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順
摘要: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改善了初中語文的教學環(huán)境,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彌補了常規(guī)教學的不足,同時給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豐富的表現力和生動性,有力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本文結合實際教學,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理論依據、優(yōu)點,以及如何發(fā)揮多媒體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意在使多媒體更好地服務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語文;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0-0101-01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嶄新的現代教學形式,它是在現代化教學理論指導下,充分運用多媒體圖、文、聲的功能進行教學的活動。多媒體的使用強烈地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改變了教育教學的環(huán)境、過程、方式和方法,從根本上影響和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為新的語文教學理念和優(yōu)化語文教學手段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它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以其信息量大、信息傳達準確生動、文圖聲并茂、人機交互、語文環(huán)境逼真等特點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高。
1.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理論依據
多媒體初中語文教學是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學習是一個與情景聯系緊密的自主操作活動”,“與情景聯系”,強調學習環(huán)境的真實性。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是單純地灌輸知識,沒有把知識的掌握和練習與知識的應用及情景的利用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僅僅是膚淺地積累呆板的知識。而建構理論認為真實的情景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尤為重要,只有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中,學生才有可能把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其他情景中去,進行知識的建構,使輸入的語言轉換成產出的語言,從而提高學生利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建構主義認為,教師的任務在于建構和安排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學習在這種環(huán)境中,更加可能發(fā)生建構。
建構主義教學論還認為,學生的學習是知識、內容、能力的建構,而且建構過程總是以一個已有的知識結構作為基礎。學生一切新的學習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利用以前的學習,而由于學習者不一定具備某一特定領域中足夠的原有的知識,因此難以進行知識的建構或建構知識的過程不夠順利。這時學習者就需要借助他人的幫助,而老師在此方面的知識經驗比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更豐富,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各種幫助,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
因此,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又不可忽視老師的主導作用,老師是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灌輸者。
2.運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初中語文教學語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特別強調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且首次把培養(yǎng)對初中語文的學習興趣的地位放在了對初中語文語言知識的掌握之前。因為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痹S多學生不愿學初中語文,關鍵是他們對初中語文沒有興趣。因此,作為中學的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先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與日常教學的有機結合。多媒體技術對圖像、聲音和文字的處理使計算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日趨完善,這種聚圖像、聲音和文字于一體現代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彌補了常規(guī)教學的不足,同時給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豐富的表現力和生動性,有力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借助多媒體,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課件,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趣味盎然,引人入勝,以更形象,更動感的形式和內容給人視覺沖擊和聽覺沖擊,給人帶來一種如臨其境的感受,置身其中,有一種想說、想學初中語文的沖動,使得語言交際情境化和真實化。這樣學生學習既有意思又有興趣。
3.運用多媒體來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
聽、說、讀、寫是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也是中學初中語文訓練的基本要求。據心理測試表明視覺所獲取的知識居多。所以在教學中采用聲像視覺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聽和讀是學生通過聽覺從文字和語言情景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多媒體的參與,有效地提高了聽和讀的質量。 首先,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接受信息的載體由課本中的文字變成了可感知的聲音,可視的情景,解決了由于認知水平不足而無法完全接受信息的問題,使更多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聽初中語文錄音,看初中語文錄像,標準的發(fā)音更具吸引力。錄像聲情并茂,為學生形成語感,提高說和寫的能力打下基礎。
總之,多媒體技術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不僅能輔助教師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創(chuàng)設情境,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于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肖月寧.正確認識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期望.中小學電教[J].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