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生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弊鳛閺氖乱痪€教學的教師,當善為伯樂,善于“誘學”?!渡竦駛b侶》中的楊過成為神雕大俠,武功登峰造極,出神入化,雖其天資聰穎,但能練成絕世武功,卻少不了小龍女這位伯樂的善誘和趣導。細究小龍女采用的多種誘學方式,對我們發(fā)現和培育更多的“千里馬”大有裨益,筆者且提煉為“誘學”五法。
一、學習興趣激發(fā)法
在楊過學武過程中,小龍女捉麻雀來讓楊過練功。對于年少叛逆的楊過,這無疑讓他產生好奇心與樂趣,從而他愿意去捉麻雀,最終才學會功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亦如此,應根據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采用趣味性、知識性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寓趣于學,乘興而學,主動求學。例如,教學《馬說》一課,教師導入時便用楊過跟著趙志敬學不到功夫,而跟著小龍女卻變成神雕大俠的事例,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愛好,用學生愛看的電視劇來引入,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此便能上好一堂課了,學生亦能學到知識。
《論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閱讀也是作文的墊腳石,讓學生在閱讀中領略描寫的魅力,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教科書中“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課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教師只需在課文的精彩描寫處,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讀,由表及里地品,充分調動學生想象和思維能力,定能把學生興趣盎然地引入描寫的奇妙殿堂。如筆者教學朱自清先生《春》一文時,就在師生的美讀中,讓學生領悟到“鉆”字展現了春草的活力,“撫摸”一詞表現了春風的和煦溫暖,“斜織”“籠著”貼切地描繪出春雨的緊密迷蒙,“嫩嫩的”“偷偷地”運用修辭增加了春的情韻之美。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充分認識到描寫對文章詩意表達的作用,興趣激起千層浪,自然達到了讀寫結合、情趣相融的意境。
二、階段目標明確法
在楊過練“天羅地網勢”時,小龍女便明確要求,把麻雀都抓回來,并且不能有所損傷。在我們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如此,對學生的學習要提出明確并且合適的階段性目標,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知識點和學習要求。如在現代文閱讀方面的教學中,七年級的學生主要學習記敘文閱讀,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說明文,九年級則學習小說和議論文。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文體,不同的目標,這樣學生才能循序漸進地掌握各種文體的閱讀和寫作。
三、學練設計相應法
“學”是“習”的基礎,“習”乃鞏固和升華“學”之內容。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知識,是謂誘學之道。楊過與胖道士過招,小龍女說“應是讓他自己摔倒”這一場景中,小龍女便讓楊過親身體會此武功的精妙之處,從而讓他吸取了經驗。何為“學習”?先是“學”,而后是“習”。老師傳授過知識后,要善于誘導學生堅持做些相應的練習。古語有云:“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闭Z文學習尤其要注重持之以恒地積累與實踐。在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后相應地為學生設計好針對性、趣味性、實踐性都較強的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如教學孫犁《蘆花蕩》后,文中有這么一段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卻特別有精神,那一雙深陷的眼睛卻特別亮?!惫P者讓學生仿寫,有學生這么寫道:“俞大方渾身上下長滿了肉,站在那里就像一座鐵塔??扇忄洁降哪?,微微翹起的厚嘴唇特別有趣,那一雙黑豆般的小眼睛特別亮?!彪m說不上十分的好,倒也寫出了這位同學的特征,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只要老師多布置這方面的練習,學生筆下定能寫出一片新天地。
四、分寸適度降溫法
常言道:嚴師出高徒,響鼓重槌敲。在楊過苦練五日之后終于捉住一只麻雀,小龍女卻并未予以嘉許,而是冷冷道:“一只有什么用,要連捉三只?!睂μ熨Y和悟性較好的學生而言,倘若有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尾巴翹上了天,估計難成才。老師沒有嚴要求高標準,學生定然難有大出息?!断懔鈱W詩》中黛玉亦是如此要求香菱的:“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薄白匀凰汶y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比绱艘蝗崛跖釉诮虒W中的嚴而不暴、降溫適度之舉亦是一種難得的回味和啟迪。
五、教學相長陪練法
業(yè)內人常說,最佳的老師既是老師又是陪練。在楊過學全八十一招“天羅地網勢”后,小龍女便捉一只麻雀來命他用掌法攔擋,她靜候一旁;在麻雀竄出時,她便用掌法擋回。在輔導學生過程中,此法尤為重要。如若在學生練習過程當中,有老師及時予以指導,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知識。當布置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一項實踐活動或寫出一篇習作時,老師自己也親身“下水”,而后在適當的時間、場合與學生一起交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必然提高。
筆者之前印象中的小龍女只是一位容顏絕世、清麗脫俗、美勝天仙、對待愛情堅貞不悔、猶似身在煙中霧里的仙女,而如今再讀之時,卻發(fā)現她亦是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實值細品。
(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詹天佑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