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大學
《關雎》是《詩經(jīng)》305篇中的第一篇,可見其經(jīng)典程度。它給我們描述了一位男子對一位女子的思戀和追求。下面將對它詳細解釋。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F(xiàn)在用鄭玄的分法。在這個作品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自從我們的文質彬彬的君子在河邊見到我們美麗窈窕的采摘荇菜的女主人公之后,便茶飯不思,食之無味,夜不能寐,輾轉反側了。甚至我們姑娘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已經(jīng)深深烙印在男主人公的心里揮之不去,夜不能眠時,他會一遍一遍的回想,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都是那么美好,這幾個字就寫出了男子思念女子時的具體心境,這不正是我們每個男孩子在戀愛時或者初見心動女子時生動的寫照嗎?雖然心理煎熬,但是卻又充滿甜蜜,想要再次相見,想要表露心跡卻又會害羞,想要表現(xiàn)自己,卻往往逗得姑娘盈盈一笑。當男人深深陷于相思并且處于一見鐘情式戀愛時他該怎么辦呢?這樣我們就不難讀到“琴瑟友之”他想到他可以彈琴迎合姑娘,博姑娘一笑。這樣想著想著,他找到了方法也便有了希望,于是終于可以安靜睡去。我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的男主人公如此眷戀我們的姑娘,于是他做了一個甜美的夢,夢中他終于實現(xiàn)了夢想,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他終于娶回了那位姑娘,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讀到的“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首詩之所以經(jīng)典就在于:首先,它所寫的愛情是以結婚為目的的愛情,并最終收獲了美滿的愛情和結局。這樣的結局也更能為大眾所接受。不是一時激情,而是負有責任敢和目的性的結合。其次,這種愛情是美德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詩歌所寫戀愛有節(jié)制性。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此外,由于此詩歌出自《國風》因此溫婉纏綿卻節(jié)制的歌頌可能也與貴族身份有關,這也給我們帶來一種愛情的和諧美,這也是愛情第一階段應有的最美好的模樣。
說到男女愛情的熱戀期,互贈禮物肯定是情之所至。這里就拿《詩經(jīng)》中的《木瓜》一詩舉例這首詩在章句結構上,便很有特色。首先,其中另辟新徑不再使用四字句,四字句是先秦時詩歌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手法,這里不再使用肯定是作者的一種創(chuàng)新,一種刻意為之的做法。第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語句具有重張疊唱的特點。接著內容上看,“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這與“投桃報李”不同,這體現(xiàn)了人的一種高尚的情操和情誼,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價值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和交流,表現(xiàn)的是自己對真情的珍惜因此說到“匪報也”。這樣看來《木瓜》一詩對于現(xiàn)階段熱戀期的男女有很大借鑒意義,對此詩感觸應該很深。
《詩經(jīng)》作為我國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詩歌,詩經(jīng)中不僅有上文提到的愛情詩還有各種與人們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篇章,千百年來以其簡潔,實用,流傳至今仍然有著巨大價值和很多值得我們深刻研究的地方。我們對于它的內容仍應進一步學習體會,傳承中華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