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丕琴
德育教育是小學生教育啟蒙和教育塑性中最為重要一個時期,完善的德育教學能夠使學生對社會具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探究小學德育教育的發(fā)展途徑,能夠進一步提升道德教育的發(fā)展質量。而誠信是為人之本,成德之基,對小學德育教育中誠信教育的研究對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有著重要意義。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價值觀是公民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體現(xiàn)社會主義價值追求目標要求和公民道德行為的本質屬性。
在實施誠信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針對學生道德實踐中的錯誤認識和行為,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如有些學生認為做錯事情的時候,自己能夠主動承認就是誠實的表現(xiàn),幫別人隱瞞錯誤則是講義氣的表現(xiàn),教師在教育時要深挖產生這種錯誤認識的根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通過學文明理,使學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講義氣,而他們所認識到的義氣,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是隱瞞別人的錯誤,是袒護,是包庇,是最不講義氣。其次,針對現(xiàn)在學生比較流行的享樂主義思想、虛榮心理、失寵失重心理、嫉妒心理等不良表現(xiàn),要及時進行教育引導,結合課文教學、典型事例,辨析討論,讓學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真正讓“誠信”成為時時、事事、人人的行為準則。
誠信教育是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們每個人應該立足于學生實際,結合身邊的點滴事例,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為新世紀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盡一份力。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以誠信教育為突破口,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誠信實際上是一個人對自己言行負責任的論理規(guī)范,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罢\”主要指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信”主要指取信于人,信任他人。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應以《新課程標準》《德育大綱》為依據(jù),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科學、扎實、有效地進行,下面結合實際工作經(jīng)驗,談一些點滴體會。
一、是起點要低
小學生涉世不深,心底純潔,沒有復雜的生活經(jīng)歷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一些“唯天下至誠,唯能盡其性”之類的道理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晦澀難懂。因此,教育時,應根據(jù)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比如,以“不說謊話,做個誠實的孩子”入手,使他們懂得這是誠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說謊話,就要說真話,說實話,如承認自己的錯誤、敢于說出事情的真相,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從小養(yǎng)成誠實的品質。
二、是內容要實
誠信教育要從小事抓起,抓點滴,才能知微見著。在我們的小學教材中所敘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素材,通過形式多樣的方法,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當教師根據(jù)教材舉征引申、補充事例時,也需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學生看得見、想得出的事例來激起共鳴,求得認同,特別是用學生身邊的鮮活事例來進行教育,以產生“親近感”,盡量少用陳年舊事,避免“間距感”,這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不食人間煙火”的超凡脫俗式的空洞說教,更應當廢棄。
三、是要循序漸進
在進行誠信教育時,應根據(jù)班級情況、學生年齡特點,在教育內容上體現(xiàn)教育目標的遞進性,低年級以“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東西”、“借東西、撿東西要還”為主,通過講身邊的誠信故事、做一件誠實的事情,說一句誠實的話等,使學生認識到誠實才能讓人更美麗。
四、家庭與學校要密切配合
學生誠信觀念的養(yǎng)成除了必不可少的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視的。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家長的一言一行也對孩子的道德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有些時候為了安撫孩子可能時常會對孩子說一些謊言,比如:為了激勵孩子學習進步,家長可能會承諾孩子學習進步了就帶孩子去游樂園或者給孩子什么獎勵,但是最后卻沒有實現(xiàn)。久而久之,可能孩子也學會了撒謊。因此,家長在生活中要做到承諾給孩子的就要履行,以自己的行動來教會孩子誠實守信。
綜上所述,誠信教育作為小學德育教育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整體德育教育進程中肩負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要秉承著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態(tài)勢,不斷滿足小學生誠信教學的各項需求,不斷加強他們的品德素養(yǎng),為小學生誠信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