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始終有一扇柴門半開或虛掩著,一縷溫暖的陽光,斜著身子照進來,一條上了年紀的老黃狗,在院子里不停地溜達,像是在巡邏,更像是在散步。稀稀疏疏的籬笆墻,從不拒絕陽光的造訪,讓那融融的光芒全部都投了進去。
深秋的小院,更具詩情畫意,站在遠處或高處凝望,這場景更像是濃墨重彩的一幅畫,畫中,一扇半開或虛掩著的柴門,陽光懶散,灑在落葉鋪滿的小徑上,一棵上了年紀的白楊樹,已經(jīng)脫去厚厚的衣裝,露出自己骨感的美,微風(fēng)一吹,幾片不安分的枯葉,就隨風(fēng)飛了起來,向著一個沒有目的的方向飛去。柴門旁一個年邁的老婦人,站在門口,瑟瑟秋風(fēng)中向著遠方使勁地眺望……這幅畫簡單,但意境悠遠,令人回味無窮,不能多看多想,如果放在一個游子面前,他看著想著,就會引出兩行熱淚來。
我最愛畫中的那扇柴門,古典的柴門,有著一種獨特的內(nèi)斂含蓄的東方美,門內(nèi)濃濃的相思,始終被它關(guān)不住,這相思的味道,就是鄉(xiāng)愁的味道。秋陽、古樹以及歸根的落葉,多好的意象啊,站在柴扉前相送的人,一直在期待一種怎樣的團聚呢?
簡陋的柴門之內(nèi),就是一個溫暖的家園!這個家里,沒有富裕的生活條件,沒有雕梁畫棟的裝飾,沒有時髦先進的物什,也許只有茅舍三間,也許只有粗茶淡飯,但這里還有愛啊,有年邁的父母,有年幼的孩子,有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另一半,住在愛心包圍的家園里,時時處處都被愛溫暖著,多么幸福!
閑不住的父親,在院子里種下花草和蔬菜,這些被土地恩養(yǎng)大的精靈,很是通靈性,它們更會見風(fēng)使舵,春天萌芽,夏日瘋長,秋天結(jié)果,仿佛每一步節(jié)奏都正好,似乎每一個季節(jié)都不會錯過自己的粉墨登場。年幼的孩子們,在菜園里跑來跑去,追逐著前來采蜜的蜜蜂和前來跳舞的蝴蝶,那笑聲一路飛揚,也灑了一地。等到秋天,蔬菜成熟,被父親一一收進地窖,這時的院落里就空了,空了的院子里,被太陽的光芒灑了一地,暖暖的,更適合一家人圍坐在院子里曬太陽,這幸福晶瑩的時光,就這樣,在每個人的臉上綻放成了花兒。再看此時的柴門,它半開半合,靜靜地守候著這一切,守候著這美好而幸福的時光。
柴門是詩意的,在多少古詩詞中,柴門被文人一再地書寫,于是這簡陋的柴門,卻有了幾分墨水味兒?!叭找胁耖T望汝歸”,你能看到那位等待的人的樣子嗎?你能感受她等待時的心情嗎?“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等待外出即將歸來的親人,是一種寶貴的幸福,這是我多年后深深體會到的一點。而“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中,柴門內(nèi),小屋中,熊熊燃燒的炭火,是多么溫暖,不正是這溫暖,在吸引著夜歸人急匆匆的風(fēng)雪兼程的腳步嗎?
其實,在柴門內(nèi),住著的還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面對外面花花世界的各種欲望,能無動于衷,能守得住一份清貧,還能怡然自得,終日只與清風(fēng)明月相伴,只與書籍香茶為伍,這是一種境界,外面的喧囂,與我無關(guān),我愿在這里駐足停留,我愿在這里返璞歸真,靜下心來,和靈魂對話,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小小的柴門,有著屬于自己的一份獨特的詩性,而在我的眼中,這柴門就是鄉(xiāng)愁里最清晰最濃烈的意象,獨在異鄉(xiāng)時,每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我都愛在一輪明月下,秉燭夜讀,或臨窗而立,思念或閱讀,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而此時鄉(xiāng)下的柴門,就會映入你的眼簾,讓你心鏡入空,讓你無憂無慮,這是任何的物質(zhì)享受都不能比擬的。
關(guān)于柴門的記憶,最深的還是關(guān)在柴門里的那一段貧窮但是安逸溫暖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