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華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暨陽小學 浙江諸暨 311800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的課程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辈煌趥鹘y(tǒng)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是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及探索性思維能力,包括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的實踐和應用。這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學習共同體”的概念為實現(xiàn)小學語文新課程目標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下文將重點結合學習共同體和帶頭人的方式來分析語如何更好的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2012年,日本佐藤學教授在寧波新教育國際高峰論壇中授作了《基于協(xié)同學習的課程改革》的學術報告,并提出“學習共同體”的概念。通過教育實踐發(fā)現(xiàn),學習個共同體對語文教學提供了全新的發(fā)展契機。
“學習共同體”或譯為“學習社區(qū)”。學校班級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學生)和助學者(教師)共同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為載體,以促進成員全面成長為目的,強調在學習過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學習觀作指導,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基層學習集體。它與傳統(tǒng)教學班和教學組織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強調人際心理相容與溝通,在學習中發(fā)揮群體動力作用。
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幫助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性學習,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白楊》一課中,為了解決“通過白楊外在特點感悟內在品質”的教學重點,我們安排學習共同體成員一起閱讀、感悟、討論。喜歡朗讀的學生則有感情的朗讀,而喜歡思考和探究的同學則會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大家通過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如此,則實現(xiàn)了學習共同體成員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共同學習提升。
學習共同體中,都會有一位共同體的領頭人,他們扮演著“爭暖樹”學子的身份,為整個共同體的語文學習起到引領與榜樣帶動的作用。而如何對他們進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則我們面對的首要問題,經過教育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可以借助如下三種策略予以推進。
分層設置目標,是對借助預習、學習等環(huán)節(jié)不同的目標設置,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帶頭人”。例如在《難忘的一課》教學之前,可以為孩子們設定“讀通課文、搜集資料、自主探究”等目標,同時在課堂教學的前幾分鐘進行分享交流,以此發(fā)現(xiàn)深度目標達成、積極展示自我、善于語言表達的“帶頭人”;而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則為他們設置“有感情朗讀、體會三次重復語句的情感”等分層目標,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領悟之后合作分享;再由不同的“帶頭人”就不同的目標,與大家進行分享和互動,逐步引領大家解決課程重點和難點。如此分層設定預習或課堂學習目標,高效完成了帶頭人的篩選和培養(yǎng)任務。
帶頭人不僅需要教師的及時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更需要在學習共同體在探究實踐中得以互助式提升。如此我們則可以巧妙安排共同體內的幫扶,以因材施教的方式促使“優(yōu)者更優(yōu)、亮點更亮”。例如:在五年級上冊《最后一分鐘》一課中,善于朗誦的帶頭人帶著濃厚的情感去朗讀課文,引領全班同學體會文中的豐富的情感。善于提問的帶頭人開始發(fā)問,進入討論問題階段。善于理解的帶頭人分享理解思路,為同學們思考問題提供較好的切入。如此使得帶頭人的亮點更高,學習共同體其他成員也得到了一定的帶動。除此之外,還可以從帶頭人的劣勢出發(fā),讓他們對同樣不足的共同體成員進行幫扶,實現(xiàn)兩者共同學習的任務。
積極分享學習成果,引領大家總結并分享,是帶頭人在學習共同體中推動整體前進的重要一環(huán),而這也是促進帶頭人能力提升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在分享與互動的過程中,對帶頭人進行針對式指導,讓他們學會“自檢”或與共同體成員進行“互檢”。例如在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中,帶頭人將事先完成的課程總結以繪畫的形式展現(xiàn)了出來,與大家分享學習成果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如此激發(fā)了本組成員創(chuàng)新式展現(xiàn)成果的激情;而此時則對“帶頭人”進行點撥,請他思考“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這一問題。最終談及收獲時,“帶頭人”明顯有了超過其他學生的思想感悟。
學習共同體的核心在于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由此可見新生力量的進步是非常關鍵的,新生力量與帶頭人的同步進步才能更好的達成提升效率的目的?;诖?,具體內容如下:
對于后進生而言,在學習共同體中也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受到帶頭人的積極引導和影響。首先是使得后進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積極,學習熱情大漲,學習參與度逐漸變高。其次,帶頭人在引發(fā)出后進生的問題之后,后進生也會積極發(fā)言,積極與老師和同學溝通,積極分享。其在學習共同體中的地位逐步由被動轉向主動的過程。即由前期的個體前進推動后期的整體性前進,而后進生的整體性前進又反哺帶頭人等個體前進,由此形成一個個體推動整體、整體反哺個體,再到個體推動整體的良性循環(huán)模式。
共同體互助學習能夠有效提升整體的能力,主要包括語文學習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還包括實踐應用中與人溝通和交流等綜合能力。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珍珠鳥》一課中,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變化的過程及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是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帶頭人通過將“我悉心呵護與珍珠鳥的變化”的重要語句標出來,并在作者的表達方式地下畫上黑線,以此方式讓同學們帶有感情的朗讀出來,深層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關于難點則是分享生活中與某人產生的信賴關系,從而引發(fā)的令人感動故事來便于讓其他同學理解語句的境界。通過互助學習使得同學們對語文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共同體學習是有效提升整體性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及實踐應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中,教學難點是“能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边@節(jié)課中,帶頭人負責有感情的朗讀,喜歡提問的同學負責找問題,喜歡思考的同學負責回答問題,積極發(fā)言的同學補充問題和答案。這樣就很好的發(fā)揮了學習共同體的整體性思考與探索的優(yōu)勢,并在此過程中使得整體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相比之前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解,效率提升了許多。這就是共同體學習發(fā)力的結果,也是整體性進步的體現(xiàn)。
在認清學習共同體的概念以及對語文學習的重要作用之后,筆者又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分析了“帶頭人”的作用以及培養(yǎng)、“后進力量”在學習共同體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實現(xiàn)互助學習的方式與成效,最終我們也明確發(fā)現(xiàn),只要“學習共同體”的帶頭人做到“爭暖樹”的早鶯,后進生也終將以“新型力量”的角色參與到學習新括的過程中,如此定能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率,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走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