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青島啟元學校 山東青島 266042
前言: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針對這些不足進行改進是教師探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基于這一背景,首先闡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特點,然后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得主要策略。
多媒體技術主要通過對文字、圖片、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處理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進行信息交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相比,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提供更多的資源,豐富學習內容。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通過語言來傳授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學課堂枯燥乏味甚至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生動化,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因此為了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該在課堂中體現(xiàn)教學的交互性,讓學生可以和教師平等的溝通交流。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師生間互動交流提供渠道,比如在教學中師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以對唱、合唱和領唱的形式進行交流。
雖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教學水平,但是過度的注重課件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反而會適得其反。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過度注重課件的美感和內容的多樣化,并在課堂上一味地播放課件,沒有給學生提供交流和思考的時間,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音樂課變成了課件觀賞課,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導致教學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不僅要掌握音樂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而且要熟練的掌握計算機技術,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僅會利用計算機簡單制作課件,對多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夠,這嚴重阻礙小學音樂教學的發(fā)展,影響教學效果。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所以他們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多媒體通過將圖片、文字、視頻等融于一體調動學生的感官、聽覺和視覺共同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義勇軍進行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天安門升旗的視頻,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風云兒女》電影的片段,便于學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學生學習音樂營造良好的氛圍。
傳統(tǒng)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更新教育理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課件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能對同一首歌曲有不同的想法和認識,但是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想法,長此以往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且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利用課件設計一些啟發(fā)性的課堂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音樂水平。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學習《新年好》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搜集關于新年的相關信息,比如新年的風俗、新年的由來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運用網(wǎng)絡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提升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勇敢的鄂倫春》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圖片和視頻對鄂倫春族的特點和習俗進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和學生一起通過鄂倫春民歌來認識居住在大山紅的鄂倫春,同時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祖國有56個民族等課外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合多媒體技術是當前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同時是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增強課堂的感染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水平,優(yōu)化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十分必要的,為此,教師可以通過等途徑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實現(xiàn)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