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菁華
(南通市中醫(yī)院皮膚科,江蘇 南通 226001)
銀屑病作為臨床中較為常見且極容易復發(fā)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的皮膚病,其通常為基因遺傳性疾病,且引發(fā)因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創(chuàng)傷、藥物、感染等多方面刺激而導致的[1]。銀屑病的主要表現(xiàn)是皮膚出現(xiàn)銀白色的鱗屑狀的紅色斑塊。其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稱為白疕,民間又被稱作為牛皮癬,主要發(fā)病人群為青壯年[2]。西醫(yī)治療主要以阿維A膠囊為主,但通常會引發(fā)較多的不良反應,而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中藥湯劑治療,療效更為顯著。為此,我院選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治療銀屑病的患者,對其實施單純西醫(yī)藥物治療與中西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并做出以下總結。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68例,將其分為觀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34例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在25歲-38歲之間,平均(31.5±6.5)歲,病程為17個月-30個月,平均病程為(23.5±6.5)個月;對照組34例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在24歲-39歲之間,平均(31.5±7.5)歲,病程為16個月-31個月,平均病程為(23.5±7.5)。兩組患者基本狀況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以下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在18歲-60歲之間;②滿足《中醫(yī)外科學》中關于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標準;③患者皮膚的損傷面積總體超過整體皮膚的20%。(2)排除標準:①排除近期服用相關維A酸制劑、糖皮質激素與抑制劑免疫患者;②排除妊娠、哺乳時期婦女;③排除血脂血糖、肝腎功能存在異常的患者;④對維A制劑過敏患者。
1.3 方法 (1)對照組接受口服阿維A膠囊,并給予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具體操作為:阿維A膠囊(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mg),每次服用20 mg,每天1次,隨飯服用。服藥1周后,依據(jù)療效以及副作用,對服用量進行相應調節(jié),通常為每日20 mg-60 mg,分2次-3次口服。與此同時,給予相應的復方氟米松軟膏(香港澳美制藥廠,規(guī)格:15 g),外用涂至患處,每天1次,禁止涂在粘膜部位或者皮膚滲出液體部位。(2)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自擬涼血解毒養(yǎng)陰湯治療,藥方為:生地黃、板藍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 g,牡丹皮、赤芍、茜草、紫草各15 g,山豆根、麥冬、北沙參各10 g。臨癥加減,主要包括為:①皮膚損傷呈現(xiàn)為點滴狀,顏色鮮紅,且劇癢患者,加白鮮皮25 g,石膏15 g;②舌質紅、苔黃且較厚患者,加厚樸10 g,茵陳蒿30 g;③咽喉疼痛患者,加玄參15 g、牛蒡子10 g、金銀黃20 g;④便秘患者,加大黃10 g、槐花30 g;⑤血虛風燥患者,減土茯苓以及山豆根,加知母、當歸各10 g,白芍與雞血藤各30 g;⑥脾虛患者,減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生地黃,加茯苓15 g、白術10 g、生薏苡仁30 g;⑦瘙癢較明顯患者,加刺蒺藜以及白鮮皮各25 g。每日1劑,每次煎服為1,000 mL,浸泡30 min,煮沸之后,通過文火煎煮30 min,煎服后等分為500 mL,分早晚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每個療程為4周。
1.4 臨床觀察指標 療效評定:以《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定,包括:①治愈:皮膚損傷狀況完全消失,或者消退面積超過95%;②好轉:皮膚損傷消退面積超過50%;③未愈:皮膚損傷消退面積低于50%。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shù)×100%。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產生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狀況,主要包括口鼻唇干燥、肝酶GPT升高、血脂升高、輕度紅斑與瘙癢。
表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 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比較[n(%)]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處理數(shù)據(jù),組間計數(shù)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狀況對比,研究組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銀屑病在中醫(yī)范疇中又被稱作為“白疕”,且在中醫(yī)文獻當中通常又被記載為“干癬”、“白殼瘡”、“松皮癬”等[3]。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紅斑,且在紅斑上存在較為松散的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后,顯示為薄膜以及露珠狀出血點。銀屑病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為血熱內蘊、營血虧損、化燥生風、肌膚失養(yǎng)等。引發(fā)病因主要是由于風熱、風寒對肌膚造成侵犯,氣機不暢,并導致營血失和,氣血在肌膚處蘊結。對于機體蘊熱較盛,或者是性急躁的患者,會引發(fā)心火,且飲食以辛辣肥甘以及腥發(fā)的食物,會傷及到脾胃,郁積化熱,造成內外均蘊于血分,從而引發(fā)血熱生風,或者是由于熱度熾盛,氣血兩燔而引發(fā);也有由于濕熱蘊積,血分阻于肌膚表皮而引發(fā);或者是由于長久生病,氣血受到損耗,陰血出現(xiàn)虧虛,生風化燥,肌膚表面失養(yǎng)而引起;或者是由于因素體出現(xiàn)營血不足,以及長久生病導致氣血耗損,致使患者出現(xiàn)氣血的運行不暢,從而導致靜脈受阻,氣血瘀結。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通過自擬涼血解毒養(yǎng)陰湯加減進行治療,其劑量較大的甘寒,即生地黃進行涼血養(yǎng)陰,再加上麥冬、沙參實施滋陰能夠生津潤燥,加山豆根、玄參實施滋陰能夠解毒利咽,避免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而加上牡丹皮、赤芍具有清熱涼血以及活血化瘀等功效;而山豆根、茜草、板藍根、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整個組方均屬于清熱涼血、解毒養(yǎng)陰,該組方所具有的涼血散淤的功效,有效避免了冰伏留瘀的弊端,具有顯著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將自擬涼血解毒養(yǎng)陰湯加減治療方式應用于尋常型銀屑病的治療過程中,具有顯著治療效果,且能夠使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