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越雁
作為我國重要的糧油兼用食物,大豆富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與脂肪。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對豆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豆種植面積有一定增加,但傳統的種植方式無法達到要求,對此,必須要采取對策實現高產的目標,下文就談談下如何實現大豆高產目標。
受到市場價格的影響,我國大豆面積逐漸增多,但我國一直都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影響大豆的產量,對此,必須要引起國家與種植人員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大豆高產,下文就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促使大豆高產。
1 采用優(yōu)質的高產品種
品種是保證高產的前提,要想種植高產大豆,就必須要選擇與當地環(huán)境相適應的優(yōu)質品種,要結合當地的生產水平和品種類型選擇生育期合適,具有較強抗逆性的大豆品種。
2 土壤的選擇
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要選擇土壤較為肥沃,且保水性佳,通氣性好的土壤,減少迎茬,這是保證高產的主要條件之一。
3 精細整地
3.1 整地
選擇好合適的地塊后要進行整地,一般都選在秋季,將上茬植物留下的茬打碎,然后進行秋翻,最好可以深翻,接著進行耙地、鎮(zhèn)壓等一系列工作,完成這些工作后的土地平整,土壤細碎,土壤上松下實,為種植大豆打好基礎。
3.2 起壟
在進行打壟的時候要保證起壟直,將誤差控制在5厘米之內,壟距要均勻,減少誤差,保證收割順利。
3.3 施基肥
整地后可以將發(fā)酵好的有機肥均勻撒于地表,然后通過深耕將其耕入土地中,為第二年的種植打好基礎。
4 精細化播種
要想實現大豆高產的目標,需要做很多前提工作,精細化播種就是其中之一。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播種,掌握好播種期,在進行播種前要將病斑粒剔除,減少雜質。其次在播種前的半個月之內要將豆種攤在陽關下晾曬3~5天。再次就是進行包衣處理,保證苗齊苗壯。最后就是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播種,一般我省都在5月上旬左右。
5 合理密植
要想增加大豆的產量,就必須要進行清種,合理的進行密植處理,可以根據大豆品種的情況,在適宜的密度范圍內進行等距穴播每穴留兩苗,可遵守“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則,創(chuàng)造合理的群體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將品種的潛在力發(fā)揮出來,促進產量的提高。
6 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第一,做好鋤地與中耕
鋤地與中耕都必須要掌握好時間,首先,在第一片復葉出現前必須要鋤頭遍地,苗眼草必須被消滅干凈,而且不能傷苗,同時要讓表層的土松軟。其次在苗高達到10厘米左右的時候,進行第二次中耕,要保證不傷苗,不壓苗,而且要將草除凈。最后是中耕10天后進行第三次,增強土壤松軟性。
第二,采取化學措施除草
在大豆生育前期,相對而言,田間的雜草較多,如果單純的依賴人工或者機械進行除草是無法完成的,對此,必須要進行化學除草,也就是利用除草劑進行除草,這一工作必須要抓緊,盡早完成。
第三,苗前除草
目前市場上的除草劑種類很多,在進行除草劑的選擇上不要貪圖便宜,盡量選擇有一定知名度,且有正規(guī)的生產廠家的藥品,在保證除草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其對土地的危害,使其可以充分作用于土壤中,而且要減少對后茬植物的影響。
第四,苗后除草,在苗出來后,前期的除草劑就已經無法發(fā)生作用,此時要選擇可以殺死幼草的除草劑,在雜草剛出現的時候進行噴灑,一般不能超過大豆2片復葉的時候。這一階段的除草工作盡量選擇降雨前后,其對濕度的要求較高,這樣可以使其效果更好,避免高溫、干旱及大風等天氣,否則會降低藥效。
第五,施藥時期,這一階段大豆多數都達到2~3片復葉,如果遇到相對水分比較充足的年頭,可以早些施藥,此時用藥必須要考慮到對植物的影響,因此,盡量減少用量,按照標準則采取下限,但遇到干旱年頭則不同,不僅要適當的增加藥量,而且盡量晚些施藥才能達到藥效,種植人員必須要根據情況合理選擇除草劑及控制好藥量。
7 病蟲害的管理
大豆病蟲害的種類很多,我們最為常見的病害有花葉病、灰斑病、霜霉病等等,而最為常見的蟲害就是蚜蟲與食心蟲,病蟲害是減產最大的威脅,因此,必須要引起足夠充實,加強防治。
7.1 病害的防治
針對不同病害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花葉病多發(fā)生在第三復葉出現階段,種植者必須要仔細觀察田間幼苗的生長情況,一旦發(fā)現病苗要立即拔出,避免后期蚜蟲傳播。如果做好拌種工作,一般是可避免霜霉病的。在7月下旬陰雨季節(jié)當大豆小葉片有30%以上出現病斑時,就是患上了灰斑病,此時可以用50%多茵靈、甲基托布津等進行防治;大豆花莢期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公斤對水450~600公斤進行噴霧。
7.2 蟲害的防治
蟲害主要以食心蟲和蚜蟲為主,食心蟲主要是靠鉆入豆莢,蛀蝕豆粒為主,嚴重的話會吃掉辦個豆粒,降低大豆的產量,要防治這一蟲害,必須要在成蟲前進行防治,一次性完成殺蟲工作。蚜蟲就是要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可以噴灑一定比例的樂果。
8 適時收獲
完成了上述所有的工作,終于進入到收獲的季節(jié),種植者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收獲也必須要掌握好時間,同時選擇合適的收獲方式,保證產量。最后要做好最后的儲藏工作,減少由于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減產,為種植者創(chuàng)造更多的收益。
(作者單位:150900 黑龍江省通河縣農業(yè)技木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