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團體是自我管理團體,團體成員在彼此互動中進行自我覺察、自我修正和自助成長。自助團體具有自發(fā)性,成員在團體中自由表達,彼此愿意分享共同的問題與困擾,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獲得心靈成長。小學教師自助團體是自發(fā)的、開放的團體,沒有學校組織強加的任務,教師自愿參加,每周利用工作的茶歇或周末時間開展團體活動。輔導者負責引導團體輔導過程,但不采用干預的方法來增加團體張力,團體成員通過彼此的互動交流與反饋,提高覺察、接納與自助能力。由于缺乏輔導教師,小學提供給教師的心理輔導比較少,自助團體輔導有效彌補了學校師資不足的問題。自助團體強調(diào)自助,教師自己就是一種自助資源。小學教師自助團體輔導目標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教師學會自助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學會充分利用團體資源,在自助與互助中獲得支持與成長。
團體輔導前,團體成員自主學習許維素的《建構解決之道——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成員每周閱讀部分章節(jié),并思考如下問題:最近閱讀的哪個部分讓自己覺得很享受?閱讀給自己帶來哪些變化?最近工作是否有進展或更有效率?運用了焦點的什么理論與技術來幫助自己達成此成果?面對工作壓力如何做到自我關照?
團體聚會時,團體成員做一致性練習。步驟:團體成員對以下題目做“同意”與“不同意”的回答,檢查自己對題目觀點的認同度,找出個人認為認同度最低的三題,在團體中尋找高認同者,并訪問他為何認同度高,最后團體成員達成一致意見。(1)問題就是問題本身,當事人不是問題。(2)問題發(fā)生在兩個人的互動之間,而不是在這兩個人身上。(3)問題不總是發(fā)生,有例外存在。(4)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探討過去事情的成因會引發(fā)責難,目標是根據(jù)未來的責任來發(fā)展的。(5)積極探討沒有問題的未來,無須一定要了解過去的行為。(6)積極尋找什么是有效的,而非什么是有問題的。(7)改變可以通過對話歷程而發(fā)生。(8)許多改變雖然微小,但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通過一致性練習,團體成員學習新的觀念與行為,改變看待自身問題的病理性視角,以焦點解決的思維進行自我反思,發(fā)展自我賦能,提升希望感與自我效能感,做出積極改變。
團體成員提出自己在團體中需要的幫助,簡要提出自己的議題,該議題包括教師近期遇到的煩惱及希望改變的事情。成員所選擇的議題要與教師工作生活有關,盡量以學校發(fā)生的故事為例,如師生沖突、同事間的競爭與合作、與家長的溝通問題、評優(yōu)與績效考核問題等。然后將問題清單在團體中交流,各小組選取部分問題進行討論。輔導中強調(diào)“問題解決取向”,成員以建構解決之道的態(tài)度傾聽伙伴的故事,放下自己的參考框架,感受成員的感受,努力傾聽成員那些有意義的正向部分,并給予鼓勵與肯定。對成員提出的問題,通過反饋與提供備選方案的方式進行幫助。
團體成員兩人結對分享“自己在最近工作中遇到的煩惱,如何處理這個煩惱”,5分鐘后團體成員進行六宮格練習(見表1),體驗焦點解決的思維脈絡與提問技術,小組成員分享六宮格的設計理念。表格化的練習有助于教師立體邏輯化地探索問題,將自己的思考記錄在每一格里,一步一步有序地練習與體會。通常我們不希望某些事情發(fā)生,如某成員的煩惱是與家長溝通困難,家長不支持他,在寫第四格“這個煩惱何時沒有發(fā)生”時,他的回答是“不和家長溝通時”,卻沒有理解這一格的探索目的是“尋找例外”,尋找與家長溝通好的方面,如:何時與家長溝通不困難,何時與家長談什么會比較順利,在什么情景下家長愿意與教師合作。輔導者要引導成員探討建構之道的問題解決方法,而不是消除問題;聚焦思考做什么不一樣的事情會帶來改變,而非阻止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
表1
自助團體輔導包括體驗階段和對體驗的反思階段。反思階段采取金魚缸練習的形式,即團體成員分內(nèi)外圈就座,內(nèi)圈成員在無領導的情況下分享自己參加輔導的體會,外圈成員觀察內(nèi)圈成員的互動情況,并給予建設性的反饋。之后,內(nèi)外圈成員互換角色重復以上步驟。以下是部分成員的體會分享:
——通過團體輔導,我學習到了目標導向的談話技術,漸漸掌握了一個推進與學生交流的思維脈絡,這有助于我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引導他們說出內(nèi)心的困惑與期待。以前批評學生后,學生常有抵觸情緒,我也很生氣,覺得學生不知好歹?,F(xiàn)在用1~10分評量批評學生后的效果,發(fā)現(xiàn)效果并不理想,只有4分,我需要改進與學生談話的技巧,更好地完成教師工作。
——教師的情緒困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只看到事情消極方面,如我們往往在意學校管理不好的方面,如不公平,因而多有抱怨,忽略了學校管理好的方面。團體輔導讓我學會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六宮格練習讓我找到力量主動面對煩惱,并且順利地確定一個小目標,嘗試邁出一小步來解決這一煩惱。過去面對煩惱我總是抱怨,不知道怎么解決,現(xiàn)在自己找到了解決的方法。當自己敢于面對煩惱時,我發(fā)現(xiàn)其實“這都不是事兒”。
——我的煩惱是做班主任工作,學生難管,領導常施加壓力。面對煩惱,支持我面對的力量是做教師的責任感、家長的信任與囑托、孩子們純潔的心靈。小組成員肯定了我工作認真負責,他們給我的肯定讓我感到很溫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的焦慮。通過小組討論,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重新建構對自己煩惱的看法。經(jīng)過一番實踐,我被焦點技術所折服,這真是一個有智慧的技術,我應該好好學習,以后多多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