固定2 h,PBS磷酸緩沖液沖洗3次,逐級脫水,環(huán)氧樹脂包埋,做超薄切片,醋酸雙氧鈾和枸櫞酸鉛雙重染色后置于透射電鏡(TEM)下觀察。
1.2.5 Western blot檢測大鼠視網膜p38 MAPK磷酸化水平:分離大鼠視網膜,剪碎后放入離心管,加入RIPA蛋白裂解液后超聲勻漿,離心后取上清液。BCA蛋白定量法行蛋白質定量,以30 μg/孔的濃度進行12%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濕法轉膜轉移到PVDF膜上,放入5%脫脂奶粉封閉液中進行封閉1 h,然后分別與抗P-p38(1∶1 000稀釋)、抗p38(1∶1 000稀釋) 4 ℃孵育過夜;次日回收一抗,1×TBST洗3次,每次10 min。山羊抗兔(1∶5 000稀釋)二抗常溫孵育1 h后,1×TBST洗3次,每次10 min,滴加適量ECL反應液檢測各組蛋白表達情況。
7 d后,Aβ組視網膜各層中均檢測到Aβ熒光,而強熒光主要分布在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和視網膜感光細胞層中。而在對照組中由于抗體與視網膜中蛋白的非特異性結合,則呈現(xiàn)弱的模糊背景熒光(圖1)。
與對照組相比,Aβ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數量明顯減少(P<0.05),而SB203580干預后,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數量則未見下降(圖2)。
各組均可見TUNEL陽性細胞 (綠色熒光)及caspase-3蛋白表達(紅色熒光)。與對照組比較,Aβ組TUNEL和caspase-3陽性細胞數量均明顯增多,而SB203580干預后能明顯減少陽性細胞數量。透射電鏡在Aβ組中發(fā)現(xiàn)了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的凋亡征象:細胞核染色質著邊,核裂解(圖3)。
圖1 視網膜組織Aβ免疫熒光染色Fig 1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of Aβ in retina tissue (×40)
*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Aβ group
與對照組相比,Aβ組P-p38蛋白表達明顯增加。用SB203580干預后,可抑制磷酸化p38通路的活化,即P-p38蛋白表達下降(圖4)。
Aβ是一個穿透力強且能靶向神經元的高毒性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關鍵分子病理特征,對腦神經元已被證明具有神經毒性。在老齡患者的視網膜中發(fā)現(xiàn),Aβ水平升高與AMD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高度相關[7]。Aβ對RPE細胞具有損傷作用,其可上調 RPE 細胞分泌VEGF和IL-8[8],還可增加線粒體相關活性氧簇的產生。這些都被認為是促進脈絡膜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9]。
本研究在大鼠玻璃體腔注射Aβ,發(fā)現(xiàn)Aβ可沉積在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并對視網膜RGC細胞有損傷作用,這與體外實驗研究結果[10]一致。TUNEL實驗顯示,Aβ對RGC細胞的損傷方式為細胞凋亡,透射電鏡下亦觀察到RGC細胞的凋亡征象, 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保持完整膜結構的細胞固縮, 染色質濃縮并邊集, 由膜結構包裹部分細胞核和細胞質形成凋亡小體。
近年來研究表明,p38 MAPK信號通路參與了各種因素導致的神經元凋亡,包括缺血缺氧、高糖、損傷及炎性反應等,是調控細胞凋亡的重要信號傳導通路之一[11]。p38 MAPK被磷酸化后形成P-p38 MAPK而被活化,激活后的P-p38 MAPK進入細胞核內進一步活化下游的轉錄因子、caspase家族成員(caspase-3,6,7)等,磷酸化的轉錄因子引起大量與凋亡有關的基因表達,最終導致神經細胞凋亡的發(fā)生。Caspase系統(tǒng)在細胞凋亡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aspase-3是細胞凋亡蛋白酶級聯(lián)反應的必經之路, 是多種凋亡途徑的共同下游部分[12]。而caspase-3亦是神經細胞凋亡的標志因子。本研究結果顯示:Aβ可導致caspase-3表達升高,進而引起RGC細胞凋亡。于此同時,磷酸化p38 MAPK蛋白表達增加,表明p38 MAPK信號通路被激活。SB203580作用于p38 ATP的結合位點Thr106,使p38 MAPK與ATP失去相互結合能力, 從而失去激酶活性。當加入p38 MAPK信號傳導通路阻斷劑SB203580后,RGC細胞凋亡受到抑制,caspase-3表達亦降低,說明p38 MAPK信號通路在Aβ誘導RGC細胞凋亡過程中起促進作用。
*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Aβ group圖3 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凋亡檢測及計數
*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Aβ group
綜上所述,Aβ可通過激活p38 MAPK信號通路,上調caspase-3的表達,從而誘導RGC細胞調亡,提示Aβ對AMD的發(fā)生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