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陽
摘 要:伴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機械工程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這不但體現(xiàn)在機械設計理念上,還體現(xiàn)在材料優(yōu)化、制造工藝上。為減少材料損耗,節(jié)約施工成本,必須合理選用機械工程材料。本文首先分析了機械工程中材料的選用原則,然后分析了材料的選用步驟和方法。
關鍵詞:機械工程;材料;原則;步驟;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7.046
0 引言
機械設備的設計、維修、制造和防制都和工程材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且工程材料又是機械中的重要成分,合理選用材料,在節(jié)約機械成本、提高經(jīng)濟效益上意義重大。因此,如何在各種材料中選用保證質(zhì)量、安全性高的材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經(jīng)驗,從以下幾點探討機械工程的材料選用。
1 機械工程中材料的選用原則
機械工程中材料的選用原則為:根據(jù)工作條件明確材料的性能要求,這是選用材料的出發(fā)點;其次是考慮材料的工藝性,最后考慮其經(jīng)濟性,盡量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出質(zhì)量合格的產(chǎn)品。
1.1 使用原則
所謂的使用原則也就是選用材料制作出的機械是否能保證使用性能,多指機械零件在正常情況下所具備的性能,如化學性能、物理性能等。一般來講,機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是材料選擇時需考慮的重點,也是保證機械能安全使用的關鍵,不同零件的材料性能也不同,有的要求材料硬度高,有的則要求耐磨性、強度高,甚至有的只要保證外表符合要求即可。因此,必須綜合考量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一般零件則要考慮力學性能。
1.2 經(jīng)濟性原則
簡單來說,經(jīng)濟性指的是材料是否容易獲得,加工生產(chǎn)形成零件后的成本是否低廉,從而形成市場競爭優(yōu)勢。滿足經(jīng)濟性原則的材料,一是貨源充足易得,二是加工流程簡單,三是產(chǎn)品價格低廉。結合實際生產(chǎn)活動,在滿足性能質(zhì)量的前提下,應該選用價格較低的材料類型,例如:能用碳素鋼,不用合金鋼;能用低合金鋼,不用高合金鋼。此外,以前瞻性的眼光來看,部分材料雖然成本費用高,但是后期養(yǎng)護成本低,且材料使用壽命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以柴油機連桿和曲柄為例,質(zhì)量好壞直接影響機器的壽命和性能,使用低價劣質(zhì)材料一旦零件失效,就會引起機械損壞。
1.3 工藝性原則
工藝性,指的是材料經(jīng)設計制造后,能順利加工成零件。在實際生產(chǎn)中,部分材料的性能質(zhì)量滿足生產(chǎn)要求,但是加工制造難度大、成本高,這種材料的工藝性就比較差??偨Y來看,材料工藝性能的好壞,決定了加工難度高低,影響車間生產(chǎn)效率和成本造價,提示工作人員加強注意。
需格外注意,在選用高分子的材料時,除要考慮上述原則外,還要考慮周圍光、油、溫度等因素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2 機械工程中材料的選用步驟和方法
2.1 選用步驟
機械工程材料的選擇,不僅重要而且流程復雜,基本步驟如下:第一步,分析零件加工對材料的性能要求,明確零件的各項加工參數(shù),例如剛度、強度、尺寸、穩(wěn)定性等。第二步,確定可選材料的種類,一般分為金屬、陶瓷、高分子、復合材料四個類型。通過對比不同材料的性能,從而確定最優(yōu)選材。第三步,確定材料后,綜合評價材料的性能質(zhì)量,包括外觀、強度、可塑性等。第四步,選擇材料樣本,進行檢測和試驗,確保滿足加工生產(chǎn)需求,避免影響實際生產(chǎn),導致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2.2 選用方法
2.2.1 綜合分析材料的性能指標,全面考量選用原則
在機械工程中,大多數(shù)的機械零件是在各種應力作用下開展工作的,而且每個零件的受力情況也不一樣。因此,材料選用期間應將性能要求作為依據(jù),綜合分析零件磨損、強度、耐腐蝕性、剛度等指標。例如,零件性能應考慮應力種類、受載狀態(tài)等,對于基礎的齒輪而言,由于表面受到的接觸應力比較大,所以需選用能夠進行局部強化的材料,保證表面性能滿足需求。對于蝸桿傳動而言,由于點面間的滑動系數(shù)大,極易出現(xiàn)齒面膠合、磨損情況。為從根本上減小磨損,提高傳動效率,除要保證其潤滑度外,還要對蝸輪的綜合性能提出嚴格要求。由此可見,在對材料進行選擇時,不能側重于某方面,忽視另一方面,必須全面考量材料性能,在滿足力學需求的情況下對經(jīng)濟性、公益性進行考慮。
2.2.2 結合典型零件,類比分析選用方法
第一,箱體類零件。在機械工程中,常見的箱體類零件結構復雜,加工要求高、工作量大。箱體材料、結構的選擇,在減少成本、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鑄鐵價格低、易成形、耐磨性好,故而箱體零件多使用鑄鐵。若情況特殊,也可選用其他材料減輕箱體重量。
第二,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兩種,其破壞形式為變形、磨損、金屬腐蝕、斷裂等。當前,比較常用的黑色金屬為合金鋼、碳素鋼,有色金屬為銅合金、鋁合金,形狀復雜、質(zhì)量輕,要求具備力學性能的鑄件。由于金屬材料具有強度高、硬度高、焊接性能好的特征,故機械制造加工時多選用金屬材料。
第三,機床齒輪。對于機床齒輪來講,在選擇材料時必須保證其耐磨性、切削加工性和疲勞強度良好,若使用中碳鋼表面淬火至低溫回火,可以滿足性能要求;如果將低碳鋼經(jīng)由滲碳后淬火至低溫回火,也能滿足性能要求。
第四,機體類零件。這種零件是機械設備的基本件,設備上的大多零部件都安裝在機體上,有的還在導軌上運行。因為其是整個設備的調(diào)整基準,各部件位置、運動精度,都和本身的精度有著直接關系。由于各零部件功用不同,其形狀也不相同,但是結構存在一定的共性,如重量大、剛性差、尺寸大。
3 小結
綜上所述,在對機械工程中的材料進行選用時,要遵循材料的使用原則、工藝性原則和經(jīng)濟性原則,以此保證機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減少資源消耗。與此同時,還要根據(jù)機械工程實際合理選用材料,充分發(fā)揮材料潛能,提高機械零件質(zhì)量,降低生產(chǎn)成本。
參考文獻:
[1]張露.機械設計中的材料選用淺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7,
25(11):104-105.
[2]MPIF發(fā)布新版本粉末冶金手冊[J].粉末冶金工業(yè),2015,25(06):
71.
[3]科技新書--《貴金屬生產(chǎn)技術實用手冊》[J].黃金,2015,16(03):
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