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600沭陽仁慈醫(yī)院急診科(江蘇)
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種常見急診科危急重癥,會導致出現(xiàn)反復咳嗽、胸悶、呼吸急促、氣道痙攣等癥狀[1]。該病發(fā)作期間,患者體內多種炎癥細胞釋放,增加治療難度。以往,臨床上多實施急診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補液、糖皮質激素、糾正酸堿平衡等,但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仍不理想,且疾病控制不當還極易導致出現(xiàn)支氣管內栓塞形成,加重病情。近年來,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該病治療中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應用,認為能控制呼吸頻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緩解臨床癥狀。基于此,本次研究調查分析30例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效果,并對比單純急診常規(guī)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在2017年1-7月本院實施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急診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隨機抽取30例,作為對照組;在2017年8月-2018年2月本院實施常規(guī)對癥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的急診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隨機抽取30例,作為研究組。兩組均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中診斷標準、同濟醫(yī)科大學版《急性呼吸衰竭的診斷和治療》[3]中Ⅱ型呼吸衰竭診斷標準。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3~76歲,平均(51.47±6.85)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5~72歲,平均(52.04±6.35)歲。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支氣管擴張劑、維持酸堿平衡、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祛痰、抗感染、糖皮質激素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采用飛利浦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S/T通氣模式,呼吸頻率18~20次/min,氧流量3~5 L/min。吸氣壓5~20 cmH2O,并逐漸上調;呼氣壓2~6 cmH2O,并逐漸上調。按照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3 h/次,3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7 d。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⑴觀察兩組治療前、治療后血氣分析指標變化,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⑵根據文獻擬定療效評定標準[4]:①以治療后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肺部無雜音,PaO2、SpO2、PaCO2水平改善>80%,為顯效;②以治療后癥狀體征有所好轉,PaO2、SpO2、PaCO2水平改善30%~80%,為有效;③以癥狀體征無變化或惡化,PaO2、SpO2、PaCO2水平改善<30%,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⑶觀察兩組住院時間及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對比:治療前,兩組PaO2、SpO2、PaCO2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aO2、SpO2水平均較治療前提升(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PaCO2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組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研究組住院時間(7.02±2.10)d,短于對照組的(11.05±1.57)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418,P=0.000)。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對照組無1例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研究組出現(xiàn)1例撤機后聲音嘶啞,1例咽喉不適,發(fā)生率6.67%。兩組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0.517,P=0.472)。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的對比(±s)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的對比(±s)
組別 時間段 PaO2(mmHg) SpO2(%) PaCO2(mmHg)研究組 治療前 52.16±9.16 73.20±2.23 70.50±5.32治療后 91.42±6.87 95.90±3.02 36.25±3.90 t 18.780 33.119 28.439 P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治療前 52.26±9.32 73.51±2.68 70.46±5.28治療后 72.13±8.26 82.96±2.46 57.18±4.23 t 8.739 14.228 10.751 P 0.000 0.000 0.000兩組治療后相比 t 9.834 18.196 19.925 P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n)
重癥支氣管哮喘發(fā)病時極易導致出現(xiàn)支氣管平滑肌極度痙攣,誘發(fā)黏膜水腫、黏液栓,增加呼吸阻力。重癥支氣管哮喘若不及時治療,還極易合并呼吸肌疲勞、呼吸衰竭等病癥,增加治療難度,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而且,部分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經吸氧、抗感染、補液等急診常規(guī)治療效果不佳。陸軍等認為[5],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一旦合并呼吸衰竭,需盡早實施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以改善預后。陳梅等同樣證實[6],在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改善呼吸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康復。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中不必實施額外插管操作,其作用機制是提升胸膜腔內壓,降低中心靜脈與右心房間壓力梯度,減輕心房充盈壓及心臟前負荷,控制靜脈回心血量。此外,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還能經由控制呼吸肌耗氧量,促使肺泡內壓力降低,減少間質滲出,對缺氧癥狀進行緩解。
本次研究中,自表1可以看出,治療后,研究組PaO2、SpO2、PaCO2水平改善效果均較對照組更為理想。提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更好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降低呼吸頻率,緩解呼吸困難癥狀,且能預防呼吸肌疲勞,控制機體耗氧量,有助于維護血流動力學。而且,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過程中能確保呼吸順暢,順利排出體內CO2,使PaO2、SpO2回升,有利于緩解患者缺氧、哮喘等癥狀。朱文生等將80例伴呼吸衰竭的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對癥治療組、聯(lián)合急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組[7],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血氣分析改善效果更佳,且總有效率更高。何忠建等在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診治療中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同樣證實效果理想[8],且治療安全性高。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總有效率(96.67%)較對照組(73.33%)高,與上述文獻結果相符,凸顯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應用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提示經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康復效果較快。在治療并發(fā)癥上,對照組無一例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研究組1例撤機后聲音嘶啞,1例咽喉不適,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研究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考慮與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操作方法、面罩、壓力設置等因素有關。故需在治療過程中按照患者具體情況為其選擇適宜面罩,并及時調整參數(shù),先自低壓開始,逐步調整到治療壓力水平。此外,治療過程中還需注意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檢測,以提升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改善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診治療效果,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