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 要:音樂是情感藝術,也是藝術教育的德育載體。音樂教師要善于整合音樂與品德資源,引導學生認識德育價值,體驗德育精神,從音樂中陶冶情操,激發(fā)內(nèi)心的和諧品格。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德育
音樂,用它特有的美妙語文,傳遞著人類最豐富的的情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音樂所蘊含的真、善、美傳遞給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人格更完美,內(nèi)心更快樂。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借助歌曲旋律,調(diào)動小學生的積極情感
小學音樂歌曲旋律簡單、朗朗上口,很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音樂教學中,借助悠揚、歡快的音樂旋律,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緒,為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以一年級《新年好》教學為例,這首歌旋律簡單、質(zhì)樸,很符合小學一年級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這首歌曲的旋律帶動下,學生可以隨著旋律拍手、輕輕晃動自己的身體,全身心地感受音樂學習所帶來的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傳染,進而營造出輕松、自在的氛圍。
除此之外,以歌唱表演《大鹿》教學為例,這是一首具有強烈童話色彩的法國兒童歌曲,旋律明快跳躍、節(jié)奏簡潔,能夠很好地帶動學生的情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跟隨主人公大鹿,走進小兔子的驚魂之旅,體驗大鹿的勇敢、機智、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zhì)。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深切地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進而有利于對其進行積極情感的德育滲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基礎。
如果一個學生在為上節(jié)課的錯題而郁郁寡歡,在為同學之間的小摩擦而悶悶不樂,在為教師的批評而耿耿于懷,那么音樂是最好的排憂方法。在音樂的世界中,小學生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飛翔,可以有效地消除他們的不良情緒,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情緒,進而為接下來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強大的推動力。
二、深挖歌詞背景,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歌頌偉大祖國的歌曲。在教學中,教師要深挖這些歌曲產(chǎn)生的背景,借助背景知識,加深小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從小培養(yǎng)他們偉大的愛國主義熱情。例如,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講祖國的近代史,特別是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充分理解國歌歌詞字里行間滲透的慷慨雄壯,理解當時祖國正遭受外敵入侵、民族危在旦夕,華夏兒女奮起反抗,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wèi)祖國江山的悲壯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歌曲中由三個弦音和三連音節(jié)奏構(gòu)成的號角式音調(diào),更像是在號召學生認真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美好未來不斷奮斗。教師也可以選擇播放相關的抗日戰(zhàn)爭視頻,借助直觀的畫面展示引導學生切身感受到歌曲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民族危機”緊迫感,進而加深他們對祖國革命家的崇高敬意和對來之不易的祖國江山的熱愛、珍惜。
除此之外,在《苗家兒童慶豐收》的歌曲教學中,教師要借助這一音樂,挖掘歌詞背后所蘊含著的苗族民間音樂的美妙和苗族兒童的天真爛漫,通過背景的介紹,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少數(shù)民族的好奇心,對祖國大家庭的熱愛。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實際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學習簡單的苗族代表舞蹈和竹竿舞,在舞蹈中感受苗族人民的熱情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與愛護。
三、借助歌詞內(nèi)容,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懷
將德育蘊含到小學音樂之中,是小學音樂教材編寫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在小學音樂教材的歌曲中,有非常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認真?zhèn)湔n,將這些德育內(nèi)涵以最佳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進而實現(xiàn)對小學生相應的德育滲透。
以《唱給媽媽的搖籃歌》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歌詞中的“親愛的媽媽呀,伏在桌上睡著了,伏在桌上睡著了”“親愛的媽媽呀,夢中正在微微笑,夢中正在微微笑”等進行深挖教學,引導學生體會媽媽生活的勞累和對自己的偉大的愛。借助此歌詞,也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媽媽上班一天,下班后在做什么?有沒有看到媽媽累得睡在桌子上?此外,在歌詞“我把燈熄了,心想變成搖籃搖”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小主人公對媽媽的愛,生怕驚醒媽媽的夢“輕輕”走上前。從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為媽媽做過什么?有沒有幫助媽媽做家務?在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展示歌曲中所描繪的美好畫面,借助“星星”凸顯“夜深”,借助“燈亮”凸顯媽媽的勞累,在直觀的畫面展示和悠揚的歌曲中感受母愛的偉大,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德育。
四、從音樂活動中滲透德育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形式是多樣的,不同的音樂活動可以增進學生對道德的理解與認知。德育本身并非固定,一成不變,而是多種多樣,需要與音樂活動進行有效結(jié)合。小學音樂課堂教育是有限的,教師還要不斷挖掘和整合小學音樂活動,帶領學生從各類音樂課外活動中,一方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另一方面從中感受人格、尊嚴、情感、愛與奉獻。比如,在進行歌唱比賽中,結(jié)合小組歌唱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體驗協(xié)作的價值;在進行舞蹈訓練活動中,面對下腰、不斷的練習,在苦與累中,增強為班集體獲得榮譽的信心。在給敬老院爺爺奶奶進行表演時,從對孤寡老人的關愛,從幫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滲透奉獻精神。
總之,音樂是情感藝術,也是藝術教育的德育載體。音樂教師要善于整合音樂與品德資源,引導學生認識德育價值,體驗德育精神,從音樂中陶冶情操,激發(fā)內(nèi)心的和諧品格。
參考文獻:
[1]諸葛冰潔.即雕即刻復歸于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黃河之聲,2017(4).
[2]孫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