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怡筠
王太太買菜回來,一進門就氣呼呼地對正在看報紙的老公說:“我剛才在市場遇到陳太太,她劈頭就對我說:‘你好像又胖了不少!’氣死我了!她也不照照鏡子,自己胖得腰都沒了,居然還說我胖,真是的!”
人家隨口一句話,這有什么好計較的?王先生心中不以為意,口中則不予置評。王太太見老公沒反應,更加生氣:“想起來就氣人!要不是大學時認識了你,畢業(yè)之后我就不會放棄出國念書的機會;要不是沒出國,我也不可能立刻就答應嫁給你;要不是嫁給你,我也不會那么早就生孩子;要不是因為生孩子,我的身材也不會變形,今天就不會被人家說我胖?!蓖跆綌?shù)落越生氣,越生氣越數(shù)落。
王先生被王太太的話轟炸得昏了頭,心中不平,忍不住開口說了幾句,不料卻引得王太太大發(fā)脾氣,數(shù)落得更加起勁了。
相信許多男性都有和王先生類似的經歷。女性為何這么不講道理呢?其實,這看起來不理性的行為是有跡可循的。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女性有這樣的行為傾向:非得先經過一段自怨自艾的過程,把情緒降低到谷底之后,才可能死而后生地再提升起來。在這過程中,她們也試圖找出自己原本并不太確定的問題癥結點。可以這么說,她們試著提供給自己各種可能的答案(因為生了孩子、因為太早結婚等),反正因為搞不太清楚真正的原因,就邊走邊推敲吧!
所以嚴格說來,這種看似鬧劇的荒謬言行,基本上是一種治療的過程,即以敘述出思考的方式來檢視自己的問題,達到自我紓解的目的。此外,女性也期望借著呈現(xiàn)自己悲慘的遭遇,來獲得他人的了解并得到安撫。
因此,在碰到困擾的時候,女性就如坐在激蕩的秋千上的小鸚鵡般,一邊來回蕩著,一邊不停地聒噪著。其實,小鸚鵡這時候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了解。她需要他人的認同,并尊重她有感受負面情緒的權利,而這份權利是不能被剝奪的(換言之,我想蕩多久就蕩多久)。如果男性的反應是“你真無聊”,并呼喊著“你下來吧,別再蕩秋千了”,這對她而言,就意味著這個權利被冷酷地剝奪了。如果被硬從秋千上扯下來,小鸚鵡只會氣上加氣,下回逮到機會,更會霸著秋千不走。
建議各位男士,如果她有這種“激蕩秋千”的習性,請表現(xiàn)出你的同理心,當她為一點小事而自怨自艾的時候,做個好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