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素質教學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逐漸成為教師們的主要教學任務。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多數教師仍舊存在錯誤的教學認知,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也不會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進而使得學生無法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基于此,本文將以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為例,對如何開展復習課程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可行的策略,旨在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業(yè)水平。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策略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其是一門重視實踐教學的學科,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以及可操作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以及復習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及模式對其并不適用。因此,教師應該嘗試擺正自身的教學思維以及教學模式,優(yōu)化自身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復習效率,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
一、 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分析
(一) 命題思想
在高中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 試題分析
首先,一張完整的高中信息技術測試卷的卷面總分為100分,其中選擇題為50分,操作題為50分。
其次,在選擇題中,難度較低的題型較多,但是分值不高,多數為1分/題;在操作題中,大多數都是難度適中的題目,但是分值較高。
二、 對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的啟示
首先,在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中,操作題是整張試卷的重點內容,也是該門學科的重點教學內容,所以教師應該加大對該部分的重視程度,在復習過程中,帶領學生多做操作類的試題;其次,針對理論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教材中畫出重點,并要求學生對其進行理解記憶,不對其進行過多復述。而針對于操作類的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重點關注。一般來說,高中信息技術的操作題比較簡單,多數為辦公室軟件操作,所以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最后,在進行操作復習時,教師應該打破傳統(tǒng)模式的禁錮,利用現(xiàn)代化設備開展教學,提升學生的復習質量以及操作水平。
三、 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 投身題海,課課操練
當前,多數教師深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以及復習過程中,都會將自己視為教學重點,實施師生授受的教學手段。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雖然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進度以及教學秩序,但是卻無法與學生進行交流,進而使得學生會對學習產生此抵觸心理。此外,在開展復習教學時,多數教師也會沿用傳統(tǒng)的復習模式——題海戰(zhàn)術。將無盡的操作題以及理論題分給學生,要求其一遍遍地操作,熟記操作流程。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同時也無法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而使得復習效率無法提升。
(二) 模塊復習,重視講述
一般來說,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較多,并且操作類的問題占據主要的試題份額。因此,該門學科的測試難度較高,并且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
在傳統(tǒng)的復習模式中,多數教師會采取模塊分解的模式幫助學生開展復習。該種模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但是倘若教師在進行模塊分解時沒有把握好重點,就會造成混亂,進而使得學生無法正常復習。其次,當前多數教師在開展復習教學時,都會過分重視講述教學,也就是口頭復述,包括操作類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理解不清的狀況,進而造成精力以及時間的浪費。
四、 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的策略
(一) 巧編試題
在正式開展測試之前,教師可以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為學生編訂試題,以此提升學生的操作經驗。此外,通過多年的發(fā)展以及進步,高中信息技術學習的測試題并不少,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以及其他渠道獲取試題,并將其進行整理融合,成為一套完整題庫,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其進行練習,以此提升自身的操作水平。
總體來說,在進行試題編訂以及選擇的時候,教師應該重視以下幾點內容:首先,考點應該與教學內容相關,并且不能夠太直接反映其中的某個知識點;其次,操作題應該重點編訂,并能夠符合最新的信息技術發(fā)展狀況。
(二) 指導做題
在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時,教師雖然不能采用題海戰(zhàn)術,但是適當的練習也是必需的。但是,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找出正確的答案或是正確的操作流程,同時也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解題方法,并學習如何將問題進行歸類。在這種復習模式中,學生就能夠輕易地判斷出考試內容的考點,以及其所應對的解題方式,進而能夠提升測試的結果。
比如,當教師在指導學生對“Excel”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復習時,可以先自行為學生進行示范,并要求學生不許錄像,也不能記筆記。隨后,教師可以將試題要求以及解題重點發(fā)給學生,要求其自行進行表格制作,以此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
(三) 建構過程
首先,該種復習模式主要包括四個階段:第一,探析;第二,分析;第三,操作;第四,總結。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這一俗語應用到信息技術復習中,就是“好記性不如爛操作”。站在某種角度上來說,學習的過程一定比學習的結果更加重要,學生只有親自地參與到學習中,才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能力。
其次,該種復習模式的詳解為:第一,教師可以運用15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閱讀試題,并對其進行記錄,將自己會做的打出“√”,將自己不會做的打出“×”,以此節(jié)約考試時間;第二,教師可以運用5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其找出試題要點,并指出其中的注意事項;第三,學生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操作,完成測試,并提交試卷;最后,學生可以利用剩余的時間進行反思,找出自己在答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記錄,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理論知識以及歷史發(fā)展進程,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掌握具體的操作知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不能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而是應該采用具有實踐意義的手段開展教學以及復習活動,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嘉樺.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操作題的復習策略之我見[J].教學園地,2014,05(11):48-49.
[2]韓東亮.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策略分析[J].高中信息技術教學,2015,05(15):55-56.
[3]胡志幫.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策略分析[J].高中教學分析指南,2014,04(14):47-48.
[4]董唐堯.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策略分析[J].現(xiàn)代化教學指南,2011,01(11):11-12.
作者簡介:
蔣志鋒,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