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語文成績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堅持做讀書筆記。長久地堅持閱讀、摘抄、評論,在拓展閱讀量的同時,也積累了寫作素材。摘抄并不是干癟地記錄,也要注意方法。只有對所選文段有感觸,才能寫出更深刻的評論,這樣的讀書筆記才有意義。
——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高2017級學生 陳思祺
武林中的高手們過招,既比拼招式,又考驗內力。高考議論文寫作同樣要求招式與內力并舉。招式,即議論文寫作基本規(guī)范,如概念界定、讓步說理、泛化延展等;內力,即根植于長期閱讀而產生的語言感。寫作內力的培養(yǎng)因其時間周期長,常常為學生所放棄。殊不知缺乏內力之招,即使形態(tài)舒展,瀟灑飄逸,卻終究難以直撞塊壘,叩響心靈。
——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語文青年教師 王堅
獨白:從小,閱讀便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年的考試經驗告訴我,好的語文成績與廣泛的閱讀是分不開的。與其死記硬背不如與書為友,在書中尋找?guī)追謱W習之外的雅趣。
愛好:看書、旅行、繪畫
目標高校&專業(y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閱讀不能走馬觀花
在高中繁重的學習壓力下,數理化如大山占據著我大多數學習時間,留給閱讀的時間被層層壓榨。閱讀成為我們迫于壓力必須完成的任務,成了積滿灰塵的角落,成了“快餐式閱讀”。與此同時,我們仍然在作文這座大山前躊躇,文字量越來越大的閱讀題,也成了語文拿高分的絆腳石。這些接踵而來的壓力累積為語文學習的負面情緒。
一次語文考試前,我無意中翻看了幾頁讀書筆記,正巧用在了那次的作文里,最后分數還不低。我便想,為什么不把閱讀和作文合二為一呢?留給閱讀的時間多一點,留給“作文寶典”的時間少一點,用心鑄就一件事,而不是走馬觀花,不是兩頭辛苦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合二為一的基礎便是將閱讀內化成寫作素材,“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讀書筆記,既是素材選擇能力的鍛煉,又是議論寫作功力的升華。
選擇打動人心的文段
面對茫茫書海,如何選擇所抄素材?這個問題曾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解決方案在少得可憐的時間內蔫在地里。當時為了追求效率,我隨意挑了書架上的名家散文,一目十行,將那些華麗的或是深奧的文字興沖沖地摘錄下來。當提筆寫感想的時候,我出現了更長久的沉默。那樣的評論是我與時間較量后一點一點憋出來的——我的內心并不欣賞這些無關痛癢、令人“不忍直視”的評論。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蔣勛的《孤獨六講>,恰逢國慶假期,時間稍顯充足,我便投入書海。那一次,我仿佛看到了高中語文真正為我敞開大門,感受到思想深度的提升,感受到一股強烈地想要說點什么的欲望。打開筆記本,文字從腦中蹦出,一個個躍然紙上。從那時起我才知道,這是我愛看的,這是我需要的,這是我欣賞的,這便是我該選擇的。
選擇真正能夠打動自己的文字,才會發(fā)自內心地想要認真評論,才會在不經意間雕琢自己的文筆,提升自己的欣賞水平,走向更有思想深度的書,走向寫作的更高峰。我們所選擇的素材應該是與自己共同進步的,它能給予我們思考,幫助我們提升語文能力。就像買衣服,那些高深美麗的文字正如那些時髦的款式,好看卻未必適合自己。選擇素材應根據自己的喜好,將它們視為寫作鍛煉的起點。
評論須動用“三頭六臂”
面對摘抄的文字,只有評論才能將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剛開始寫評論我也手足無措,是該將它的中心意思詳細展開,還是談談自己的相關經歷?經過一番摸索之后,我逐漸摸清了門道。
迅速抓住文段的中心意思。在腦海中概括這段文字,然后體悟作者的觀點——我對此是支持還是反對?問完自己這個問題,便有了評論的大致方向。
平時可多問幾個“為什么”。舉個例子,文段中談到孔子的觀點“巧言令色,鮮矣仁”。那我們便可以這樣思考一一為什么巧言令色一定是不仁呢?這個觀點是否以偏概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觀點?這樣的言論對當今社會有什么影響?評論就是一個為自己答疑解惑的平臺。如此,我們既拓展了閱讀量,又鍛煉了閱讀理解的能力。
聯系生活,談談現實。透過這段文字,我們是否看到了一些平時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我們可以動用自身經驗并結合當下熱點,更加透徹地論述這個問題,把這段摘錄當成自己的論證武器,培養(yǎng)自己對這段摘錄的熟悉度,無形中也積累了議論文寫作的素材。
評論必須精簡有力。千萬不要洋洋灑灑地寫下好幾頁紙的評論,這容易讓我們的文字泛濫掉價。要試著概述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自己對中心意思的總結能力,不寫沒有意義的空透的文字。將字數盡可能控制到最短,培養(yǎng)自己言簡意賅的表達技巧。
堅持就是勝利
你也許會煩惱讀書筆記所占用的時間,慢慢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的心理很容易讓讀書筆記喪失它原本的作用。若我們能堅持下去,隨著欣賞與評論能力的提高,速度自然就快起來了。這是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一開始也許需要較多的時間,但隨時間推移,它會為我們的寫作能力帶來良性循環(huán)。我們可以在周末抽出一兩個小時,用心讀點書,體悟、思考和記錄,不要將它視作壓力,把它變成碎片化完成的任務。它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要長久。
通過讀書筆記,我們鍛煉出概括、評論、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不光能運用于寫作,對閱讀理解更是大有裨益。結合老師的方法,久而久之,我們定能積累不少文學因子,語文水平亦會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