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宏俊,許云萍,劉東民
(山東科技大學,山東青島266590)
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奠定了未來國家城市建設和發(fā)展的思路。隨后,關于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營造了促進裝配式建筑發(fā)展的政策環(huán)境和氛圍。目前,裝配式建筑在全國已經出現萬花競放的形態(tài),各地涌現出一大批裝配式建筑試點示范城市和龍頭企業(yè),國務院、住建部和各級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的政策搭建了裝配式建筑頂層制度框架,為裝配式建筑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裝配式建筑已進入規(guī)模發(fā)展時期。同時,我國裝配式建筑的創(chuàng)新科研力度不斷加大,為裝配式建筑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1]??傊?,雖然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仍然需要耐心,但總體上依然呈現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傳統(tǒng)現澆建筑在我國城市和新農村建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理論體系和技術更新都已趨于成熟,但是傳統(tǒng)建筑的弊端也日益凸顯,比如環(huán)境污染較大、使用勞動力較多、質量通病多、浪費嚴重、效率低下、建設周期較長等。而裝配式建筑,即把部分現場現澆的構件轉為在工廠生產然后運至施工現場拼裝。裝配式建筑主要由專業(yè)的施工隊伍施工,設計與施工緊密結合,裝修與建筑同步施工,由工程總承包實行全過程信息化和精細化工程管理。雖然裝配式建筑可能存在脫落、拼裝不對應、板縫耐候膠易老化需經常性更換、成本難于控制等問題,但是建設周期短、質量高,而且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實現了功能設計多樣化、施工裝配流水化,減少了施工工序。國務院參事室參事仇保興指出,普及綠色建筑的捷徑是發(fā)展裝配式住宅。數據顯示,預制裝配式建筑較傳統(tǒng)建筑方式效率提升50%,節(jié)水50%,節(jié)約鋼材10%,節(jié)約木材80%,降低消耗40%,較現澆建筑具有明顯優(yōu)勢。
我國裝配式建筑起步比其他發(fā)達國家要晚,由于現在正處于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國裝配式建筑還不成熟,國內對裝配式建筑的研究文獻并不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技術層面的,涉及成本研究的少之又少。本文參考了三篇文章來用數據具體分析傳統(tǒng)方式與裝配式建筑成本,具體如下表1所示。
表1 傳統(tǒng)方式與裝配式建筑成本對比
由對比可以發(fā)現,裝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傳統(tǒng)現澆方式,該現狀嚴重制約了裝配式建筑的迅速發(fā)展,因此,需要我們嚴格控制裝配式建筑的成本[2]。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tǒng)現澆模式成本和成本構成明顯不同[3]。裝配式建筑比傳統(tǒng)現澆模式多了部品部件的生產和運輸階段,而且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與傳統(tǒng)現澆也有所區(qū)別。從裝配式建筑全周期成本構成角度來看,裝配式建筑成本主要分為前期策劃階段、設計階段、生產階段、運輸階段、施工階段和運行維護階段。
前期策劃階段雖然占總成本比例不大,但根據時間—成本影響曲線可知,該階段對總成本影響非常大,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裝配率的大小;設計階段需要滿足各利益相關方的要求,也需考慮工程實際情況,但與傳統(tǒng)方式相比,由于需要預制構件,故而設計人員的經驗和構件劃分更為重要;生產階段人、材、機占據相當大的比重,而工廠的基建成本、管理費和利潤都會分攤在構件的價格中,影響建筑成本;運輸階段包括從工廠至施工現場、在現場短期存儲和二次搬運費;施工階段影響因素分為人、材、機、措施費、管理費和利潤。運行維護階段作為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此時建筑已經完成,該階段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相當小,而且對成本的影響也非常小,鑒于以上兩個原因,在分析成本影響因素中忽略運行維護階段[4]。規(guī)費和稅金則是由當地行業(yè)的主管部門確定的,這些費用均屬于不可競爭費用,因此本文在此不做討論。從以上分析結果來看,要控制裝配式建筑成本防止其過高,首先要從主要影響因素考慮,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5]。
