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100云南省玉溪市中醫(yī)醫(yī)院治未病科
高尿酸血癥(HUA)是指正常嘌呤飲食狀態(tài)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或女性>357 μmol/L[1]。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飲食結構有關的HUA的發(fā)生率也有上升趨勢。多項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結果證實,HUA與高血壓、冠心病、心房顫動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死亡率密切相關[2-4]。目前,臨床上針對HUA無特效療法,多年來我們應用彝藥祛濁湯治療HUA,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收治無癥狀性高尿酸血癥患者120例,符合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制定的HUA診斷標準,且對肝、腎功能不全者予以排除。依就診先后順序按隨機分組方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60例,男55例,女5例;年齡22~59歲,平均(42.5±4.2)歲。對照組60例,男57例,女3例;年齡23~60歲,平均(43.2±5.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合理控制飲食,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量,嚴禁煙酒。治療組口服彝藥自擬湯,方藥組成:土黃芪20 g,九子20 g,掉毛草15 g,白花丹10 g,麻疙瘩10 g等。1劑/d,機煎3袋,1袋/次,3次/d,療程為20 d。對照組口服苯澳馬隆(立加利仙)片,1片/次,口服,1次/d,療程為20 d。觀察兩組肝、腎功等指標及不良反應。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效果判斷通過檢測患者體內血尿酸水平來判定,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5]。①顯效:治療后患者血尿酸水平恢復正常,下降幅度>30%。②有效:治療后血尿酸降低10%~30%。③無效:治療后血尿酸下降<10%,甚至無變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安全性指標:對照組用藥后出現(xiàn)血白細胞計數(shù)下降1例,胃腸道反應7例。治療組用藥后未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酸比較(±s,μ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酸比較(±s,μ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0 526.4±93.12 405.32±102.31#治療組 60 534.3±85.24 386.6±102.21#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HUA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方式的改變,HUA患病率正呈逐年增長趨勢,呈現(xiàn)出高發(fā)病率、發(fā)病趨于年輕化、沿海地區(qū)發(fā)病率高于內地的流行趨勢。因此,對于HUA應加強早期預防和治療,同時應積極治療與HUA密切相關的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等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
現(xiàn)代醫(yī)學目前治療HUA多使用抑制尿酸合成(如別嘌醇、丙磺舒、非布司他等)和促尿酸排泄(如苯溴馬隆等)兩大類藥物。但這些藥不良反應較多,且停藥后血尿酸水平易反彈,患者長期依從性不佳[6]。
HUA在痛風發(fā)作前臨床癥狀多不明顯,屬中醫(yī)學“未病”或“伏邪”;當并發(fā)關節(jié)炎時,可歸入“痹證”“歷節(jié)”等范疇。國醫(yī)大師朱良春教授認為本病與中醫(yī)文獻中廣義的痹癥有別,首次提出“濁癖痹”之名[7],認為HUA屬于“濁癖痹”,病變臟腑在脾、腎,病理因素為濕濁與癖滯。
我們使用的彝藥自擬湯中土黃芪性味甘淡涼,可祛風除濕、活血補氣;九子性味苦、微辛平,可祛風除濕;掉毛草性味苦、澀、寒,可舒筋活血,祛風除濕;白花丹性辛溫,可通經活絡、止痛;麻疙瘩性辛溫,可通經活絡、止痛。全方具清熱利濕、通經活絡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后兩組血尿酸比較有下降,但治療組降幅高于對照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說明彝藥自擬湯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安全性明顯優(yōu)于苯溴馬隆。
綜上所述,彝藥祛濁湯治療本病,療效顯著,且具有明顯的安全性。該方法用藥較單純,且藥材來源均為本地生產,其生長環(huán)境獨特,生理活性強,無污染。對豐富民族醫(yī)藥的使用,為臨床上尋找安全、有效的降尿酸藥品提供依據(jù)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