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草 劉志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小班化;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115—01
與傳統(tǒng)的班級教育相比,小班化環(huán)境中一個教師應對的學生更少,教師能夠將更多的精力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次數更多。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近,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為學生人數少,受到教師的關注也更多,從潛意識里面學生會更加注重自己的行為,以防止被教師發(fā)現并批評,因此,在小班化環(huán)境中,學生的課堂紀律更好。當然,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素質不高,害怕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度過高而精神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習的質量。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班化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是學生高效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小班化環(huán)境中,學生和教師接觸更加頻繁,輕松愉悅的氛圍可以使他們的心理放松。實踐證明,只有丟掉思想包袱,學生才能主動自主地鉆研所學內容。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筆者是這樣做的:首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要靠教師“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教師可以利用課間或課余等時間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親密”接觸,或聊天、或活動(打球、游戲、講故事、講笑話等等),同時在活動中不忘適當地建議和引導,使學生“親其師”,從而能“信其道”。其次,適時表揚、鼓勵學生。表揚、鼓勵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尤其在小班化環(huán)境中,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注度更多,適時表揚、鼓勵會使他們體會獲得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重視個體差異,分層施教
學生由于家庭情況、生活環(huán)境、智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個體差異。教師要重視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分層施教。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將學生分為三層,A層是學習水平高、綜合能力強、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B層是基礎較為扎實、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C層是基礎和能力都較差的學生。其次應該對學習內容分層。課本上的內容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沒有據此來安排,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將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除了對學生和學習內容分層,還要對課后作業(yè)和學生的評價進行分層,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并增強學習的信心。
三、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小學數學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因為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可以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和生活密切相關。教學時將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這樣可讓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學習數學知識,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使數學知識生活化,學生會更加喜歡數學。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讓學生上課前一天觀察自己起床、上學、午休、放學的時間,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初步認識時針、分針、秒針。這樣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鐘表就水到渠成,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 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小故事反映了知識點的本質,利用講小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將數學知識的教學寓于小故事中,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避免說教所產生的枯燥乏味。比如,在教學“商不變的規(guī)律”時,教師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花果山水簾洞的猴王給小猴們發(fā)桃子,猴王說:“10個人一餐發(fā)100個桃子?!毙『飩兿由?。猴王接著說:“10個人一天三餐發(fā)300個桃子?!毙『飩儦g呼雀躍。同學們,你們算一算,看一看小猴聰明,還是猴王聰明?學生在本子上算來算去,都認為猴王聰明。然后教師讓學生給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數,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學生通過自己計算,得出商不變的規(guī)律。實踐證明,在情境中學習,不僅學生學得輕松,而且教師教得也輕松。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