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特點與綜合防治

    2018-10-28 11:00:20秦春林
    農民致富之友 2018年14期
    關鍵詞:感病斑病抗病性

    秦春林

    1 大斑病

    1.1 癥狀

    病菌主要侵害葉片、葉鞘和苞葉,以葉片受害最重。通常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逐漸蔓延到上部葉片,也有少數從中部葉片開始發(fā)生。病初葉上先出現(xiàn)水漬狀青灰色斑點,以后逐漸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中央黃褐色邊緣褐色的梭形大斑,長13~19厘米左右,寬1.2~3.1厘米。濕度大時,病斑兩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層。有時花絲或雄花穎苞上也生黑色霉層。多個病斑連起后致整葉枯死,且后期病斑易出現(xiàn)縱向破裂、變黃早枯。

    1.2 病原及規(guī)律

    玉米大斑病作為流行性病害,其流行程度除與玉米品種感病程度不同有關外,主要決定于當時的環(huán)境條件。在環(huán)境因素中,以溫度和溫度為最重要。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20~28℃產生,發(fā)病的溫度一般在22℃以下。在春玉米區(qū),由于玉米從拔節(jié)到出穗期間經??梢詽M足大斑病菌對溫度的要求,所以一旦多雨多霧或連續(xù)陰雨,則病勢迅速擴展蔓延,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

    3 發(fā)生特點

    一是發(fā)生早,蔓延快。大斑病潛育期僅8~9天,2~3天即可形成典型病斑,并開始分生孢子。而且通過風力、雨水和種子可以很快地實現(xiàn)傳播。二是海拔高度明顯影響期發(fā)生趨勢。玉米大斑病在平順當地區(qū)表現(xiàn)為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重,但超過1150米以上的冷涼山區(qū)基本沒有該病發(fā)生。三是品種抗性差異大。本地常規(guī)老品種普遍抗病性差,發(fā)病重,損失大。近年推廣的沈單系列品種、中5688、屯玉1、2號等品種抗性較好,損失最小。四是病菌小種因地而異。由于各地區(qū)的病菌生理小種組成不同,自然條件和栽培水平各異,在某一地區(qū)主栽的抗病性品種,在另一地區(qū)則高度感?。环粗?,亦然。五是玉米大、小斑病混合發(fā)生。海拔在1000~1300米的地區(qū),以大斑病為主,田塊失率在5~25之間;海拔在400~800米之間北部河谷濕熱區(qū)以大、小斑病混合發(fā)生,病葉率達96%,田塊損失率為15%~45%。

    4 流行蔓延特點

    4.1 田間菌量大、分布廣。豐富的菌源是玉米大斑病流行的基本原因。再加之玉米大斑病的病菌以孢子潛伏或附著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發(fā)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該病在我縣大部地區(qū)都有發(fā)生,尤其在我縣北部河谷和西部臺地地區(qū),呈逐年上升趨勢,許多農戶在玉米收獲后就將秸稈還田或墊廄還田,使田間病株殘體存量多,大量病菌在田間積累,為病害流行提供了豐富的菌源。

    4.2 田間高溫多雨高濕。高溫、高濕天氣是玉米大斑病暴發(fā)的重要原因。溫度、濕度和雨量是造成其流行的重要因子。在一定數量的菌源條件下,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輕重主要取決于環(huán)境溫度、濕度、雨量及品種的抗病性。該病的感病期主要是玉米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期,即抽雄后授粉灌漿階段,一般為7月上旬至8月上旬。加上當年大雨、暴雨及風大,致使病菌孢子隨風、雨傳播,再侵染頻繁,造成玉米大斑病暴發(fā)流行。

    4.3 品種抗性差,種植不合理。品種抗性是影響玉米大斑病發(fā)生流行的關鍵因素。據2004年的調查,我縣大面積種植的十多個玉米品種,大多有發(fā)病,普遍抗性較差,特別是本地老品種發(fā)病十分嚴重。由此說明,多年種植的主栽品種抗病性明顯減退,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和流行。

