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景路
家鄉(xiāng)小城,地處東北邊陲,每次回鄉(xiāng)省親,總有父老鄉(xiāng)親問:“中國好哇?還是日本好哇?”回答“日本好”容易被從內(nèi)心痛恨鬼子的家鄉(xiāng)父老誤判為漢奸,說“中國好”又有點(diǎn)違心。偶然想起“悠閑”二字來,覺得若以此為準(zhǔn)繩,中日倒有得一比。
國人的悠閑,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舉個實(shí)例,每逢盛夏烈日炎炎之際,城市的街頭、巷尾、樹下,會常見一只躺椅,一把搖扇,一杯濃茶,配一位袒胸露背地躺在上面的男子,或讀書看報,或呼呼大睡,悠然而又令人羨慕。
這在日本,簡直是不可思議。莫說日本人沒這份時間,即使有,注重形象的日本人也不會這么做,充其量他們會停下匆匆的腳步,在自動販賣機(jī)里買上一聽冷飲,一仰脖“咕咚咕咚”牛飲而盡,然后再繼續(xù)他們的“匆匆”。日本人白天自然也會睡,不過,那是在電車?yán)锏睦O累乏而小憩,與悠閑也就很難扯上關(guān)系了。
中國人多,因此街上的人亦多,無論是逛街還是工作,國人都是慢當(dāng)四穩(wěn)、悠然自得的,若非遇上爹死娘嫁人、老婆跟人跑、丈夫包二奶、被炒魷魚等大事,國人是永遠(yuǎn)不屑于匆忙趕路的。而日本人則不然,趕電車是以分秒計算的,一腳踏上站臺,電車呼嘯而至,再一腳踏上電車,電車疾駛而去,才算正常。
中國人在大街上遇到有事情發(fā)生,會不約而同圍上個里三層外三層看熱鬧,即使外圍的人有時什么也沒看到,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繼續(xù)圍下去的耐心。
日本人在路上如遇有事發(fā)生,哪怕是地上躺個死人,也絕少有人過問。原因是一沒時間,二怕惹事上身。哪怕是日本東京國會議事堂被扔個導(dǎo)彈,估計日本人也不會去湊熱鬧。
飲食上亦然,國人的早、午餐時間已然充裕,至于晚上喝酒,則更是要推杯換盞到一醉方休才肯作罷;日本人的早、午餐則正相反,基本上是幾分鐘就搞定,喝酒雖也講究一次會、二次會,但由于日本人視喝酒為工作的繼續(xù),因此,喝到最后則是更加疲憊不堪,又哪有什么悠閑可言。
常見一兩個日本人站在車站站臺上,沒有下酒菜,拿幾聽易拉罐啤酒在那里“干拉”(北方方言,指沒有菜只喝酒),這若是讓講究喝酒質(zhì)量的國人看見了,沒準(zhǔn)兒會笑掉大牙。
過去,在中國不發(fā)達(dá)地區(qū),精力旺盛的人們晚上沒事干,就早早上床悠閑地一個又一個制造大虎、二狗子、三愣子等。日本人不悠閑,上班匆匆、吃飯匆匆、睡覺匆匆,就連做愛,據(jù)說日本人好像也是匆匆。
日本人不善理財,匆匆忙忙干一輩子,都忙著還婚貸、車貸、房貸了,到死時落得個“赤條條來,赤條條去”。國人精于理財,又有親朋幫襯,因此,哪怕是失業(yè)個一年半載,也是小日子滋潤得“勝似閑庭信步”,到死時有家產(chǎn)、有兒女送終。
中國古人曾經(jīng)留下了諸如詩詞、歌賦、戲曲、小說等無數(shù)的燦爛文化給后世,大多數(shù)也都是擁有悠閑的人寫出來的,若生計都顧不過來,又有哪門子的閑情逸致去弄這些。
日本人也有文化傳世,譬如說俳句短歌,不知是不是他們不得悠閑所作之故,“五七五”的句式,短到實(shí)在讓人提不起看下去的興趣,自然也就無法喜歡。
(摘自《你不知道的日本》九州出版社 圖/游飛揚(y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