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英
摘 要:國學教育在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塑造學生精神品格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了國學教育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國學;教育;初中語文;教學
國學是指在先秦及諸子百家經典學說基礎上形成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總稱,學術界一般將后期人類歷史中的各類文化都納入了國學范圍。作為我國文明歷史的積淀和民族智慧的結晶,國學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也是民族文化命脈的源泉,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國學典籍一直是備受人們重視和推崇的文化形態(tài),傳播和繼承國學這一經典文化也是歷代文人學士的使命。近年來,語文教育改革使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熱度不斷升高,這也讓國學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初中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承擔著傳承中華文明和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任務,將國學這一經典文化有效融入語文教學并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不僅是基礎教育的現(xiàn)實任務,更是傳承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現(xiàn)狀
當今的初中生生活在一個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社會中,全球化的浪潮使各種外來文化、快餐文化大量侵占了學生的精神世界。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思維、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尚未形成正確、穩(wěn)定的是非觀念和價值觀念,面對紛繁復雜、林林總總的文化形態(tài),他們充滿了好奇,有的學生因此陷于各種新鮮的文化思潮中,甚至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都受到了影響。盡管當前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進行得十分熱烈,但由于國學典籍大都距離初中生的生活較為久遠,很多學生看不到國學文化,對國學教育不感興趣。同時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國學經典也僅限于一些文言文和古詩詞,但由于晦澀難懂,也讓初中生與國學文化漸行漸遠。從語文教師方面來看,國學教育也往往采用照本宣科式的講解,由于一些教師自身的國學素養(yǎng)不高,往往無法引導學生對于國學文化進行深入的探討和解讀,國學教育尚停留在較淺層次,沒有真正抓住國學精髓所在。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國學教育必須立足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使國學經典文化與語文學科相互滲透,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互融合,真正發(fā)揮出國學教育的內在價值。
二、國學教育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積極挖掘國學教育亮點
語文教材是開展國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國學的基礎和起點。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亮點,深入挖掘其中的國學教育價值,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其中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當前的初中語文教材選材豐富、內容廣泛,其中很多古詩詞、文言文都是學習國學的重要內容,同時當代和近代的很多名家名篇,也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價值,體現(xiàn)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品格,對于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塑造學生的精神面貌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善于把握教材中的一些亮點內容,并由此展開來講述,使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滲透于語文教學過程之中。
(二)結合生活,促成國學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學科,國學教育的開展也應當立足初中生的生活實際,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國學、拼讀國學、感悟國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在社會中廣泛流傳的歷史故事、名人軼事、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習慣等學生耳熟能詳的國學內容,使國學教育不漏聲色、自然而然地滲透于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興致勃勃地聽,興致盎然地學,這樣學習國學不再是一種枯燥無味的過程,國學教育也不再是學生和教師的沉重負擔。
(三)拓展閱讀,形成課上課下合力作用
針對語文教材中國學內容相對較少的狀況,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文化典籍,學習更加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在拓展閱讀中,教師可以利用每次上課前的十分鐘,作為課外閱讀的交流時間,讓學生針對自己閱讀的國學典籍進行自由展示,引導學生形成一種學國學、懂國學的濃厚文化氛圍。同時也可以利用課下或課后作業(yè),為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梢允墙Y合課堂學習內容的拓展閱讀,也可以是為學生介紹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相關閱讀資料。通過課上和課下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真正形成國學教育的合力作用,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國學文化的充分
融合。
(四)實踐活動,彰顯國學教育魅力
實踐活動是中學生十分喜愛的一種學習形式和學習途徑。在開展國學教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廣泛參加一些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地接觸中了解國學文化,加深對民族文化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中開設讀書角、開展國學誦讀、情景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自參與中感悟國學文化的魅力,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總之,國學教育不僅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增加學生語言積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塑造學生文化品格的重要載體。對于語文教師來說,要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國學、誦讀國學,積極促進語文教學與國學教育的充分融合,擔負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余代宏.積極融入,形成合力[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成特立.論當今國學教育的系統(tǒng)化及其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