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超 河北保定易縣供銷合作社
著名學者張五常認為:中國地方政府競爭實質上就是以縣為單位的全國兩三千家"政府企業(yè)"在市場經濟下,圍繞著各種資源進行的自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競爭.而且,一系列財政及稅收方面的改革,無不例外的都激勵地方追求當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利用各項舉措主動參與到本縣域經濟增長及社會進步,積極采取各類手段招商引資、整合區(qū)域內資源,優(yōu)化資源配置等;另一方面,政府對市場進行必要的行政干預,如裁決企業(yè)準入、立法手段規(guī)范市場秩序;這就使得縣級地方政府同時扮演"裁判員"和"運動員"雙重角色.于是,以類似于市場機制的方式運作政府,使得縣級地方政府的利益和當地的經濟發(fā)展直接掛鉤,把追求經濟績效置于首位,即 "GDP主義".這種政績合法性在經濟騰飛的初級階段發(fā)揮著巨大優(yōu)勢,但隨著變革穩(wěn)步進行,問題逐漸凸顯,非長久之計.
由此,市場調節(jié)失靈、政府過多干預、政績考核機制扭曲等多方面因素造就了競爭失范,導致諸如:1、影響宏觀經濟健康發(fā)展,加劇區(qū)域不平等.2、形成重復建設和地方保護主義,造成資源浪費、市場割裂.3、引發(fā)政策大戰(zhàn),造成資金結構分配不均和土地財政.4、社會公共支出明顯滯后,公共產品與服務供給不足.5、欠缺制約機制,滋生權錢交易的腐敗土壤.6、忽視長遠利益,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
在中國,經濟社會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要回歸政治途徑解決,需要政府全方位加以引導.縣級地方政府競爭失范問題的解決需要各級政府共同努力,社會各界配合.中央政府必須在事權明確方面做出調整,立法機關加強立法,在行政指導與監(jiān)督多方面進行宏觀把握,縣級政府在具體事務層面依法執(zhí)行,依規(guī)章辦事
縣級地方政府之間,應當強化合作共贏理念的樹立.首先,在中央政府及上級政府的協調指導下,本著克服競爭失范的弊端的初衷,有效且合理地提升本縣競爭力,規(guī)避消極效應,實現縣際競合,必須對傳統(tǒng)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有所揚棄.其次,突破行政區(qū)域壁壘,實現跨域聯動,構建縣際溝通協調機制,互利互惠.
如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并完善,社會各界需要更加自由、公平、寬松的市場環(huán)境,于是壓縮政府職能權限、承擔公共服務的要求日益強烈.一方面,在市場發(fā)揮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縣級政府對市場進行適度的行政干預.另一方面,加強與社會組織的溝通與合作,發(fā)揮社會組織積極作用.另外,各縣級地方政府要顧及長遠利益,必須舍棄短視行為.
政績考核機制的漏洞及相對滯后,是誘發(fā)縣級地方政府橫向競爭失范問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促進有序競爭秩序的建立,必須摒棄先前過度追求GDP增長的政績錦標賽,把公共產品及服務提供水平、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人才培養(yǎng)等納入縣級地方政府官員考核的指標體系中,極力構建并完善科學、合理、有效的政績考核體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當前提升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堅實后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具體步驟.針對縣級地方政府橫向競爭失范問題,必須從上層建筑層面加強相關立法,制定《地方政府競爭法》、《反地方保護主義法》等,以法律的強制規(guī)范性,從根本上約束諸如:地方保護主義、尋租等競爭失范行為.
消除尋租必須標本兼治,對現有制度進行必要創(chuàng)新,力爭使尋租活動公開、透明地開展競爭,根本上破除設租的條件.孟德斯鳩曾言,民主是腐敗的天敵,監(jiān)督是清除腐敗的利器.權力制約權力是最有效的途徑,即權力制衡機制.此種模式下,能夠有效地制衡各個權力主體,避免權力濫用,進而減少權力尋租行為產生的可能.
競爭是人類社會的常態(tài),更是人類進步的手段.競爭的積極效應是巨大的,任何國家或地區(qū)都無從避免我國兩三千多家縣級地方政府類同企業(yè)一樣的競爭,毫無疑問地對我國經濟及社會的長足發(fā)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但縣級地方政府橫向競爭失范所誘發(fā)的問題也是難以忽視的.創(chuàng)新縣級地方政府競爭模式成為問題解決的關鍵所在,政府必須引導縣級地方政府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破除績效錦標賽,豐富政績合法性的內容與內涵.多方共同努力,構建縣級政府橫向競爭的有序格局,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