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徐利平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6000)
新生兒膿皰瘡是發(fā)生在新生兒中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是一種會通過接觸進行傳染并且較為常見的皮膚淺表感染性疾病,主要癥狀多表現(xiàn)為水皰、膿皰,臨床表現(xiàn)不同可分為大皰性和非大皰性兩種,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本病發(fā)病急,傳染性強,容易發(fā)生接觸感染和相互傳播,常在新生兒室流行,因此需特別重視。
抽取 2016年 7 月至 2017 年 7月我院確診為膿皰瘡的 70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都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的新 生兒膿皰瘡標準,同時經過臨床確診。并按每組 35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的 35 例患者中男18 例,女 17 例。年齡2-20 d,平均年齡7.98 d。膿皰瘡僅頭面部及軀干部位者10例,全身皮膚均有者25例,對照組的 35 例患者中,男 18 例,女 17 例。年齡2~18 d,,膿皰瘡僅頭面及軀干部位者9例,全身皮膚均有者26例。兩組患兒在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屬在知悉本次研究目的之后均同意參與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膿皰瘡治療。在對照組中,采用以0.5%碘伏濃度進行患處消毒的常規(guī)方法,患兒沐浴后在皮膚清潔干燥下進行操作,用無菌針將膿皰刺破時采用無菌棉簽吸干膿皰內的膿液,涂上0.5%碘伏。在觀察組中,運用0.5%碘伏外涂皮膚待干后外用四位黃連洗劑?;純恒逶『笤谄つw清潔干燥下進行操作,用無菌針將膿皰刺破時采用無菌棉簽吸干膿皰內的膿液,再涂上適量的四位黃連洗劑(皖藥制字 z20090014)。
顯效:在治療結束后,患者的膿皰瘡完全消退且沒有新的膿皰瘡出現(xiàn)。有效:患者在治療結束后,膿皰瘡開始結痂并有部分的脫落,無新的膿皰瘡產生。無效:在治療結束后,患兒的膿皰瘡無明顯好轉。顯效率 + 有效率 = 總有效率。
采取SPSS12.0進行實驗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對比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療結束后,觀察組的 35 例患兒中總有效患者共 33 例,總有效率為 94.2%。在對照組中,總有效患者 21 例,總有效率為 60%。通過結果對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要遠遠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其結果具有顯著的差異(P< 0.05)。如表 1。
表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新生兒膿皰瘡是新生兒時期的大皰型膿皰瘡,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引起,少數由B-溶血性鏈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引起,此種病例在早產兒或營養(yǎng)不良的新生兒中較為常見。主要傳染源多來自于病兒親屬、保育人員、或攜帶病菌的尿布等。此類疾病多發(fā)生于炎熱潮濕的季節(jié),患處多見于手臂、下肢、尿布區(qū)以及皮膚皺折部位,通常情況下可見膿皰高出皮膚表面且周圍微紅。初期皰液清晰,后期迅速成為黃色渾濁液。輕者刨瘡局限于較小區(qū)域,重者膿皰瘡不斷出現(xiàn),可并發(fā)敗血癥、腦膜炎。本病具有接觸傳染的特性, 若不及時治療可在小兒之間迅速擴散。因此,應及應用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干燥,患兒所用物品及時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四位黃連洗劑是一種外用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是黃柏、黃連、黃芪。黃柏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黃連是清熱解毒,抑菌作用(尤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乙型鏈球菌作用較強)黃芪是止汗、排膿之功效。中醫(yī)認為“膿皰瘡”多由脾胃濕熱過剩引起,兼受風邪相博而成。夏秋季節(jié),氣候炎熱,濕熱交蒸,暑濕熱海客于肌膚,以致氣機不暢,汗液疏泄障礙,濕熱毒邪壅遏重蒸肌膚而成。四位黃連洗劑是一種外用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是黃柏、黃連、黃芪。黃柏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黃連是清熱解毒,抑菌作用(尤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乙型鏈球菌作用較強)黃芪是止汗、排膿之功效。根據現(xiàn)代藥理研究實驗表明,黃柏、黃連、黃芪、均有祛濕抗炎等效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0.5%碘伏外涂待干后外用四位黃連洗劑外洗有防通過滲進皮膚對細菌菌體蛋白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的同時達到殺菌的效果有一定的抗菌作用。0.5%碘伏聯(lián)合四位黃連洗劑治療新生兒膿皰瘡相比單純使用0.5%碘伏治療,可縮短愈合時間、減少自體接種感染、提高痊愈率,效果明顯,暫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且操作方法簡單方便,對小兒皮膚無刺激,值得臨床推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