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新
摘要 目的:探討高能紅藍光聯(lián)合果酸加清除術治療面部痤瘡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痤瘡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維胺酯膠囊、美滿霉素片和維胺脂維E乳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高能紅藍光聯(lián)合果酸加清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高能紅藍光聯(lián)合果酸加清除術治療面部痤瘡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輕微。
關鍵詞 痤瘡;紅藍光;果酸;面部清術
痤瘡好發(fā)于青少年,但各個年齡段均有發(fā)生。其病因復雜,易反復發(fā)作,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在患者的面部及胸背等處存在大量針尖大小的炎癥丘疹,隨著病情的逐漸發(fā)展,這些丘疹可逐漸產生膿皰和囊腫,此時如果處理不當,則容易留下永久性瘢痕,對患者的外觀產生嚴重的損害。2016年1月-2017年1月應用高能紅藍光聯(lián)合果酸加清除術治療痤瘡,并與單純口服藥物治療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面部痤瘡患者120例,男55例,女65例,年齡14~ 50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14~25歲;病程1~4.5年。對照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14~ 25歲;病程l~ 4.5年。臨床資料有可比性。
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嚴重軀體疾病,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的患者,如嚴重肝腎疾病、心血管疾病等;②排除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③排除意識不清及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口服維胺酯膠囊50mg,3次/d,美滿霉素片50mg,2次/d,7d為1個療程,連續(xù)4周;外用維胺酯維E乳膏,2次/d,療程均4周。治療組在以上藥物治療過程中,清潔面部皮膚,7%薇諾娜果酸外涂后,記錄面部的炎性皮損數(shù),包括丘疹、膿皰、結節(jié)及囊腫,同時采用高能紅藍光照射,方法:患者平躺,頭用毛巾包好,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清除白頭、黑頭、粉刺及膿皰,帶好防護眼罩,紅藍光照射患者面部上方10~15cm,先用藍光照射,再用紅光照30min,2次/周,4周為1個療程。
療效觀察及判定標準:分別于用藥第2周及第4周復診,觀察療效及不良反應。療程結束后判定其療效:皮損比原來減少≥90%為痊愈;減少60%~ 89%為顯效;減少20%~ 59%為有效;減少≤19%為無效;痊愈率加顯效率為總有效率。
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不良反應:治療組8例口服藥物后出現(xiàn)口干及胃部不適,對照組6例出現(xiàn)相似情況,癥狀均較輕微,患者能夠耐受,對治療無明顯不良影響。使用外用乳膏后,治療組有3例出現(xiàn)皮膚燒灼感和脫皮情況,對照組有5例出現(xiàn)類似情況,但癥狀輕微,無需特殊處理。
討論
痤瘡是一種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與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進有關,還與遺傳、飲食等有關[1]。曹蕾研究發(fā)現(xiàn)果酸不僅可以有效治療痤瘡,還可以淡化色素沉著[2]。從青春期開始雄激素及其代謝產物增多,皮脂分泌增多,導致淤積于毛囊內形成脂栓而不能排出。目前治療痤瘡以抑制毛囊和皮脂分泌、抗菌消炎為主。在厭氧環(huán)境下,寄生于毛囊內的痤瘡丙酸桿菌大量增生繁殖,產生溶脂酶,后者分泌皮脂中的三羥酸甘油酯,產生游離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性損害,漸形成囊腫和結節(jié)[3]。美滿霉素有抗菌作用,通過降低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來控制炎癥發(fā)展。但用藥中應注意其不良反應,如胃腸反應、光敏引起的色素沉著等。維胺酯膠囊為維A酸衍生物,口服具有調節(jié)和抑制上皮細胞分化與生長,清除痤瘡丙酸桿菌的生長[4],外用異維A酸可以抑制微粉刺的形成,清除成熟粉刺和炎性皮損,具有抗炎作用。光電物理為傳統(tǒng)皮膚病的治療增加了更多手段,紅光照射可以增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促進炎性物質的清除,減輕疼痛和瘙癢。紅藍光照射可減少皮脂分泌,減少粉刺和炎性皮損數(shù)量,清除有害物質并減輕炎性刺激,其機制可能主要與抑制Pacne及收縮毛囊皮脂腺有關。
本研究采用常規(guī)藥物聯(lián)合紅藍光治療,療效較好,且能夠避免大量及長期使用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患者的依從性較好,從而提高痤瘡治愈率。痤瘡妨礙美容,患者要求治療的心情極為迫切,本文收集的病例主要為14~ 25歲的中學生和大學生58例,以及青年打工者及部分中年人62例,筆者常在暑假或周末見到父母帶著小孩前來就診,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fā)病率呈增高趨勢。據(jù)紅藍光聯(lián)合藥物治療痤瘡的報道[5,6],應用藥物結合紅藍光治療的方法,痊愈率和顯效率均高于單獨傳統(tǒng)治療。
參考文獻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曹蕾,王磊,范瑩,等.果酸治療面部輕、中度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5,24(15):42-44.
[3]肖曉慶,項蕾紅,鄭志忠.果酸療法在痤瘡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7,16(6):795-797.
[4]靳培英.維A酸在皮膚病治療中應用的進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33(6):448
[5]張英,楊莉,周金枝,等紅藍光治療儀治療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4):218-219
[6]袁江,代國知,唐小濱,等.紅藍光聯(lián)合5%過氧化苯甲酰凝膠治尋常痤瘡50例臨床觀察[J].中同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11):119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