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春 黃明子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心理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朋輩心理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本文是在對我們學院多年學生工作經(jīng)驗總結的基礎上,探究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朋輩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促進作用,基于朋輩輔導研究適合大學生人際交往技巧,希望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有所幫助。
關鍵詞:朋輩輔導;人際關系;能力
人際關系的處理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隨著心理學的不斷發(fā)展,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朋輩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促進性進行了相關的研究,認真分析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朋輩輔導更能夠促進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朋輩輔導研究
研究對象是我校某學院的在校生,具有一定程度人際關系困擾的,目前正在學生工作組進行心理輔導的大學生,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根據(jù)鄭日昌編制的《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兩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進行相關的評估,然后對實驗組的學生進行朋輩心理輔導,對對照組的大學生進行非朋輩心理輔導。通過一階段的輔導,然后對兩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進行評估,得出相應的結論。
對本研究相關的一些相關數(shù)據(jù)和結果進行分析,表明朋輩輔導更能促進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同時通過研究反映出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少主動交往意識——被動交往。這種問題一般從大一新生就出現(xiàn)了,主要表現(xiàn)在大一新生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性方面,一方面,遠離開了家鄉(xiāng)、父母,面對新的校園環(huán)境,難免會產(chǎn)生孤獨感、寂寞感和戀舊感;另一方面,同學大多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處世風格、個性脾氣,并且特長愛好也千差萬別,因此在人際交住中,難免會產(chǎn)生不愿意主動交往的問題。
2.自我中心意識——排斥他人。父母長輩的嬌生慣養(yǎng)養(yǎng)成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不愿意與人分享與合作的壞習慣,隨著遠離父母,進入高校,他們的各種缺陷就會暴露出來,心理健康問題也隨之而來。同時,大學生活中,各個同學的才能實力等方面是不一樣的,有的在人際交往中產(chǎn)生嫉妒心理,片面地錯誤評價他人,主觀判斷別人的缺點,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這很不利于他們人際關系的形成和培養(yǎng)。
3.很少或從不參加社會活動。這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不注重集體活動,缺乏對社會活動的認識,從而導致交際范圍狹窄,不能很好的認識社會,認識自我,甚至不能處理好同學之間的各種關系,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4.特殊人群的交往困難問題。貧困大學生和單親家庭子女的交往問題是特殊人群中典型代表,貧困大學生常常自慚形穢,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為心理上缺乏信心。單親家庭子女由于缺少父愛或母愛從而導致感情失去平衡,容易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導致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嚴重問題。
相對來說朋輩輔導更能夠促進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對朋輩人的距離比較近,而且他們認為朋輩人的思想比較相近,更有利于一些問題的交流。朋輩輔導的過程其實也是鍛煉大學生交際能力的過程,所以朋輩心理輔導更能促進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朋輩心理輔導由于是同齡人的緣故,所以更好地是進行思想的溝通,而不是心理的分析。
二、構建朋輩輔導制度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2005年教育部、衛(wèi)生部、團中央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都強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為此,建立朋輩輔導制度成為了高校學生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朋輩輔導制度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堅守心理危機干預的防線。充分發(fā)揮朋輩輔導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作用,使得朋輩輔導在班級心理危機干預的同時,還能調節(jié)同學沖突,密切師生聯(lián)系,增進同學友誼,提高班級凝聚力。朋輩輔導自然而然就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最佳契合點,使大學生形成客觀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樂觀的個性品質,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康持久的親密人際關系。
三、基于朋輩輔導研究適合大學生人際交往技巧
1.構建朋輩輔導的交流平臺。通過組織多種集體活動構建朋輩輔導的交流平臺,通過互相交流,互動游戲,才藝展示等多種方法,在有效交流的基礎上積極地相互配合,使學生在參與的集體活動中獲得歸屬感,增多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容納他人,在積極溝通中提升交流意識的能力。
2.培養(yǎng)受人歡迎的個性品質。個性因素對人際交往有著重要的影響,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熱情,開朗,喜愛交往,對人真誠;熱心班集體活動,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興趣愛好多樣;有較高的審美眼光,有幽默感等個性特征都是有利于提升人際吸引力的。
3.做一個包容的人。一個具有包容心的人,首先是一個能夠接納自己缺點的人,根據(jù)心理學家阿龍森等人的經(jīng)典研究顯示:大家最喜歡才能出眾而又犯了錯誤的人。其次是能夠容忍、接受、尊重并欣賞別人的不同,不帶有色眼鏡去看到評價他人,尊重他人等有助于建立健康持久的親密人際關系。
4.學會解決人際沖突。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大學新生、獨生子女、畢業(yè)生和貧困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都存在不和諧。在這些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我們要學會解決人際沖突,沖突可以帶來挑戰(zhàn),也可以帶來機遇。如果沖突中雙方互不相讓,就可能導致雙方關系破裂;如果雙方積極溝通,把隱藏的誤解澄清,消除隔閡,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就能有效地解決人際沖突,就會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四、建立健康持久的親密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朋輩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促進有著良好的作用,朋輩輔導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盡早走向獨立、自理、成熟的必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趙海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人格與人際關系的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2]姜玉飛,黃恩,邵海燕等.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與歸因風格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