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平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陳舊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家長與學生只注重文化知識而忽視體育鍛煉,肥胖、體弱的大學生比例逐年在增加,學生身心素質已呈下降趨勢,已經引起各級部門普遍重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高校在課程建設、課程設置上等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教學中仍會出現(xiàn)一部分運動技能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群體學生不僅表現(xiàn)在學習運動技能時完成困難,而且因身體比較笨拙,運動不靈活心理也受到了影響,主觀上不喜歡體育活動,體育成績也較差。這也是從事體育教學工作者面對的難題。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關系學生個人的體質健康,也關系高校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以及關系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及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而運動處方教學是一種全新的,包括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結構和教法體系等全方位革新的教學方式,可以有目的性的針對運動困難學生的問題進行教學實踐,從而提高學生運動技能。
選取青島農業(yè)大學2014、2015級學生體育課成績在59分(含59分)以下的學生共107名(其中男生78人,女生29人)作為自愿調查實驗對象。
1.2.1 測量法
利用全國體質達標現(xiàn)場分別測量了運動技能學習困難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100 m成績、立定跳遠、體前屈和握力7個方面的數(shù)據(jù)。其中BMI采用《中國成人體質指數(shù)分類的推薦意見》所制定的標準,即BMI<18.5為低體重,18.5≤BMI<24為體重正常, 28﹥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為: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肺活量(ml)/體重(kg) ×100。臺階試驗評分標準設位67以上優(yōu)秀、53-65良好、46-52及格、45以下不及格[3]。
1.2.2 文獻資料法
大量查閱了國內外有關運動處方、健身運動處方、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效益的資料,并詳盡研究相關研究資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參考。
1.2.3 實驗法
實驗分三步進行,全部由專職教師負責操作。
第一步先用1周時間摸底測驗學生體質狀況,了解學生完成一套由難、中、易組成的專門技術動作所用的時間和質量,根據(jù)學生情況制定相應的運動處方方案,并經多位專家修正檢驗。第二步運動方案實施6周后再根據(jù)學生體質的變化情況再次修正優(yōu)化運動方案。第三步運用優(yōu)化后的運動方案繼續(xù)教學,實施8周后再進行體質達標和運動技能測試。
1.2.3.1 運動處方的制定
制定運動處方嚴格遵循區(qū)別對待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安排運動項目內容,掌控好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本研究在課堂設計方案中,按照準備部分(15min)、基本部分(65min)、結束部分(10min)進行。運動項目主要以耐力、速度、柔韌、靈敏及常規(guī)教材教學中的球類項目為主(表1)。運動強度以心律控制,靶心律范圍= [(220-年齡)-靜態(tài)心率]*(60%---85%)+靜態(tài)心率[2],在每次練習前、中、后即刻測10 s脈搏。每天時間下午1.5 h。每周訓練5天。運動處方共計15周。
表1 運動處方在課堂中的設計方案
1.2.3.2 運動處方的實施
運動處方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機體適應階段(見表2),身體素質練習強度在控制60%~70%,第二階段為鞏固提高階段(見表3),身體素質練習強度控制在60~80%運動處方內容。
表2 第一階段運動處方:第二至六周
表3 第二階段運動處方:第七至十六周
1.2.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11.5作為計算工具,對體質和心理健康等數(shù)據(jù)進行樣本特征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文中“**”表示極顯著水平, “*”表示顯著水平(P<0.05)。
表4 運動處方教學對學生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影響
身高、體重與BMI指數(shù)是反映身體形態(tài)程度的重要指標,常用于評價身體成分。從表4可知,男、女大學生的身高實驗前后無顯著性差,而BMI與體重,均有顯著性差異(P<0. 05)。男、女大學生體重平均分別減輕2.5kg和2.6 kg;BMI值實驗前均大于24體重屬于超重,實驗后BMI值小于24,達到正常體重。說明經過這兩階段“運動處方”教學實驗后男、女生體重得到了控制或減少。運動處方在改善身體形態(tài)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由此也說明了合理安排體育鍛煉,對減少體內多余的脂肪含量、改進身體亞健康狀態(tài)、保持和改善身體形態(tài)等有一定的積極性促進作用。
