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磊強,吳 炬,龐 波,尹 玲,王立云
(1.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8;2.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07)
塵肺是職業(yè)病中最常見、發(fā)病率高、危害較嚴重的一種,系長期接觸生產(chǎn)性粉塵引起的肺組織纖維化病變,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筆者用益肺蕩塵合劑佐治塵肺病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職業(yè)病防治中心診治患者,均為男性,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中途脫落1例。觀察組矽肺35例,煤塵肺21例,電焊塵肺2例,鍋爐塵肺2例;年齡60~70歲,平均(70.13±7.18)歲;Ⅰ期塵肺40例,Ⅱ期16例,Ⅲ期4例;對照組矽肺40例,煤塵肺19例;年齡62~75歲,平均(70.00±6.11)歲;Ⅰ期塵肺39例,Ⅱ期18例,Ⅲ期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最新《塵肺病診斷標準》(GBZ70-2009)[1]制定。有可靠吸入粉塵接觸史。氣短為早期癥狀,多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病情進行性加劇,則出現(xiàn)呼吸困難。全身癥狀有乏力、食欲不振、盜汗、失眠等。疾病早期常無陽性體征。①壹期塵肺:有總體密集度1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至少達到2個肺區(qū)。②貳期塵肺:有總體密集度2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超過4個肺區(qū);或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達到4個肺區(qū)。③叁期塵肺:有下列3種表現(xiàn)之一:a有大陰影出現(xiàn),其長徑不小于20mm,短徑不小于10mm;b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超過4個肺區(qū)并有小陰影聚集;c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超過4個肺區(qū)并有大陰影。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醫(yī)診斷學》[3]。屬肺燥失潤,痰瘀阻肺,氣陰兩虛證。
納入標準:符合塵肺病診斷和中醫(yī)辨證標準,年齡18~8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其它肺部類似疾病,合并有活動性肺結核、肺癌及嚴重肺部感染及心衰和嚴重胃腸道疾病,有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
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以胸悶,憋氣,咳嗽,咳痰,胸痛,氣短,喘息,神疲乏力等主要4項作為分級量化,根據(jù)病情輕重將每項分為4級進行量化記分, 0=無,1=輕度(有時),2=中度(經(jīng)常),3=重度(持續(xù))。舌脈表現(xiàn)不計分,只作為中醫(yī)辨證施治的參考診斷指標記錄。
兩組均抗感染、排痰、吸氧、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加用益肺蕩塵合劑。太子參20g,麥冬15g,桔梗10g,浙貝母12g,法半夏10g,丹參15g,地龍10g,蘇子12g,款冬花15g,金蕎麥30g,瓦楞子15g。氣虛明顯加黃芪,陰虛明顯加生地、沙參,痰濕重加陳皮、茯苓,瘀血明顯加紅花、桃仁。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分2次口服,3個月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服用中藥期間忌魚腥油膩。
FEV1%、FEV1/FVC%、DLCOSB%及血氣分析。
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時間、程度等。
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臨床控制: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其它客觀檢查指標基本正常,療效指數(shù)大于等于90%。顯效: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其它客觀檢查指標基本正常,療效指數(shù)60%~89%。有效:癥狀和體征有所減輕,其它客觀檢查指標有改善,療效指數(shù)30%~59%。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變或加重,其它客觀檢查指標未改善,療效指數(shù)小于30%。
觀察組臨床控制2例,顯效13例,有效3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6.67%。對照組臨床控制0例,顯效8例,有效39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9.6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咳嗽 2.43±0.5 1.08±0.33*△ 2.31±0.46 1.15±0.36*咳痰 2.07±0.48 0.85±0.4*△ 2.00±0.42 1.03±0.32*氣短 2.58±0.53 1.2±0.44*△ 2.56±0.62 1.47±0.54*胸悶 1.83±0.72 0.52±0.5*△ 1.66±0.82 0.69±0.59*胸痛 0.27±0.52 0.02±0.13* 0.15±0.36 0.05±0.2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FEV1 67.48±1.02 70.68±1.17*△ 68.1±1.11 70.15±0.93*FEV1/FVC 68.48±1.79 71.13±1.4*△ 68.27±1.14 70.27±1.17*DLCOSB 67.20±0.73 69.13±0.74*△ 67.17±0.81 68.56±0.87*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PCO2 51.23±11.32 41.23±10.03*53.75±13.19 42.24±10.46*PO2 52.65±9.43 72.48±4.88*△ 54.61±9.40 71.69±4.98*PH 7.38±0.04 7.42±0.03* 7.36±0.06 7.41±0.03*SPO2 84.37±5.38 92.95±2.22*△ 84.17±5.43 91.39±2.26*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塵肺病是長期吸入生產(chǎn)性粉塵,引起肺部廣泛結節(jié)性纖維化為主的疾病,迄今尚無特效藥物根治。塵肺病屬中醫(yī)“肺萎”、“肺痹、“虛勞”等范疇。病機為痰瘀互結,氣陰兩虛。益肺蕩塵合劑方中太子參微苦,甘平,功擅補氣健脾、生津潤肺?!侗静菥V目》曰其“治氣虛,肺燥,消水腫,化痰止咳”。其藥力平和,以清補見長,具有益氣不升提、生津不助濕、扶正不戀邪之效。麥冬甘寒,歸心、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本草匯言》謂其治“或肺熱肺燥,咳聲連發(fā),肺萎葉焦,短氣虛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虛勞客熱,津液干少”,實乃“清心潤肺之藥”。桔梗苦、辛,平,歸肺經(jīng),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侗静菝绍酢吩黄洹伴_胸膈,除上氣壅…逐肺熱,住咳,下痰,治肺癰排膿”。浙貝母苦甘、微寒,養(yǎng)陰清熱、化痰止咳、散結消腫。研究發(fā)現(xiàn)浙貝母所含生物堿[5,6],在不抑制呼吸中樞的同時發(fā)揮抑制咳嗽中樞的作用,還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減輕氣管、支氣管痙攣,改善通氣狀況,并能增加氣管腺體組織分泌,使痰液黏度下降,從而達到鎮(zhèn)咳、平喘、祛痰作用。法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消痞,與浙貝母相配,一清一溫,加強化痰止咳之功。蘇子苦、辛、溫,止咳平喘、降氣化痰,《本經(jīng)逢原》曰其“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與桔梗相配,宣肺降氣,加強止咳化痰的作用。丹參苦、微寒,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本草匯言》謂“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diào)經(jīng)順脈之藥也”。研究表明,丹參所含丹參總酚酸具有抗氧化活性及抑制成纖維細胞分泌膠原蛋白,對小鼠肺泡炎、肺纖維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施昌禮等[8]研究發(fā)現(xiàn)丹參能減少兔矽肺模型肺組織中羥脯氨酸的含量,延緩肺組織纖維化的進展。地龍祛瘀通絡、平喘利尿,與丹參相配可加強祛瘀通絡之功,與蘇子相配則降逆肺氣、平喘止咳??疃ㄏ職庵箍然担芯堪l(fā)現(xiàn),乙醇提取物有鎮(zhèn)咳作用,乙酸乙醇提取物有祛痰作用,醚提取物小量略有支氣管擴張作用,醇、醚提取物有呼吸興奮作用。金蕎麥清熱解毒,活血化痰,祛風除濕。瓦楞子歸肺、肝、胃經(jīng),化痰軟堅、化痰散結、制酸止痛。全方以益肺養(yǎng)陰、疏通肺絡為主,既可宣肺潤肺又可化痰祛瘀,以達到益肺蕩塵之效。
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加用益肺蕩塵合劑治療塵肺病可減緩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