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水師范學院文傳學院
第一,較高地互動性。探究式語文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擺脫傳統(tǒng)師道尊嚴思想的束縛,真正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在民主溫馨的氛圍下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在與小組同學共同學習過程中,達到優(yōu)勢互補,而教師要做到的有兩點,一是要為學生探究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極其自然的狀態(tài)下進行思索,二是要隨時留意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第二,注重在體驗中獲得知識。與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探究式教學模式強調(diào)了學生參與的重要性,重視了對知識的體驗。這使得語文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不僅要深入解讀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標與重難點,還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特征了如指掌,對課堂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設,為探究式教學做好準備;在教學過程中,要俯下身來看學生,與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對各種信息資料進行梳理、分析,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學生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障礙,教師要及時對他們進行點撥,使學生從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合理的提問設置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探究積極性的關鍵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提出具有一定價值、具備啟發(fā)性的問題,將提問提問有效地牽引,將語文課堂組織起來。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吃透教材,摸清教材中蘊含了哪些知識點,再結(jié)合學生綜合水平與能力,向他們提出一些生活化、難易適中、趣味性強的問題,以問題來觸發(fā)學生思維,將所有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在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在認識已有文化的同時得到全面發(fā)展。21世紀呼喚探究型人才,葉圣陶先生表示:“盡管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但如果不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不鼓勵他們自己學,永遠不能學好?!痹谡Z文教學中,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個性、發(fā)揮潛能,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為此,教師要為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教給學生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并適時對他們的資料進行補充,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嘗試,使學生憑借自己的力量獲取知識。對于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可以與小組內(nèi)的其他成員交流,集中多人的智慧使問題得到解決。
例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特征,我們可以向?qū)W生提出表演課本劇的任務。接到這一任務之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配任務,查找資料、分析人物性格、編臺詞寫劇本,忙得不亦樂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小說的寫作背景有了充分了解,對主要人物也有了獨到的見解,水到渠成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此外,學生在在學習古文時,往往存在興趣的問題。為了改變這種狀態(tài),可以讓學生廣泛查閱相關歷史資料,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寫作背景、人物特征,在此基礎上理解字詞意思、把握文章主旨,難度就降低了很多。
訓練檢測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可以使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在訓練檢測過程中,要客觀公正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不能出于保護學生自信的目的,一味對他們進行肯定,也不能總以挑剔的目光對他們進行評價,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尚需努力。
例如,如,《歸園田居(其一)》教學結(jié)束后,我們可以向?qū)W生布置這樣的作業(yè):搜集陶淵明的《飲酒詩二十首其五》,反復進行閱讀后回答:陶淵明筆下菊花的象征意義如何?他所言的“真意”指什么?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為準確把握詩人的情感做好鋪墊。
反思是教學中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下一次教學活動的開始。反思中,應明確的問題有:教學流程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將學生的思維提升到新的高度?這里所說的反思,不單單是指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及時總結(jié)教學中的收獲與不足。也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使他們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反思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知識內(nèi)化,切實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總之,探究式語文教學是新課改活動中最大的亮點,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常膭顚W生與其他學習伙伴切磋學問,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quán),引導學生不斷開辟新的語文學習天地。
:
[1]于清華.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17(36):69.
[2]杜森.主題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