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教育出版社
從朱弦老師在“讀書空間”的分享中,知道了《精進》這本書。感興趣于如何管理自己,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于是,便收了這本書。
人的意識深受時代的影響。書到后,竟被11歲的女兒先拿走了,因為有一個人一直想做“一個很厲害的人”。作為年長女兒近30歲的我,看到書名的副標題“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反而不屑,只是感覺這是書商宣傳的噱頭。
本書的作者采銅,本名“崔翔宇”,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80后”。從作者在書中所引用的書來看,比如《費曼物理學講義》《教育的目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zhàn)》《寫作法寶:非虛構類寫作指南》等,足見他閱讀領域之廣,跨學科、跨專業(yè),一標準的“復合型人才”。難怪他在知乎網(wǎng)貢獻了975個回答,獲得了493598個贊和115293次感謝,被稱為“知乎大神”。
認同作者的理念,“用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和家庭,塑造了我們的思維慣性,也禁錮了我們的思想;正如作者所說,“我們總是在慣性中生活,在教導下學習,在成規(guī)中思考,在勸解中決定,并在無助的結果中自責”。打開思想,用更勇敢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小時,去面對永遠是未知的生活,這才是我們首先要去改變的。
本書共七部分:一是講述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如何管理時間;二是面對人生的關節(jié)點,如何選擇;三是無論做什么,要即刻行動;四是如何學習,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五是向未知的無限逼近,唯有修煉思維,才是真正的利器;六是努力是一種最需要學習的才能,絕不茍且;七是創(chuàng)造成功,每一個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這七個問題的論述,均是根基于心理學,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啟發(fā)讀者反思自我,進而思考制定出未來的人生規(guī)劃。
一個人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起小時候,陪伴孩子玩耍,孩子鄭重、認真、專注于當下,全情投入于一片樹葉、一個瓶蓋,甚至是一張小紙片;而我看似與孩子一起玩,內心早已漫游到別處,以至孩子中斷玩耍,不斷喊媽媽來提醒我回到當下。孩子們身上有太多純凈的特質,需要我們成人來學習。
人生的路上有很多岔道,面對不同的路,需要作出不同的判斷,不同的選擇。不管作出哪一種選擇,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人的性情、愛好和稟賦。最終帶人走向目標的時候,不是我們某一時期所做的某一個選擇,而是我們身上這些內在的不會改變的東西。
同事講,有一個非常普通的大學女同學,在畢業(yè)10年的聚會上,讓他們想不到的是:這位女同學本科畢業(yè)后,默默接著讀研、讀博,現(xiàn)供職于首都某知名醫(yī)院。正是這位平凡的女生身上,這種堅韌與執(zhí)著的學習精神,一步一步改變著她的選擇,最終成就了她的人生。所以,有時候不必糾結于眼前的選擇,而應朝著目標,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認知心理學中講的一個經(jīng)典課題“任務轉換(task switching)”,看到: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工作或思考時被打斷,那么你的 “損失”和懊惱就會非常大。想到每次處理棘手稿件的繁雜問題時,就是這種狀況。不斷被其他事情打斷,不斷重新開始,事倍功半。
在我們工作或生活中,這些看似極微小的小事,背后都蘊含著科學。只有在實踐中,我們通過反思積累的知識,才能反過來指導實踐。 只有在我們了解了事物的規(guī)律后,借助科學的方法,比如矩陣、清單等工具,來完善思維的周密程度,做事情,才能趨利避害,事半功倍。
人的認知是有限的,但科學是無限的,所以追求新知是無止境的。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所說,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圓里面是已知的,圓外是未知的。人知道的越多,這個圓也就越大,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拖延癥。所以,當你為一件事猶豫不決時,就直接開始做吧,就如作者所說“即刻行動”??朔斑^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做完,把該做好的事情做好。
很多時候,越是我們內心重視的事情,反而往往被拖延,遲遲不敢去做。因為,我們預設了太多假設的困難、意外的因素,在忐忑、不安、備受煎熬中,我們猶豫不定。一旦當我們硬著頭皮,真的去做的時候,有時候,事情反而是出乎意料的順利;即便是不順利,我們內心的包袱也被卸下,頓時釋然。
我們的世界有太多的陳規(guī),采銅——一個嚴肅思考和認真生活的人——引導人反思自己既往的生活和學習,跳出陳規(guī),不再囿于成見,而是腦洞大開。比如, 努力不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而是一種需要學習的策略,一種最需要學習的才能。比如,在現(xiàn)實世界中思考理論問題,在理論世界中思考現(xiàn)實問題。 再比如,人類社會中最主要的偏見,是用年齡和性別來給人貼上標簽。
有人說,我們被社會裹挾著往前走。是的,社會主流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潮流,人在其中往往無法思考。但是,去做一個有夢想的人,內有信仰,外有標準,做事專注,不茍且,狷介,用持續(xù)、精準的努力,實現(xiàn)人生最大的可能。
[1]懷特海[英]著.注教育的目的[M].莊蓮平,王立中,譯.第1版.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10).
[2]德魯克[美]著.21世紀的管理挑戰(zhàn)[M].朱雁斌,譯.第1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第1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