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姮,郭遠明,李鐵軍,張玉榮,鮑靜姣
(浙江省海洋水產(chǎn)研究所 農(nóng)業(yè)部重點漁場漁業(yè)資源科學觀測實驗站 浙江省海洋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 舟山 316100)
金塘島是舟山群島中的第四大島,處于舟山本島和寧波北侖之間,岸線長且順直、水深均勻、岸線穩(wěn)定、港域內(nèi)有眾多島嶼作天然屏障,通航條件優(yōu)越[1]。近岸海域是陸地與海洋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重要區(qū)域,與外海相比,近岸海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更顯復雜和脆弱,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2]。為了解金塘島附近海域的水質、沉積物及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按照《海洋調查規(guī)范》(GB 12763-2007)[3]、《海洋監(jiān)測規(guī)范》(GB 17378-2007[4]等規(guī)定,于2018年4月在金塘島附近海域進行了相關調查,為該海域的環(huán)境檢測及評價提供依據(jù)。
根據(jù)評價海域的潮流特征、海洋功能區(qū)的劃分,于2018年4月大潮期間在評價海域范圍內(nèi)布設20個水質大面調查站位,10個沉積物質量大面調查站位和13個海洋生態(tài)質量大面調查站位,進行水質、沉積物及生物大面采樣,另外設置3條潮間帶斷面,位置見圖1。
圖1 海域環(huán)境現(xiàn)狀調查站位分布Fig.1 Station map of marine environment situation near Jintang Island
水質:DO、pH值、化學需氧量、無機氮(包括NO3-N、NO2-N和NH3-N)、活性磷酸鹽、石油類、硫化物、揮發(fā)酚和重金屬(Cu、Zn、Pb、Cd、Cr、Hg、As)。
沉積物質量:有機碳、硫化物、石油類以及重金屬(Cu、Zn、Pb、Cd、Cr、Hg、As)。
海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潮間帶生物。
2018年4月調查海域水質大面調查評價結果具體見表1。
在海域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調查中,大潮期間,除無機氮、活性磷酸鹽、銅、鋅、汞外,其它監(jiān)測項目的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中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其中無機氮、活性磷酸鹽、銅、鋅和汞站位超標率分別為100%、95%、5%、10%和35%。調查海域水質綜合評價結果顯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含量超標是影響海水水質的主要因素。
表1 調查海域水質現(xiàn)狀調查結果Table 1 The survey results of water quality near Jintang island
2018年4月調查海域沉積物調查結果具體見表2。
表2 調查海域沉積物質量現(xiàn)狀調查結果Table 2 The investigation of sediment quality survey near Jintang Island
表2(續(xù))
由表2可知,評價海域沉積物中,石油類、有機碳、硫化物、銅、鉛、鋅、鎘、鉻、汞、砷的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2002)中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2.3.1 浮游植物調查結果與評價
調查期間浮游植物2門37種。其中,硅藻門35種,占94.6%;甲藻門2種,各占5.4%。調查期間浮游植物豐度在50~340×103個/m3,平均豐度為162×103個/L。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為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其Y值為0.51。漲潮期間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shù)H' 值為0.305~1.660,平均值為1.178;豐富度d為0.213~1.525,平均值為0.911;均勻度J'為0.440~0.963,平均值為0.702;單純度C為0.167~0.787,平均值為0.558。
2.3.2 浮游動物調查結果與評價
共采獲有大型浮游動種10類20種,橈足類7種,占F35.0%;浮游幼體3種,占15.0%,水母類3種,占15.0%;磷蝦類、糠蝦類、翼足類、甲殼類、端足類、櫻蝦類和多毛類各1種,分別占5.0%。調查期間浮游動物豐度為8~51個/m3,平均豐度為20個/m3。調查期間浮游動物生物量為28.7~132.4mg/m3,平均生物量為81.9mg/m3。附近海域浮游動物優(yōu)勢種為中華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優(yōu)勢度分別為0.12。漲潮期間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shù)值H'在0.550~1494,平均值為0.990;豐富度d在0.692~1.924,均勻度為1.233;均勻度J'在0.396~0.928,平均值為0.658,單純度C值在0.259~0.857,平均值為0.537。
2.3.3 底棲生物調查結果與評價
附近海域調查期間采集到大型底棲生物3大類9種,其中多毛類5種,占55.6%;軟體動物3種,占33.3%;甲殼動物1種,占11.1%。大型底棲生物優(yōu)勢種為異足索沙蠶lumbrineris heteropoda,優(yōu)勢度為0.05。附近海域底棲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值H'為0.000~1.099,平均值為0.622;豐富度d值為0.000~0.588,平均值0.316;均勻度J'為0.000~1.099,平均值為0.622;單純度C值在0.000~0.690,平均值為0.420。
2.3.4 潮間帶生物調查結果與評價
共調查3個潮間帶斷面,分別為T1、T2和T3,均為巖相,高潮帶均被圍填。潮間帶生物共5大類,軟體動物12種,占52.2%,甲殼動物8種,占34.8%;多毛類1種,占4.3%,大型藻類1種,占4.3%,其它類1種,占4.3%。3個斷面的平均棲息密度為55個/m2,平均生物量為75.4 g/m2。調查潮間帶生物優(yōu)勢種為疣荔枝螺和齒蚊蜒螺等,常見種類有短濱螺、單齒螺、嫁蝛、龜足和紅鰲相手蟹。
在海域環(huán)境質量現(xiàn)狀調查中,大潮期間,除無機氮、活性磷酸鹽、銅、鋅、汞外,其它監(jiān)測項目的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中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其中無機氮、活性磷酸鹽、銅、鋅和汞站位超標率分別為100%、95%、5%、10%和35%。調查海域水質綜合評價結果顯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含量超標是影響海水水質的主要因素。評價海域沉積物中,石油類、有機碳、硫化物、銅、鉛、鋅、鎘、鉻、汞、砷的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2002)中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潮間帶生物種類繁多而底棲生物種類比較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