現階段裝配式建筑仍然不成熟,導致PC構件預制率越高,裝配式建筑成本就越高。但是,國家正大力推行裝配式建筑,在稅收、金融和信貸等政策上給予了很多優(yōu)惠條件,可以減免部分稅費、低利率貸款,降低建造成本。因此,企業(yè)必須重視工程建設標準和規(guī)模效益,在兩者平衡中確定合適的裝配率和預制率。另外,企業(yè)需要做好組織管理工作,提前整合資源、做好規(guī)劃,了解施工現場條件或基礎設施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總平面圖,做好材料堆放、施工機械合理布置,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機械的浪費,避免裝配式建筑構件的二次搬運;選擇合理的施工機具并確定施工方案尤其是吊裝方案,確定好合理工期以便安排后期生產、運輸計劃,優(yōu)化管理。這樣不僅能提高效率、保證工期,還可以保證施工質量,最重要的是盡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裝配式建筑的設計階段是模數化設計,需要精細化的流程和信息化的技術以及一體化的配合。由于裝配式建筑設計階段設計多個專業(yè),因此需要對現有設計人員進行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的培訓,加強專業(yè)素質和能力,也需要融合多個專業(yè),培養(yǎng)專業(yè)的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人才;在設計階段使用BIM技術進行三維設計是大勢所趨,設計人員需要熟練掌握相應三維設計軟件和模擬技術。選擇合理的預制部位,合理拆分構件模塊;完善企業(yè)技術標準體系,盡量采用強制性和推薦性標準化體系,確定合理的構件尺寸和重量,減少模具種類和構件規(guī)格,提高模具周轉次數;構件拆分時要及時了解現場情況,與上下游單位及時做好溝通以便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使用先進技術優(yōu)化構件的拆解設計,采取三維協同設計3D模型,利用Revit模擬技術三維透視圖對構件的連接構造及空間位置進行校驗。
裝配式建筑生產階段是傳統(tǒng)現澆模式所沒有的,因此需要考慮工種的變化,裝配式建筑生產階段應增設PC放樣員、模具設計師、質量品管、計劃員、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tǒng)技術員等新興崗位,生產崗位設置時要考慮的主要工種有鋼筋工、模板工、砼振搗工、沖洗工、吊車工、轉運工、修補工等。企業(yè)應該對新興崗位和重點崗位人員進行培訓,要求掌握預制構件質量驗收標準、混凝土澆筑施工操作要領、模板安裝及拆除操作要領、預制件養(yǎng)護及存儲運輸要求等,同時要求預制構件生產培訓理論培訓與實操訓練相結合,以保證工廠人員兼具理論基礎與操作能力。另外改進構件生產工藝,提高智能化、機械化水平,使用流水線生產,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6]。控制PC構件及部品部件的材料費,就要做好詢價和定價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項目進行暫定價;加強PC構件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究,提高PC構件的各種性能和制作精細程度。
在運輸階段,合理規(guī)劃出最適宜的運輸路線,查看沿途道路狀況,例如公路橋的允許負荷重量、涵洞隧道凈空尺寸、道路上方有無障礙物等,盡量選擇相對距離較近或運輸方便的PC生產廠,同時要做好應急措施,避免交通事故;根據構件的特點(重量、形狀、數量等)進行構件裝載方案的設計,選擇合適的車輛,先安裝的構件放在最外面或最上面,對PC構件進行編號,擺放追求科學簡潔,優(yōu)先選用橫裝或平裝形式,提高運載車輛的空間利用率。
構件的生產與安裝時間應該相照應,現場堆放位置與施工吊裝順序相符合,并處于相應塔吊范圍之內,即在時間和空間上,運輸與生產環(huán)節(jié)做好相互匹配,企業(yè)應該及時與現場和生產廠做好溝通,并按照施工平面圖進行合理布置,以降低安裝成本,減少倉儲成本和二次搬運。
企業(yè)應該對管理人員和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與勞務企業(yè)和相關職業(yè)教育機構進行合作,加大培訓力度,培訓內容應涉及裝配式建筑的相關規(guī)范標準、部品部件生產安裝工藝的基本知識、設計安裝新技術及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的實施經驗,培養(yǎng)職業(yè)技術工人,提高工人和機械工作效率[7]。
PC構件的安裝是施工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其安裝速度對施工階段成本有很大影響,因此必須發(fā)揮吊車使用效率,結合現場布置情況,減少構件存儲和二次搬運;采用分段流水施工方法實現同步施工,即分成多個流線形式多個工序一起作業(yè),提高安裝效率,縮短工期,降低成本;優(yōu)化預制構件安裝工藝,采用現場綜合拼裝技術和適當的工法,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平構件現澆,減少模板和腳手架的使用。
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前進的道路上雖然有政府的支持和企業(yè)的推動,但是依舊面臨很多問題,其理論研究和技術體系都不完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成本居高不下等都是其制約因素,其中成本是關鍵因素。企業(yè)永遠都是利益至上,因此如果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需要形成外在推動因素和內在自發(fā)因素相結合的良性循環(huán),政府和企業(yè)就必須降低裝配式建筑的成本?,F在裝配式建筑的一系列評價標準和造價相關的《消耗量標準》均以出臺推廣,隨著裝配式建筑的各項政策和技術越來越完善、成本越來越被大眾所認可,其發(fā)展的高峰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