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一測:你是一個有“時間概念”的人嗎?
Q1:每年的歷生肖,搞得清楚嗎?
Q2:下課鈴響的時候,你內(nèi)心是?
Q3:隔著時差和朋友說話,你一般怎么開頭的?
Q4:當你說『還要5分鐘』的時候,意思是?
Q5:面對季節(jié)更替,你多半是?
Q6:家人朋友的生日,是不是心中有數(shù)?
Q7:早上鬧鈴一般長什么樣?
Q8:你聽到『今天是什么日子?』的反應(yīng)一般是?
Q9:『西方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中國發(fā)生了啥大事』這種橫向比較會不會?
Q10:你對『時間飛逝』這種說法的態(tài)度是?
測試結(jié)果:
選前者>5個,屬于時間黑洞,時間都去哪兒了,基本沒有什么時間概念;選后者>5個,屬于人形沙漏,身體里住著一個鬧鐘,非常有時間概念;選前者=后者(5個),屬于“積極廢人”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xù)性混吃等死,時間概念看心情。
你會進行“時間管理”嗎?
如果你對小學數(shù)學課還留有一點印象,那你可能還記得“華羅庚統(tǒng)籌法”那章節(jié)講了什么,那可能也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到“時間管理”的概念——假設(shè)等開水燒開需要15分鐘時間,洗茶壺要1分鐘,洗茶杯2分鐘,拿茶葉1分鐘,洗水壺1分鐘,求怎樣安排流程,才能最快地喝上熱茶?
對于“時間黑洞”來說,連時間概念都沒有,就更談不上對時間進行管理了,一般他們會一步一步地來,先洗水壺1分鐘,再洗茶壺1分鐘,洗茶杯2分鐘,拿茶葉1分鐘,燒水15分鐘,花掉20分鐘:
“人形沙漏”有著強烈的時間概念意識,這類人往往能對自己的時間進行清晰明確的安排,他們會將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這三項活動在等水燒開的15分鐘內(nèi)完成,這樣,只需要16(15+1)分鐘就可以喝上熱茶。
至于“積極廢人”,他們有時候會有一定的時間管理意識,但也經(jīng)常管不住,心情好的時候可能只花16分鐘,心情糟的時候,可能……連杯子都摔了吧。
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不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在這一點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有的同學為了擠出時間學習,可以過得爭分奪秒:在上學/放學途中看書復習,一個認真又刻苦的“好學生”形象冉冉升起;為了趕作業(yè),只吃一只手能抓住的食物,只為同時另一只手能騰出來寫字;蹲在廁所里背單詞,冒的是得痔瘡的風險;游戲人物復活時趕緊寫兩筆作業(yè),只為了……(等等,你作業(yè)都沒寫完還敢打游戲??。?,把24小時最大化地安排滿,用來學習??僧斈闩Φ冒炎约憾伎旄袆拥脽釡I盈眶的時候,你的成績卻依舊不見起色,甚至與別人在學習上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醒醒吧,學習拼的不是努力,而是時間管理。想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實現(xiàn)效率最大化,不妨試試以下三步:
A.確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shù)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么,請先做你覺得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yī)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shù)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B.學會放棄那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范圍的事。
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總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zhàn)一下。如果你在做完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后,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后一道難題,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zhàn),因為它會給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題目做起來都很困難,那么,挑戰(zhàn)這樣的難題,不僅不會有結(jié)果,還會讓你減分——因為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那些你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yīng)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C.學會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的學習特點安排時間,確定什么時間做題、什么時間背書。
面對那些需要大量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么呢?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huán)境比較吵鬧,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