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2014年1月7日的《株洲晚報》上,刊登了一篇二年級孩子的作文———
我們這一家非常忙,天天都要走半個小時的路去看望中了風的奶奶,在那里教奶奶背唐詩,幫奶奶做完運動后,再走半個小時的路回到家里。
文章的作者名叫馮靖哲,是我的兒子。而文中所寫之事,則起于六年前。
2012年10月,婆婆不慎摔倒后導致腦中風。這次中風,婆婆基本喪失了行動能力和語言功能,只能臥病在床。
我和老公是雙獨家庭,照顧雙方父母的責任一直由我倆承擔。我倆都是上班族,婆婆中風,意味著老公和我需要擠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她。我倆約定好,每晚由我在醫(yī)院里陪護,喂飯、如廁、擦身、按摩……大夏天里,我愣是沒讓婆婆身上長出褥瘡。
出院后,婆婆半邊身子仍舊不能動??粗鞠矚g照顧人的婆婆,變得離不開別人的照顧;曾經(jīng)愛干凈的人,卻常??诮橇飨?、大小便失禁,我們決心尋找另一種可能。
抱著這樣的信念,我和丈夫四處求醫(yī),不僅查閱了大量腦梗死、癱瘓的醫(yī)學資料,還學著每天幫婆婆按摩全身。
因為我的腰傷比較嚴重,所以每次給婆婆按摩和被動訓練完,都是汗流浹背、疼痛難忍,我知道,這是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又復發(fā)了。我咬牙忍住,每天堅持,不讓婆婆擔心。經(jīng)過精心治療,全身癱瘓半年多后,婆婆終于一點點好了起來,甚至能蹣跚走動,而右臂也開始恢復知覺。
從此,每天我們夫妻倆就會帶著老人在小區(qū)里散步,工作日是丈夫,周末是我,每次差不多要走一個半小時,從不間斷,風雨無阻。
在此期間,兒子馮靖哲則每天陪著奶奶說話,耐心教她背唐詩,學寫字,數(shù)數(shù)唱歌。聽說梳頭對奶奶的腦部恢復有好處,靖哲就坐在床上,邊跟奶奶聊天邊給奶奶輕輕地梳頭。天氣晴好的時候,還會跟我們一起,用輪椅帶著奶奶曬太陽,看油菜花,去街上逛逛。
上小學的馮靖哲學會了照顧奶奶??吹絻鹤訉ζ牌胚@樣孝順,我想起當年他還是嬰兒時,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奶奶一直堅持在和他說話。到他咿呀學語時,就溫柔地笑著教他背古詩,教他說家里每個人的名字,教他唱兒歌:“小松樹,快長大,綠樹葉,新枝椏……”如今,“小松樹”已經(jīng)長大,不僅學會了照顧奶奶,在他幼小的心靈中,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敬之花,也正悄然開放。
馮靖哲四年級時,又寫了一篇文章《藏在拐杖里的愛》:
愛,藏在拐杖里,變成一地愛的花瓣,一片片揉進我的心波,從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出發(fā),給窗前的茉莉灑點月光,給奶奶的心上增添溫暖。
看到馮靖哲的文章,我又想起了我們一家這幾年的經(jīng)歷。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說,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就是說孝貴在樸實,不加粉飾;孝貴在真誠,源自內心;孝貴在堅持,持之以恒。
我想,正是我們夫妻倆的行為,給了兒子最好的示范,讓他在日積月累中漸漸明白了“孝”之道。
(作者單位:株洲市八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