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荷蘭畫家維米爾創(chuàng)作的一幅描繪少女回眸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經干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游客站在畫前無法走開。這幅畫被稱作”北方的蒙娜麗莎“,夢娜麗莎的微笑服務散發(fā)著一種安靜的神秘感,而這位少女的回眸一瞥,卻仿佛攝取了觀畫者的靈魂,讓人震撼不已。
畫作名稱:《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
畫家:[荷]約翰內斯·維米爾
創(chuàng)作年代:1665年
這兩幅畫中有三處不同,你能找出來嗎?
這兩幅畫中,右邊那一幅是仿制品,有3處與原作不同,細心的你能發(fā)現是哪3處嗎?
(“名畫找不同”)答案見封三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與《蒙娜麗莎》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背景,維米爾在這幅畫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從而表現出很強的三維效果。黑色烘托出少女的形象,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光彩奪目。畫中的少女側著身,轉頭向我們凝望,雙唇微微打開,仿佛要說些什么。少女身穿一件樸實無華的棕色外衣,白色的領口、藍色的頭巾和垂下的淺黃色頭巾布,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維米爾出生在一個畫商家庭,父親去世后便繼承父業(yè)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21歲時,維米爾加入了畫家公會,后來成為了公會的領導人,在當時的畫壇享有一定的聲譽。但由于子女眾多,他的生活十分貧困,有時不得不用賣油畫的錢來抵償債務。在當時,人們并沒有把繪畫當成一種藝術,而只是把其當作一門手藝而已。窮困潦倒的處境迫使維米爾不斷賣畫,作品流散嚴重。維米爾在43歲時因病溘然長逝,從此他的畫作在畫壇銷聲匿跡。直到19世紀50年代,他的畫作被一位法國藝術評論家發(fā)現,這位被埋沒了近兩個世紀的偉大畫家才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
有一位小說家從《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這幅畫作中得到了靈感,撰寫了關于畫中少女的故事,這個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由曾經扮演過“黑寡婦”的著名女演員斯嘉麗來演繹。對比電影劇照和原畫作,你是不是感覺還原度非常高呢?
封二“找不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