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昆
過去,我對己衣大裂谷一無所知,作為云南人似乎有些孤陋寡聞。當我應邀去考察的時候,并不抱多高的期望值。從昆明經(jīng)過近200公里的車程來到己衣鎮(zhèn)時,有些驚訝的是這么一個不到萬人的小鎮(zhèn)竟有8個酒店。一問酒店一年接待20余萬人。酒店人滿為患時,收費高達每天300元。我不禁感到景觀的魅力。期待著第二天的實地游覽。
第二天的游覽,僅用 “震撼”兩個字難以概括。我是一個走南闖北,到過五六十個國家的人,見過的峽谷景觀也不少。但當我面對己衣大裂谷的時候,我感到瞠目結(jié)舌,想描寫很難找到恰當?shù)男稳菰~。入夜,夢中那些懸崖峭壁撲面而來,奇彩的顏色在腦海里晃動,水聲在耳邊徹夜流響。
告別大裂谷,但大裂谷的景象仍然在我的腦海中盤繞。我整理那些印象,寫下幾個篇章。
“己衣”,望文生義好像是指 “自己的衣衫”。其實是彝族的話:其含義是“水邊的寨子”。這倒也貼切,山上、寨邊多有流水和水塘。
日常灌滿耳朵的是 “大峽谷”。大裂谷卻很少聽到。翻閱資料,才知:峽谷大多是由河流沖刷而成。如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就是由科羅拉多河經(jīng)過億萬年的沖擊而成的。而裂谷則是因為地殼運動,塌陷或者撕裂而成,因之裂谷常呈U字形,兩岸距離不遠。最有名的是東非大裂谷。國內(nèi)亦有武陵山大裂谷、泰山地下大裂谷等。
己衣大裂谷兩邊層層疊起的火成崖如果推擠拼接,幾乎可以無縫對接。可以想見那是一種怎樣神奇的力量把大山撕開,造成如此壯美的景觀。
己衣大裂谷尚缺乏地質(zhì)考察,但其他的大裂谷卻可以為我們提供成因的參照和想象。
我們以東非大裂谷為例。關(guān)于它的產(chǎn)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以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喬治為代表,他在1893年對裂谷進行5周的考察后,認為:東非大裂谷是因為地殼下沉形成的兩邊峭壁相夾的溝谷凹地,在地貌上稱 “地塹”。
而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gòu)造說的學者認為兩側(cè)斷層和火山巖證明了大裂谷是由于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突然破裂,東非大裂谷就是這種撕裂開的結(jié)果。
不管是塌陷還是撕裂,總是有一番天崩地裂的驚人奇觀。己衣大裂谷兩邊的巖壁,刀削斧劈、相互對應、層疊分明應是地層撕裂的結(jié)果。紅色的巖壁雖然可以想象是火山噴發(fā)留下的色彩,但事實上應該是巖石本身的質(zhì)地。
大裂谷出奇的靜,甚至聽不到鳥語聲,真不敢想象形成的那一瞬間是怎樣的驚心動魄:震耳欲聾的轟響,遮天蓋地的灰霧,天地變色的光影,排山倒海的云霓……
僅有兩天的時間,如何領(lǐng)略己衣的美。稍微留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要盡享己衣的美,不住下一個月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景點可數(shù)的至少有這樣一些:綿延22公里的大裂谷, “山頭飄白雪、山腰開桃花、山腳稻花香”的立體風光,定向爆破筑成的灌溉著千畝農(nóng)田的中型水庫,奔流湍急的金沙江沿岸風光,數(shù)量多達千百眼的天然溫泉,一塊巨石搭在兩個深谷間的天生橋,億萬年前的恐龍遺跡,數(shù)千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址,唐宋至民國修建的五尺道,紅軍長征過金沙江的皎平渡口。此外還有彝族、傈僳族、傣族、苗族、哈尼等少數(shù)民族風情,令人神往。你可以步行穿越,可以深谷探險,可以觀懸崖飛瀑、五泉并涌,可以峽江漂流,可以溫泉康體沐浴,也可以熱區(qū)農(nóng)業(yè)觀光,吃江魚,品嘗熱區(qū)水果。
兩天的時間無法作更多選擇,只能一天看大裂谷,一天看金沙江。
從鎮(zhèn)上乘半小時的車到裂谷附近,便開始了艱難的歷程。裂谷景區(qū)都依景而建小道石階,蜿蜒曲折,綿延數(shù)里。不時設(shè)有觀景臺,供游人休息、觀賞、拍照。裂谷的險境使你不得不時時注意腳下,一不留神,下去便是萬丈深淵。據(jù)說有人下谷底探險,便一去不回。
大裂谷長約22公里。兩邊懸崖對峙,最寬處約200米,最窄處僅6米。谷邊探望,很難見底。懸崖或紅、或青、或藍、或綠、或白、或紫、或黑。常為七彩雜陳,令人炫目。水聲時隱時喧,卻難看到水流。最奇的是谷中時有霧氣升騰,據(jù)說是因雨水下過,天氣轉(zhuǎn)熱時霧氣自然蒸騰所至。少的時候如輕煙繚繚,瞬間即失;多的時候如霧嵐纏繞,久久不散。觀察裂谷有幾個好的景點。
一個是紅軍紀念碑所在地。據(jù)說當年紅軍渡過金沙江時,有兩位傷員落伍被當?shù)氐刂魑溲b抓住,從懸崖上推下去犧牲了。故而在這里建立了墓地,供人憑吊。墓后有一棵高大的松樹,樹冠碩大,仿佛獨立地支撐著天空。象征著烈士不屈的精神。這里是由岸邊伸到谷心的懸崖。站在谷邊可以看到箐底。而裂谷的神奇險峻也展露無遺。箐底水不大,時隱時現(xiàn)閃亮其中。谷中有灌木和花草點綴,吐露出勃勃生機。
另一個看景的絕好地方是天生橋。一塊倒在兩崖間的巨石使天塹變通途。上面修有石橋和兩邊石梯連接。巖壁上寫有 “天生橋”三個紅色大字。橋邊有石椅石凳。供路人休息。也許是石橋非人力所及,人們把這里附會成牛郎、織女相會的鵲橋。農(nóng)歷七月七日 “鵲橋會”,各族人民都趕往這里游覽憑吊。三弦聲響起,跳樂對歌,十分熱鬧。想象倆崖壁間石梯直到橋上,滿是身著各色服裝的各族青年男女,猶如天上的彩虹落照裂谷。那是一種何等壯觀的景象!