表5 運動處方教學對學生生理機能指標的影響
生理機能是指人體在新陳代謝作用下,各器官系統(tǒng)工作的能力。可以通過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和臺階試驗指數(shù)反映出。由表5可以看出實驗前后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與臺階指數(shù)差異性非常顯著(P<0. 01)。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男女生分別平均提高4.42和4.25,提高了7%和8.8%;臺階指數(shù)分別平均提高3.95和3.16,提高了8.1%和6.7%;其中男生臺階指數(shù)增加更明顯,在實驗后接近優(yōu)良分值界線,這可能與男生更喜歡運動有關,經常參加有氧代謝運動,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水平,在完成臺階試驗定量負荷工作時脈搏搏動次數(shù)下降,在試驗結束后脈搏的搏動次數(shù)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所用的時間縮短,臺階試驗指數(shù)增高。有上述表明在運動處方教學模式下經過合理運動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生理機能。
表6 運動處方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
身體素質與人體的運動能力緊密相連,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體育鍛煉意識、鍛煉程度所決定??梢酝ㄟ^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指標反映人體運動能力和水平。由測立定跳遠、
100米、握力和體前屈等測試結果(見表6)顯示,體前屈差異非常顯著(P<0. 01),100米和立定跳遠有顯著差異(P<0. 05),而握力指數(shù)無明顯變化(P>0.05)。因握力受體重影響較大,實驗后學生體重減少幅度較大,握力測試成績沒有提升所以握力指數(shù)無顯著性變化。由此可見通過運動處方的實施對學生身體素質取得了良好效果。
運動技能學習困難學生是指部分學生因身體的肥胖、瘦弱、動作僵硬等原因在體育課測試得分在59分(含59分)以下的群體。其操作(描述)表現(xiàn)為學習多種運動技能相對緩慢,與正常學生相比,在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時間內不能學會完成相應的動作技能,且學會動作技能花費的時間遠多于正常學生,但其智力正常[1],總體表現(xiàn)為運動能力差。
一個人的運動能力通??梢酝ㄟ^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等幾個方面綜合評價。其中身體形態(tài)標志著人體的體格、體型、身體成分等發(fā)育水平,是衡量人體體質好壞的一個重要方面。常用身高、體重與BMI指數(shù)是評價和反映身體形態(tài)程度;生理機能指人體在新陳代謝作用下,各器官系統(tǒng)工作的能力,其常見的衡量指標有脈搏、血壓、肺活量等。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是人體測量復合指標之一,是重要的人體呼吸機能指數(shù);臺階試驗指數(shù)反映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狀況的重要指數(shù),臺階試驗指數(shù)值越大,反映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而身體素質與人體的運動能力緊密相連,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體育鍛煉意識、鍛煉行為所決定, 一般而言,鍛煉意識強、堅持鍛煉的人身體素質自然較好,主要有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指標反映人體運動能力和水平。
本研究通過學生身高、體重、BMI、立定跳遠、100米、體前屈、握力指數(shù)、臺階指數(shù)和肺活量指數(shù)等檢測反映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比較運動處方教學對學生運動能力的影響,結果顯示運動處方教學改善學生身體形態(tài),提高學生生理機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表明運動處方教學對于改善運動技能學習困難學生運動技能而言是可行和有效的。
不過由于現(xiàn)在高校教學制度、條件、師資等體育教學環(huán)境通常是為普通體育課教學而準備的,因而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推廣和實施運動處方教學會遇到各種問題。在本實驗只是針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作了初步探索,還有很多問題急需解決,如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器材、學生積極性引導,教學成果評價等等,希望將來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在高校中能夠順利開展運動處方教學,從而豐富高校體育教學方式,推動高校體育和全民健身事業(yè)高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