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積忠 朱世彥
摘要:學會寫說明文,最有效的方法是精讀典范作品,并以所讀作品為藍本仿寫。先讓學生從閱讀典范說明文中掌握說明文的一些基本特點,如說明文的語言、順序和方法等,然后以所學課文為“例子”,指導學生仿寫,仿擬定題目,仿說明方法,仿順序和結(jié)構(gòu),仿語言文字,從而達到學會寫說明文。
關(guān)鍵詞:說明文;閱讀;寫作
說明文的閱讀與寫作,是作為一個初中生必備的技能之一,也是《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初中階段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現(xiàn)行的初級中學教材,無論是哪個版本,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典范說明文供大家學習。不僅如此,生活中的說明文更是隨處可見。我們不論購買哪一種商品,幾乎都有說明書供你閱讀。因此,學會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在生活中也同樣重要。
說明文是一種介紹事物的具體狀貌、性能品質(zhì)、功能作用或闡述言明事物道理的一種文體。我們把介紹事物的具體狀貌、性能品質(zhì)、功能作用一類的文章,稱之為實體說明文;把闡述言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稱之為事物說明文。學會通過閱讀學會說明文寫作,最主要的是把握好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其次還要把握好說明文的語言。
為了把事物的具體狀貌、性能品質(zhì)、功能作用等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物的道理闡述明白,就必須學習和使用相應(yīng)的說明方法。我們在閱讀中常見的說明方法有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列數(shù)字、作比較、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畫圖表等。任何一篇說明文的寫作,都不只是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就能完成,而是綜合運用了多種多樣的說明方法才完成的。我們在閱讀說明文的時候,要特別留心和學習這些常見說明方法的使用。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綜合運用了許多種說明方法,而且每一處都運用得極為恰當。作者一開始就用打比方的方法給我們介紹了石拱橋的形狀,說石拱橋的橋洞呈弧形,像虹;然后又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先介紹中國古代石拱橋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說明了石拱橋的堅固耐用;后介紹旅人橋建成的年代,給讀者交代了旅人橋可能是一座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歷史悠久”這一特點。在詳盡說明石拱橋的一系列特點的時候,作者則采用舉例子的方法,先后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典型予以說明。在對趙州橋進行單個說明時,文章綜合運用了打比方、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給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最古”歷史、“雄壯”形態(tài)以及“制造奇特”;在對盧溝橋說明時,則采用了下定義、摹狀貌、引用、作詮釋、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給我們介紹了盧溝橋的宏大規(guī)模、堅固性、美麗以及聞名世界的歷史。介紹完這兩座幾百年來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石拱橋后,作者又從“例子”回歸到整體,從特殊回到一般,分析了我國石拱橋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最后再次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向我們介紹了“解放后”我國修建的石拱橋,說明了“我國橋梁事業(yè)的飛躍發(fā)展”。
說明要有順序。順序混亂,會使人難以理解。最好的說明順序,就是最讓人好懂的順序。說明文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空間、結(jié)構(gòu)以及邏輯等順序。時間順序如黃傳惕的《故宮博物院》一文,作者以一個游客的身份,按照游覽者的行蹤路線,即時間上的先后順序,走到哪里,介紹到哪里。讀完文章,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仿佛跟著導游游覽了一次故宮一樣??臻g順序則如《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文,作者對整個碑身是按照方位順序一一介紹的,先是正面、背面,然后是西面、東面,這樣的安排主次分明,有條不紊。邏輯順序則如劉兵的《死海不死》一文,作者先是介紹了死海的地理位置,指出死海得名是因為死海海水中沒有魚、沒有蝦,甚至“海邊也寸草不生”;“死海不死”則是因為即使不會游泳的人進入死海中也會一直在水面上漂浮著,不用擔心會被淹死,這是先說明了“現(xiàn)象”,然后,作者從“現(xiàn)象”進入“本質(zhì)”,從浮力、死海的形成過程等方面分析了死海成因,從而讓人對死海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結(jié)構(gòu)順序如前面提到的文章《中國石拱橋》一文,作者先是總說,告訴讀者中國石拱橋總特點是“形式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然后分說,先后分別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即把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代表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總特點。還有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一文,文章采用的也是總分式結(jié)構(gòu)順序。因為這篇文章要說明的不是某一個蘇州園林的具體特征,而是蘇州這一城市各個園林的共同特征,所以文章一開始就用一句話交代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務(wù)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边@是全文的中心句,總領(lǐng)全文,是總說部分,讓讀者一下子就記住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和總的特點:圖畫美。接著,作者指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設(shè)計者在亭臺軒榭的布局上講究,在假山池沼的配合上講究,在花草樹木的映襯上講究,在近景遠景的層次上講究。作者抓住這四個“講究”,從這四個方面對蘇州園林總的特點予以一一說明,這是分說。這樣的結(jié)構(gòu)順序,使文章層次脈絡(luò)清楚,結(jié)構(gòu)框架井然,重點中心突出,說明語言清楚明白。
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是緊密聯(lián)系的。閱讀說明文時,我們要特別注意學習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說明順序的恰當安排以及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課文是學生最好閱讀范例,也是學生寫作最便捷的借鑒范例。讀完一篇說明文,讓學生習作同類型的說明文,進行仿寫練習,在仿寫中注意應(yīng)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從而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學會寫說明文,這也算是一種作文的捷徑吧!
參考文獻:
[1]顧振彪.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M].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顧振彪.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M].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陳積忠,朱世彥,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