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天 關俊博
“大同”思想是兩千多年前儒家經典《禮記》中提出的?!熬酆闲浴保ě悃唰咬唰猝擐唰悃洄睿┧枷胧?9世紀俄羅斯哲學家霍米亞科夫提出的一個有代表性的哲學概念。本文通過對比分析中國“大同”和俄羅斯“聚合性”思想,旨在尊重中俄兩國文化差異,促進中俄兩國文化交流。
一、“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是儒家經典《禮記》中提出的。作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在《禮記·禮運》中勾畫了一個美妙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可以多方面理解為天下為公的社會制度,生產資料全民公有;在管理體制上選賢與能,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德才兼?zhèn)涞娜酥卫硖煜拢辉谌穗H關系上講信修睦,倡導人人平等,互相友愛,沒有等級差別,沒有剝削壓迫,社會關系高度和樂融洽;有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各得其所;在社會道德上人人為公,品德高尚,大公無私,集體至上;在勞動態(tài)度上各盡其力,社會分工明確,男女有別,各司其職;人人反對浪費財物,熱愛勞動,各盡其力;社會秩序和諧,國家至上,社會穩(wěn)定,安定團結,沒有丑惡現象。
二、“聚合性”思想
“聚合性”(соборность)是俄羅斯宗教哲學中最重要最特別的概念之一,是俄羅斯哲學家霍米亞科夫在19世紀初最早制定和論述的。聚合性的含義是具有共同信仰的俄羅斯東正教徒,在保持個性的基礎上達到同一。聚合性思想具有“統(tǒng)一性”、“愛”和“自由”三個突出的特征。統(tǒng)一性是指在聚合性思想的影響下,按照俄羅斯的民族思維,社會制度是首腦尊重并聽取自由表達意見的人民的共同聲音,標準的土地耕種和經營方式是村社,社員自主地放棄自己部分權利以利于正在成長的子孫后代;就連東正教教會本身,也是一致統(tǒng)一的教會。體現了統(tǒng)一性原則,即廣義的集體精神- 個體聯合在一起克服困難,相互幫助。愛是指滲透在上帝對其所創(chuàng)造的實體世界的恩賜中,同時愛又滲透在整個世界對上帝的永恒的追隨中。因此,愛與團結高于一切,“彼此相愛”是聚合性的根本特性。此外,聚合性不是“強制同一”,而是“多樣統(tǒng)一”。正如別爾加耶夫所說:“東正教只能靠自由來維持,只有在自由基礎上,才能保持東正教對天主教和其他宗教的相對優(yōu)點?!比w信徒靠著共同的信仰自愿地、自由地統(tǒng)一在教會這個有機體,而不是靠外在權威實現統(tǒng)一;同時,這個有機體并不清除信徒的個性,體現了巨大的包容性。
霍米亞科夫認為,聚合性是一種完整性、內心的充實性、多樣性以及由愛的力量統(tǒng)一起來的自由和有機的統(tǒng)一體。
三、“大同”與“聚合性”思想的對比分析
當今世界人類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經濟危機、能源短缺、核戰(zhàn)爭恐怖、資源危機、生態(tài)危機、人類的精神道德危機等等,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近年來,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這是一種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利益,在謀求本國發(fā)展時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tài)的全球觀。俄羅斯的“聚合性”思想在于凈化人的心靈,追求美好的愛與善的生命家園,帶著民族使命感和拯救世界的自覺意識,力求架起全人類愛的橋梁。將“大同”和“聚合性”思想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二者的相近之處:(一)都強調社會成員應彼此相愛,互幫互助;(二)都渴望社會和諧有序發(fā)展;(三)都反對西方個人主義,強調集體主義價值觀;(四)都順應本國民意,體現了民本思想。
對“大同”和“聚合性”思想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二者的不同之處:
(一)時空的維度不同?!按笸彼枷氘a生于兩千多年前,時間上遠早于與“聚合性”思想??臻g上儒家大同思想影響了整個東亞儒家文化圈;(二)產生的文化土壤不同。“大同”思想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農耕社會文明,當時人們對于天文和地理的認識是有限的。“聚合性”思想是以信仰東正教為前提的根植于西方宗教文明的基礎之上的思想。
四、結語
中國的儒家文明與俄羅斯的東正教文明是世界文明體系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中國儒家文明與俄羅斯東正教文明之間的對話,促進文明與文化的多樣性,防止“文明沖突”是中俄關系未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內涵。
中國的儒家文明以集體主義為基礎,崇尚群體利益,注重自身修養(yǎng),主張秩序和服從,倡導直觀意象思維,處世中庸與天人和諧。俄羅斯的東正教文明在起源上與西方文化有著密切聯系。但千年前的基督教分裂又使俄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分道揚鑣。它批評唯理主義及其派生的單純物質文明,倡導精神的整體性。認為人的內在自由優(yōu)于外在的必要性,反對個人主義,宣揚民眾的聚合性。
中俄兩國文化既有獨特的文化特質與價值觀,也有諸多共同之處。這些共同之處體現在各自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在21世紀全球化的背景下強調文化的多樣性。中俄兩國既反對文化霸權主義,也反對文化孤立主義。在充分吸納外來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繼承和發(fā)揚自己豐富、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催發(fā)和培育新的文化,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因此,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基礎上,倡導和推動儒家文明與東正教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以求共同進步是維護歐亞大陸穩(wěn)定、促進中、俄兩國國家利益實現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