    4.4 栽培管理因素。目前,大面積推廣種植的玉米,均屬高稈、高產、大穗型品種。且因種植玉米效益比較低,且種植主要在山區(qū),農民的科技素質相對偏低,農民普遍對玉米種植重視程度減弱,不重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地膜覆蓋、平衡施肥等技術覆蓋率低,傳統(tǒng)的中耕培土逐漸被化學除草代替。大多仍然采用播種時一次性施底肥的傳統(tǒng)種植技術,加上農資價格不斷上漲的因素,施肥量減少,山地玉米苗中、后期嚴重缺肥,導致玉米開花授粉期脫肥,長勢弱,抗病性降低,為病害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5 綜防措施

    5.1 選用抗病品種。應根據不同海拔、氣候類型、品種特征、特性,確定適宜種植區(qū)域、布局,充分發(fā)揮良種增產潛力。同時,盡量避免單一品種大面積連片種植,采用間隔種植不同抗源品種的方法隔離病菌的傳播,減輕病害的發(fā)生。并要實現(xiàn)良種及其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采用種子包衣技術,在玉米苗期發(fā)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近年來,在當地病害人流行的情況下表現(xiàn)較好的有龍生16號、奧利18號、龍生1號、沈單10號、中5688等抗性較好的品種可推廣。

    5.2 改善栽培措施。重點推廣適時早播技術,以避開玉米生長中、后期(易感病期)與不利氣候相遇,減輕發(fā)病。合理密植,實行間作、套種、移栽等措施,保持良好的排灌條件,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打破病害發(fā)生的有利環(huán)境條件。

    5.3 加強田間管理。在苗期和抽穗期階段應注意科學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巧施氮肥,保證苗期的茁壯成長,防止后期脫肥,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同時,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加強中耕管理和水分管理,改善田間小氣候,以促進植株發(fā)育健壯,增強抵抗病害的能力。

    5.4 科學藥劑防治。農藥對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應以預防為主。一般玉米種植田發(fā)現(xiàn)零星病株就應進行藥劑防治1次,控制發(fā)病中心且可適當增加用藥量。重點預防期在玉米拔節(jié)期至抽穗期,噴藥時應先摘除病葉。噴藥時間最好選在晨露干后到10點前,下午4點后到傍晚。可選用50%多菌靈WP500倍液或75%百菌清WP3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WP(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藥50kg。第一次防治后,5天之內要進行第二次防治,再隔7天可進行第三次防治,共防治2~3次。

    5.5 防蚜治病。由于蚜蟲、薊馬等昆蟲在飛翔的過程會加劇病菌的傳播,從而加重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可選用舒得利(BT)乳劑500倍液、或18%綠亨阿維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倍液、或26%綠亨殺殺死1500倍液,交替使用噴霧,進行防蟲兼治病,達到防治蟲治病的效果。

    (作者單位:047400山西省平順縣農業(yè)委員會種子站)

    猜你喜歡
    感病斑病抗病性
    茶輪斑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拮抗菌篩選
    旅大紅骨改良先鋒父本選系抗病性鑒定及穗部性狀配合力分析
    黃瓜靶斑病咋防治
    土壤pH和主要養(yǎng)分含量與山核桃干腐病的相關性研究
    5個歐亞種葡萄品種感染霜霉病后4種酶活性的變化
    葡萄白粉病與幾種酶活性的關系
    膜醭畢赤酵母對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誘導
    食品科學(2013年22期)2013-03-11 18:29:40
    一氧化氮參與水楊酸誘導的采后番茄果實抗病性反應
    食品科學(2013年8期)2013-03-11 18:21:34
    不同抗性甜瓜接種蔓枯病菌后若干生理指標的變化
    中國瓜菜(2012年1期)2012-04-29 00:44:03
    煙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阿尔山市| 玉树县| 清涧县| 八宿县| 顺义区| 长宁县| 资中县| 三台县| 宁波市| 武夷山市| 荥阳市| 平阳县| 南阳市| 额尔古纳市| 封丘县| 饶阳县| 越西县| 西华县| 车致| 通化县| 广南县| 兴国县| 苏尼特左旗| 枣阳市| 博湖县| 巴里| 新民市| 岗巴县| 论坛| 吉隆县| 曲周县| 周口市| 时尚| 卓资县| 嘉善县| 彰化县| 蛟河市| 锡林郭勒盟| 虞城县| 蒙山县| 黄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