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師范大學
首先,就輿論來說,輿論是指大眾在特定的空間中,對一定的公共事務所傳達出來的一種基本趨于一致的信念、意見和態(tài)度等的總和。它以社會心理為基礎。對社會事件進行了評價。輿論同時也是社會中較為固定群體對于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tài)度和信念的總括,針對某一事件發(fā)表意見,進而影響人們的思想,行動等各個方面。
新聞輿論工作的首要以及最重要的職責,就是針對黨和國家的旗幟、道路以及相關政策和路線方針進行新聞輿論工作,從而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使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其重要性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就深刻指出了新聞工作的輿論導向作用就在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尤其是在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種導向是不分等級、種類的,涵蓋著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新聞報道、專題節(jié)目、廣告宣傳、時政新聞等多種新聞工作的形式。堅持以團結(jié)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工作方針,堅持正面導向、堅持正能量的傳播。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這個群體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那么按照不同的價值取向形成了有不同的結(jié)構(gòu)分類,其中包括理想價值和現(xiàn)實價值,正面價值和負面價值,政治價值和文化價值等,堅持育人為本則是實現(xiàn)這些價值的必要條件。
首先,新聞媒體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必要途徑就在于此。針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和改進,除了通過國家層面以及社會層對群眾做工作這一條途徑之外,另一條途徑就是積極有效的運用新聞媒體開展?jié)撘颇乃枷胝喂ぷ?。那么黨的報刊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架起了黨和人民群眾聯(lián)系溝通的橋梁,傳達代表黨的聲音,發(fā)出代表人民利益的聲音,肩負著組織、動員群眾的重要職能;另一方面,作為信息化時代最有效最便捷的傳播途徑,黨報等新聞媒體因其報道的及時性、廣泛性和生動性成為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最為行之有效的途徑。其次,這也是充分滿足了目前形勢的客觀要求。我國社會正處于社會主義重大轉(zhuǎn)折時期,思想領域的矛盾和斗爭日益突出,意識問題的產(chǎn)生實際上在警示我們特別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馬克思主義思想不去占領,那么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占領。因此新聞媒體特別是黨報應該在這方面有著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應該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重要作用。
其次,當今社會的主要課題正是傳播社會正能量,通過輿論尤其是適當?shù)?、合適的輿論傳播使豐富民眾生活的必要條件,那么媒體輿論場作為對正能量傳播的主要途徑以及日常生活的主要信息傳播渠道,其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那么就必須加強政府在正能量傳播中的主導作用,尤其當主流價值體系建設作為一個長時期努力、多方位著力的重大工程時,在政府發(fā)揮自身作用的同時更需要動員社會可動員的全部力量。通過這些合力使得主流價值體系深入社會,成為人們的自覺意識和自愿行為,形成整個社會的良好風氣。那么媒體在其中就要承擔起傳播主流價值的社會責任,挖掘典型報道中的“正能量”?,F(xiàn)在的部分媒體特別是網(wǎng)路媒體,為了提高點擊量而刻意將新、奇、特、丑的新聞作為主要新聞懸掛在網(wǎng)站首頁吸引眼球,政府在網(wǎng)絡媒體的監(jiān)管上應該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加強對媒體新聞的審核度。
最后,在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的基礎上,新聞媒體工作者一定要加強自身思想素質(zhì)建設特別是職業(yè)修養(yǎng)。新聞工作者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當中一支不可或缺并且十分重要的宣傳隊伍,因此新聞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聞工作的質(zhì)量。在十八大召開以后的新形勢下,只有新聞工作者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zhì),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才能面對新環(huán)境,新情況,新問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在傳播正能量的道路上發(fā)揮重要作用。
媒體輿論場特別是新興媒體輿論場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以它獨特的傳播方式和途徑迅速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僅僅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多種途徑和載體,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眾化、便捷化和教育實效性的取得起到了推動作用。更是在日常生活中拓寬了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我們的視野,改變了陳舊的人際交往方式,但是,由于輿論場本身存在的門檻低、平民化等特點,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那么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zhàn)是我們要解決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問題。
[1]龐寧.多維視野下的輿論和新聞輿論研究[J].新聞傳播,2013(2).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