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嵩
(蘇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9)
筆者用中西醫(yī)結合分級降階梯療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RE)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30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門診初診患者,均行電子胃鏡檢查確診并分級,并排除其他胃、賁門疾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1~52歲,病程10天~1個月,胃鏡下分級標準按1994年洛杉磯分級標準為A級12例、B級11例、C級7例。
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2003年10月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1]。
采用分級降階梯治療方案。①自擬疏肝降逆溫中湯。藥用青皮10g,陳皮10g,旋覆花10g,柴胡10g,枳實10g,烏藥6g,浙貝母10g,黃連3g,吳茱萸3g,煅瓦楞子15g,海螵蛸15g。惡寒重酌情加桂枝10g,干姜10g,高良姜3g,水煎,每天1劑,早晚飯后分服。②西藥分級給予雷貝拉唑(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R1.雷貝拉唑20mg,日2次;R2.雷貝拉唑10mg,日2次;R3.雷貝拉唑10mg,日1次。
分級降階梯方案
治愈:胸骨后或劍突下燒灼、疼痛感、反酸、反胃、吞咽困難感等臨床癥狀消失,胃鏡復查提示食道黏膜光滑,充血、水腫、糜爛或淺表潰瘍均消失,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無胃鏡復查結果,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有效:臨床癥狀消失,無胃鏡復查結果,或胃鏡復查提示食道炎癥消失,隨訪3個月內病情反復發(fā)作1~2次,但用中藥治療仍然有效。無效:臨床癥狀未消失,或復查胃鏡食道充血、水腫、糜爛或淺表潰瘍仍然存在(無論分級是否改善),或停雷貝拉唑后癥狀即再次發(fā)作,用中藥無效。
治愈7例,顯效20例 ,有效3例,無效0例??傆行?00%,短期復發(fā)率10%。
在跟師南京市中醫(yī)院金小晶教授期間,受導師啟發(fā),發(fā)現(xiàn)反流性食管炎多有“寒”象,而純熱之像少見,其或為“四逆”之手足寒,或為水火不濟之“上熱下寒”,或為中焦陽虧之脾胃虛寒,同時可夾有上焦?jié)瘛?,遣方用藥在疏肝降逆之時,加入溫通、溫中之品,臨床療效顯著,復發(fā)率低。疏肝降逆溫中湯在四逆散降逆、左金丸制酸、烏貝散保護胃黏膜基礎上加入溫通降逆藥青皮、烏藥、旋覆花,制酸藥煅瓦楞子,上熱下寒加桂枝溫通平?jīng)_,中焦虛寒加干姜、良姜溫中散寒。方中黃連一味獨寒,配吳茱萸制酸,重用可清上焦?jié)駸?,少佐防溫燥太過,配桂枝清上溫下,并濟水火。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劑直接抑制胃酸、保護黏膜、中和胃酸都有較好之效,然而預防復發(fā)效果欠佳。
中西醫(yī)結合分級降階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兼顧內鏡下RE嚴重程度和疾病不同治療階段,可以減少PPI使用量,快速緩解癥狀,降低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