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次措
摘要:為了使得小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綜合能力得到加強,我們要注重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并尋找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無限空間里能夠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和技能,大力提高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0-0063-01
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但是,教師的教學效果卻存在很大的差別。同一個學生對不同的教師的教學,反映出了不同的學習狀況,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每個教師有不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導致了教學策略的差異性。好的教學策略能適應學生,被學生接受,不好的教學策略就適得其反。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對第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不會感覺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會感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多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多用一些情境教學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看錄像,編故事演情節(jié)等等這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在愉快中體驗。還有教師要用鼓勵的語言來評價學生。每個學生都愛聽激勵的語言,可以多鼓勵他們,比如說,你的想法真大膽、有創(chuàng)意,你的顏色真鮮艷,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你的構圖真是太合理了……我想多用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們很大的鼓勵和自信,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從而讓他們喜歡上語文??傊虒W方法多種多樣,我們應該去挖掘更多的更好的方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2.挖掘語文教材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能夠把各種文本里面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挖掘出來是關鍵問題,這種挖掘就是一種發(fā)現(xiàn)。作為教師,要合理開發(fā)利用語文課程蘊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資源,讓學生在這個視野開闊,文化多樣的二十一世紀里仍舊守望著精神良知的家園。每一篇教材無不體現(xiàn)作者對人的呼喚,對生命的關注,對人的良知的啟迪。這些文學作品以不同的情感傾訴的方式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學生在與文本的閱讀交流中,憑借審美感知的直覺,攫取了文本的抒情性并在自己的情感經驗中,找到共鳴點。在這些教材中,寄寓了作者人文主義的理想,指引著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理解中思索。明白了人必須有生命意義,要珍愛生命,感受幸福,體會到人必須相互關心愛護,理解父母之心;知道人必須保持善良和真誠;懂得人必須自尊自愛,必須關心野生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了解到人生意義、人生價值所在。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情感的窗戶,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心靈世界,讓學生呼吸人文精神的氣息,引領學生一步步踩實腳下的人生之步,直至建構精神良知的頂峰。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熱愛祖國,忠于民族,孝敬父母,珍愛生命。朱德發(fā)教授說:“一種文本好象就是無限豐富的全息空間,在這種空間里,蘊涵的各種文化藝術很多。老師能不能把文本所具有的不同層次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發(fā)掘出來,這樣一個過程,事實上是對一個語文教師有沒有分析能力、解讀能力和剖析能力是一種考驗?!弊鳛橐粋€合格的語文教師要善于解讀語文文本,利用語文課本里的某種真、善、美的精神來啟迪學生。
3.開展良性競爭,鼓勵學生進取
競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而且由競爭而產生的奮發(fā)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適應競爭環(huán)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紀不可缺少的現(xiàn)代人素質。我們教師必須結合語文教學,通過各種方法創(chuàng)設競爭的機會,讓全體學生在競爭中一展所長,不斷進取。如:學習完閱讀課文《將相和》后,老師要求各小組學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來,看準演得好?同學們都開動腦筋,積極商量,終于在表演時,每組同學都在前一組同學表演的基礎上吸取優(yōu)點,改進不足。第一組演完后,第二組加入了簡易道具,到第四組時不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脫稿表演可見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來為止第一組要求再表演一次,聲稱能比前面的一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們進步的呢?是創(chuàng)新,是進取心為內驅力萌發(fā)的創(chuàng)新靈感,因此進取心是創(chuàng)新人才所必備的個性品質,也是讓現(xiàn)在學生成為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語文課上進行朗讀訓練時,一位老師采取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們找自己的榜樣,敢于向榜樣挑戰(zhàn)。在教學《匆匆》朗讀時,有的同學向班上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挑戰(zhàn);有的學生向老師挑戰(zhàn);還有的甚至向朗讀磁帶的播音員挑戰(zhàn),就在學生多次的失敗與成功地朗讀中,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朗讀水平,讓他們很好地體會課義感情,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進取、不甘落后的創(chuàng)新個性品質。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是無所不在的。教師要做有心人,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組織學生進行讀、寫、聽、說等實踐活動中,使語文學科成為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讓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智慧種子早日生根、發(fā)芽、開花,并結出豐碩的創(chuàng)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