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瑤 石河子第八中學 832000
前言:新課改之后,傳統(tǒng)教學方法已經明顯感覺到“不適”,學生必須由原來的單純被灌輸知識向興趣學習轉變,培養(yǎng)其主動性。因此,原本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適合當前教學理念,探究式學習逐漸成為被教師所接受,并運用出自己的心得。但是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提問方式不佳,探究效果達不到;概念理解不到位,探究實施受阻;實驗機會少,探究內容無意義等等。一個教學體系的形成必然要經歷多方的打磨和洗禮,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是必然,也是需要一步步解決的。
問題是探究式學習的起點,以問題為中心,更利于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從而掌握知識和能力。要科學、合理、巧妙地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思維能力,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看待和解決問題。問題提出有幾大方法,各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特點,需要教師結合提問的目的來合理選擇。實驗引出問題,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以觀察實驗為基本參與形式,對物理知識產生直觀的認識,引發(fā)好奇心,培養(yǎng)濃厚興趣,進而啟發(fā)學生的抽象思維。例如講解“電阻”這一個概念時,可以設計一個“水果電池”,學生會感覺到不可思議,同時也會想燈泡的亮度和什么有關,如何改變電流大小、如何調節(jié)電阻等等;生活實例引出問題,這類方法常用于解釋物理現象或原理,因為學生會有生活經驗作為直觀的支撐,觸發(fā)學生的親切感,更容易理解新知識。也能夠在生活中,更積極地思考,尋求物理原理,做到舉一反三,充分發(fā)揮物理學習價值。這類的問答,通常需要學生多做總結,他們的答案一般會非常直觀、具體,但是不具有普適性。因此教師再提問時,應該多提問一句,讓學生精簡或是概括自己的答案,更能領略學習精髓;通過故事引出問題,這類的提問方法,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對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有足夠的想象力。當然教師可以結合看過的電影,將故事情節(jié)簡單概括,重點描述體現物理原理的地方,例如驚天魔盜團的“隔空取物”等,也只是聯想和想象?;蛘呤墙o學生解析一些“靈異”事件,讓學生更科學地看待生活中的“異常”,這也是物理教學的一大目的;爭論矛盾引出問題,物理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很多時候是不可思議的,是與常理相悖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發(fā)生爭論,這時就是教師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好機會。不僅能充分調動所有同學參與的積極性,而且通過爭論,印象會更加深刻。例如,在0℃時,水和冰哪個更冷等。
物理的知識特點就是“基礎性、原理化”,所以表現在學習中,會很抽象,對學生的思維要求很高。有時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因果關系的連接,最終結論會和自己學習的知識有矛盾點,這時會影響他們的判斷。很多學生在學習之初,就感覺到物理難、枯燥、與好奇心相比較,更畏懼其難度。學習動機不強,難以持之以恒。因此,必須要優(yōu)化學習中的思維方式,這也是探究式學習的要點。將零散的物理知識整合在一起,并且不斷刺激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能夠長時間維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并實現知識的有機融合,這就是概念圖使用的價值,可以推動知識的有序化探究。學習需要提前做好預習工作,嘗試建立自己的概念圖,否則只是理解教師的敘述,又返回到最初的“填鴨式”教學了。學生自建概念圖,體現出已經了解的部分和疑問,教師更容易展開針對性教學。然后教師要將新課引入,可視化教學資源,將新的知識引入到學生的概念圖之中,將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引導,讓學生完成,切勿越俎代庖,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促進學生獨立完成。最后一步是歸納總結,修補細節(jié),完善概念圖。
物理來源于實驗,也應當在實驗中加強學習。傳統(tǒng)課堂的物理實驗,一方面數量少,學生親自動手機會少;另一方面也只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的實驗步驟進行,對失敗實驗的反思少。探究學習不僅要多做實驗,更要優(yōu)化實驗過程。實驗需要學生有思考,有懷疑、有解決地進行,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的實驗方案,照葫蘆畫瓢,這樣做會令實驗學習價值下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對實驗進行猜想,提出問題,再合理利用實驗方案來解決問題。實驗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帶有問題的目的性開展的,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就是自己思考和認知的過程,然后再去實驗,不論是否得到自己想要的解決,都要反思“為什么”。另外,還要注意實驗的類比性,每個實驗現象都不僅能說明一個問題,而是可以反應多個,且能夠得到多方面的啟發(fā)。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在此方面加以引導,增加他們的思考量和方向。
總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體系的建立需要從問題提出、概念理解和實驗操作等出發(fā)。將探究式深入到學生學習的每個細節(jié)當中,改變學習的單向性,增加互動性,最終建立健全探究式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