天生橋兩邊的崖壁都是火層巖,層層疊疊壘及而上,刀削斧劈般地整齊劃一,如兩扇打開的朱紅大門。太陽偏西,照在東邊崖頂上篩下的一條瀑布,透明如沙,似乎是專門為織女準備的紗線絲綢。過天生橋還有蜿蜒的小道,似乎無窮無盡。時近下午,只好原路返回。
登上崖頂,驀然發(fā)現(xiàn)擁有大裂谷奇景的土地如此壯美:遠處的烏蒙山磅礴逶迤如青灰色的圍帳,四川的大涼山與之交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陽光云影把山變得有生命似的,彩綢舞動,難以看清他的真面貌。近處可見己衣人耕種的梯田由坡底一直延伸到山頂。時值秋熟季節(jié),處處一片金黃。山頂上竟然有村子。陽光照射下,有玻璃閃著光。
我突然感到己衣大裂谷不是身處在荒原沙漠,而是處在山簇壩擁、美麗富饒、稻谷遍地、瓜果飄香、林木繁茂、華草鋪排、水塘清泉如天堂般美好的環(huán)境中。而裂谷只是她奇美俊秀的錦繡胸懷的展示。
第二天中午,汽車送我們到裂谷的盡頭。然后徒步前行。裂谷漸顯寬闊,流水奔涌而出,下面就是寬闊的金沙江。由于下雨的緣故,江水泛黃。兩岸山坡舒緩,上邊多是良田。騁目只見陽光耀金,波光粼粼,如萬千條銀魚爭相涌動。沿岸樹木蒼青,草地碧麗。被水沖到岸邊的巖石自然堆積。水滿遮蓋的沙灘,時有顯露。人工筑成的碼頭邊停著幾只鐵制的渡船。
登船游江,才感到水的湍急。秀麗的江岸在藍天白云映襯下緩緩退后。黃色的水流拍打著船只,發(fā)出哐哐的響聲。
船抵對岸,一顆大青樹結(jié)滿樹瘤,形態(tài)奇麗。樹下地邊種有一行行玫瑰茄。紫色的枝椏結(jié)著圓形色如玫瑰的果實。據(jù)說味有點酸,但能治病。前面穿過一片玉米地。棒子已經(jīng)養(yǎng)老了,還沒有人收。稻田也已熟了不見收割的人。徑直走進村子,幾只惡狗撲了出來,也無人招呼。敲了幾家門,也無人應聲。后來才聽鎮(zhèn)長說,這里因為地理條件的關(guān)系,地廣人稀。散落著107個自然村,人口也還不到16000人。青壯年多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婦女兒童。白天各人忙各人的事,村里見不到人,也是正常的事。孩子上學要走五公里左右的山路。進出鎮(zhèn)上也要幾個小時。去武定縣城120多公里。好在有交通車來往。我們也看到一些人家門口停著拖拉機、運貨車和小轎車??吹降教幎加辛诵路???吹贸黾阂乱舱谂Ρ夹】?。
金沙江以產(chǎn)金沙得名,現(xiàn)在很少有人淘金沙了。但在金沙江里揀彩石的卻大有人在。駕駛員把我們帶到一個采石人的家里。只見院里院外都堆放著形色各異的石頭。院內(nèi)還有一臺打磨機。金沙江水的沖刷流經(jīng)山谷帶來的石頭,就像一座天然的地質(zhì)博物館。我揀選了兩塊不大的石頭。一塊黑色線條交叉盤結(jié),象征著大裂谷;一塊隱約的黃色山形下有白色的條紋,象征著金沙江。我心滿意足地帶上兩塊石頭,就像把己衣帶回家,作為永遠不忘的記憶。
天漸漸暗下來了。車轉(zhuǎn)出山口。突然天邊的落霞使我們同時歡呼起來。從未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晚霞。桔紅色的彩云間鑲嵌著藍色、灰色、黑色的紗幔,隨著日近山頭,金光更加耀眼。飄著云朵的藍天變成了金沙的海洋。憑著你的想象,那海洋里有灰色的小島、有紅色的帆船、飛天的仙女、有行進的馬幫、有游動的巨魚……漫天彩霞輝映著江水、山巒、森林,你仿佛走進一個神奇的童話中。在這里你會感到想象力是如此貧乏。
我突然想到,這不就是意味著己衣未來的美景嗎?己衣人的夢,一定是這樣燦爛!己衣人的明天一定是這樣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