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重慶大學 重慶 400000
新媒體時代,在微博平臺上人們追求短小精辟的碎片化信息,新聞都力求縮減到幾十字內(nèi)讓受眾看懂,因為很多人沒有耐心也沒有時間再點進鏈接看完整報道.而人物報道是幾十一百字不能做到的,所以一些媒體轉(zhuǎn)戰(zhàn)公眾號,為訂閱號用戶傳播較長的人物報道內(nèi)容,與微博信息相比,公眾號的人物報道包含更多細節(jié)和觀點,但與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人物報道相比,選題、文章標題和敘事方式都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人間"(the Livings)網(wǎng)易旗下的專推送真實人物故事的公眾號平臺,選題方面沒有限制,報道不是由記者自采,而是由它宣傳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活的記錄者",任何人可以投稿."人間"人物報道的故事都是來自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身邊的每一個人.
邊緣人物和弱勢群體是"人間"故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主人公楊絳在《老王》中寫道:幸福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第十二次進監(jiān)獄,他說他真的要做個好人了》中的張貝貝,《距離她殺死父親,還有3小時》中弒父的16歲少女等,故事講述他們的經(jīng)歷,或飽含辛酸,或迫于無奈,并不是所有的主人公都對現(xiàn)狀感到不滿,即便是社會主流不認可的小人物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處事哲學.表面光鮮內(nèi)里腐蝕的都市人的苦悶也是"人間"的主題之一.《炒幣的90后:半年前,我曾身價百萬》中大起大落的炒幣人;《高考后,我參加了母親的婚禮》中高考完得知父母要離婚的學生;《美漂十年,我們就像天空中的星》中在美國讀書工作10年卻還居無定所的博士,他們面臨的問題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他們就是每個讀者的化身."人間"中最受歡迎的故事往往是來自特殊職業(yè)者,警察、導演、醫(yī)生、人大代表、練習生們經(jīng)歷過普通人不可能經(jīng)歷的不尋常的人生.《請轉(zhuǎn)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中因為暴力執(zhí)法導致犯人死亡被判處入獄12年的刑警大隊長在出獄后潛伏臥底4年,終于抓住了當年搶劫傷人案的最后一名主犯的故事令不少讀者肅然起敬.這些職業(yè)非同尋常的人不僅享受了職業(yè)帶來的光榮,更多時候更承擔著別人不了解的痛苦和壓力.
"人間"故事就如它的名字一般,寫盡了人間百態(tài),每個人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
"人間"人物報道的標題有一類是可以直接體現(xiàn)主角身份的,直接了當,這類報道的主角一般是身份比較特殊的.如《注意,前方上訪人員戰(zhàn)斗集合》,《留守兒童的暑假:比起爸媽,手機才是我的親人》,《民企老板,政府爛尾工程的接盤俠》,《被迫成家的小城少年:如果可能,我不會結(jié)婚》等都在標題直接點名故事是關(guān)于誰的.另一類是故事中最具沖擊力的點被提煉成標題,如《被免費體檢割錯的宮頸》,《市長熱線那頭,沒有市長》,《77個賊來聽我的演唱會》等標題中看似夸張的數(shù)字描述能快速抓住讀者眼球.另外常見的標題就是把故事概括后提煉成標題,如《官場上,我找不到比喝酒更好的生存之道》,《吃一年的剩菜,辦一場有面子的婚禮》,《一箱丟失的現(xiàn)金差點牽出紅樓走私案》等.
"人間"每一篇文字在5000到10000字不等,發(fā)在公眾號平臺上通常以一張相似題材電影的劇照為開頭,如《新時代農(nóng)村,騙子的"富礦"》中的配圖來自《我不是藥神》中的黃毛,《相親的姑娘,如果我們當年在一起》的配圖來自《春逝》,圖片下則是一小段摘自文章的重點語句,有一些文章包含有前言來簡單介紹主角的背景,正文部分為了方便讀者閱讀,避免引發(fā)疲勞以數(shù)字分成段落,文章結(jié)尾一般有一個后記交代文章正文未提到的主角的結(jié)局.
除此之外正文結(jié)束,后臺會篩選一些讀者的留言來增加互動性,留言一般是針對文章的一些評論和感想.
"人間"的敘事角度有三種,一種是第一人稱敘事,即文中的"我"就是故事的主角,這類文章一般是講述普通人生活的種種無奈和辛酸,如《留守兒童的暑假:比起爸媽,手機才是我的親人》中是以"爸爸"為第一人稱講述留守的兒子來深圳過暑假的經(jīng)歷,這種敘事角度真實、有代入感,如實得展現(xiàn)出主角的內(nèi)心情感波動,更能打動人.另一種也是第一人稱敘事,但是與第一種不同的是故事中的"我"并不是故事主角,但對主角發(fā)生的故事全程有參與,如《孔乙己》中的"我"就是12歲的酒館小二,最經(jīng)典的一篇是《請轉(zhuǎn)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中的主角是前刑警大隊長程兵,故事中的"我"只是警局的一個工作人員,對程兵的描述主要來自其他人的講述.這類視角讀者能跟隨敘事者的節(jié)奏逐漸邁入故事的情節(jié),如同一個觀看電影的看客,雖沒有直接參與,但主角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讀者的情緒.最后一種就是第三人稱敘事,這種方式會附加其他人的評價和作者對人物故事的篩選,讀起來更加客觀,也更具可讀性.
"人間"故事經(jīng)常圍繞一個簡單的事物或者場景描寫,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以時間或者人物串聯(lián)起來的畫面,描寫物要表達的思想?yún)s不僅僅是物,而是物品背后蘊藏的人的情感.《糖盒子里,藏著母親的愛與秘密》中圍繞主角張文小時候最喜歡的吃的面食糖盒子展開講述,從他的成長經(jīng)歷中對糖盒子的情感的變化從非常喜歡到長大后不喜歡,體現(xiàn)的是人的成長經(jīng)歷帶給人的變化,小時候?qū)μ呛凶拥南矚g還包含母親的愛和期望,長大后母親不在,糖盒子也失去了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