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12)
本文選取2016年1月 - 2017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80例危重癥患者中,發(fā)生護理安全事件的危重癥患者55例,以及急診外科相關的20位護理人員,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對影響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具體研究結果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急診外科發(fā)生護理安全事件的55例危重癥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23-89歲,平均年齡(61.9±5.7)歲?;颊叩募膊☆愋椭饕悄X外傷、突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多發(fā)外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昏迷及休克等。護理安全事件主要是:誤吸、墜床、引流管道脫落、留置針脫落、呼吸心跳驟停等。急診外科20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3-49歲,平均年齡(32.7±5.2)歲,從事護理的工作時間為3-30年,平均護理工作時間為(17.4±6.2)年;其中,具有本科學歷的護理人員為7人,大專學歷的護理人員為11人,中專學歷的護理人員為2人。職稱:護士3人,護師13人,主管護師及以上4人。
1、55例危重癥患者在入院后,均嚴格按照醫(yī)囑、搶救流程、護理制度等進行護理。安排專人收集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并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根據(jù)分析結果、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和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對策
2、采用醫(yī)院自制調查問卷,對20名護理人員的護理基礎理論、操作技能、職業(yè)素質等進行調查。由專人向護理人員講解調查問卷條目和填寫注意事項,講解時態(tài)度客觀、中立,不使用引導性詞語。護理人員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獨立、自主地填寫問卷,根據(jù)導致護理安全事件的因素重要程度進行選擇。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信息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文中涉及的所有計量資料均采用(±s)來表示,并對其進行t檢驗;所有計數(shù)資料均采用(%)來表示,并對其進行 檢驗。如果P<0.05,則表示比較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危重癥患者的性別、年齡、合并基礎疾病、就診時間、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等各項資料,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各項因素中,合并基礎疾病、就診時間、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是否平穩(wěn),是影響急診外科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的主要因素。見表1所示。
表1 危重癥患者自身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
根據(jù)20位護理人員填寫的調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急診外科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大是導致護理安全事件的最重要的因素(55.0%),其次是護理知識與技能不足(50.0%),法律意識淡薄(40.0%),護理文件書寫不規(guī)范(30.0%)。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患者方面,合并基礎疾病、就診時間、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是否平穩(wěn),是影響急診外科危重癥患者護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在護理人員方面,心理壓力大是導致護理安全事件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護理知識與技能不足,法律意識淡薄,護理文件書寫不規(guī)范。
針對以上得到的分析結果,護理人員應制定合理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降低醫(yī)療糾紛。第一,在危重癥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立即向患者或陪同人員了解患者的病史、疾病情況等,全面掌握患者的情況,同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一旦出現(xiàn)生命體征異常變化,立即報告醫(yī)師進行處置。打開床擋、根據(jù)患者情況合理使用約束帶等,避免患者發(fā)生墜床風險,加強引流管道的護理,及時清理氣道、吸痰等,避免患者發(fā)生誤吸或窒息。第二,醫(yī)院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教育培訓,以及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疏導,使其能以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來應對危重癥患者護理工作,避免產(chǎn)生心理壓力。醫(yī)院也要重視護理人員的法制教育工作,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培訓學習類似《護士條例》的相關性法律法規(guī),并將學習與考核結果納入到績效考核中。第三,規(guī)范護理文件的書寫。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文件的培訓,增強護理人員真實、準確、完整、連續(xù)記錄護理文件的責任感,以提高護理文件質量。
綜上所述,急診外科護理安全對于危重癥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中,必須要加強護理安全因素分析,以患者為本制定有效護理對策,以確保危重癥患者安全,并為下一步臨床搶救治療打下基礎和爭取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