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爭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對作文有著極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當前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害怕作文、討厭作文,寫作時無從下筆,提筆忘詞,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詞匯量缺乏,看課外書較少,沒有留心周圍的事物和身邊的生活所造成的。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寫作困境,讓學生在寫作時有話說,有內(nèi)容寫,是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F(xiàn)就自己的具體做法談幾點淺見:
一、細心觀察 獲取材料
材料是作文內(nèi)容充實的前提,好的材料自然是來自我們身邊的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所以我在平常要求學生要留心周圍的事物,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讓他們從身邊平常的人和事發(fā)現(xiàn)一些使自己心動的東西,養(yǎng)成多看、多聽、多想、多問、多記的習慣,隨時收集作文素材。比如,指導學生寫出場面熱火朝天的《記一次勞動》,我要求他們寫清勞動的整個過程,注意場面描寫,再抓住個別勞動表現(xiàn)比較突出的同學寫清楚;還有課外活動后寫出生動有趣的丟手帕活動等。寫得多了,學生積累的生活素材也就越來越多。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大量積累素材,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有意義的事,只要孩子多留心,良好的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就能慢慢養(yǎng)成。
二、留心生活 積累素材 做到言之有物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實踐,作文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葉圣陶老先生有一句話:“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作成什么樣的文章”。喜愛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我在平時就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活動,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各種寫作材料。比如,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舉辦辯論會、演講比賽、故事會等,讓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找到寫作的材料。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我們學校后邊大約一千米的地方有一梨園,春天梨花盛開,我就帶領學生觀賞梨園,告訴他們此行的目的,需要重點觀察的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一篇描寫景色的文章。由于此次活動目的明確,觀察有側(cè)重點,所以同學們寫起作文都覺得有話說,有內(nèi)容寫,真正做到言之有物,作文質(zhì)量較之以前也有所提高。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有很大提高。
三、從閱讀中積累語言素材
閱讀是收集資料最好的方式,農(nóng)村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diào),知識面狹窄,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作文材料,只靠直接來源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間接資料的來源。我在班里開設圖書角,成立了閱讀興趣小組,消息一傳出來,學生都踴躍獻書,經(jīng)班委會審核,質(zhì)量較高的書就留下來由班長統(tǒng)一保管,借書的同學要定時借按時還,不毀壞書籍,保證在一周內(nèi)看完,并把自己感覺好的詞語、句子、段落摘抄在筆記本上。利用每周四下午第三節(jié)課開展優(yōu)美句子大比拼活動。起初有大約一半的同學不想?yún)⒓?,覺得看書還帶有任務,是個負擔。不過我一直沒放棄,盡量每次都把這項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時間長了,在已參加學生的帶領和影響下,以往不愿參加的同學也漸漸地加入這項活動中。學生由剛開始的被動借書到主動借書,由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F(xiàn)在已有不少的同學在習作中不時地出現(xiàn)自己收集到的好詞佳句,其寫作水平也有一定程度地提高。在學習《可愛的草塘》一文時,我著重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描寫草塘優(yōu)美的片段,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并要求學生進行模仿練習。一位學生寫道:寺廟前有一個圓形的池,池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池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小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池水里,顯得更綠了;花兒倒映在清凌凌的池水里,顯得更紅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池水里,顯得更更白了。這樣仿寫很精彩,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學生真正感受到讀書的樂趣,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從而豐富了他們的語言材料。
四、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動起筆來
大多數(shù)老師一直這么認為,語文課上不可以讓學生動起筆來,尤其是上公開課,讓學生動筆氣氛就會不活躍。原來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語文課就是語文課,讓學生寫多不合適,再說又寫些什么內(nèi)容呢?寫作是作文課上的事。幾年前我看了《小學語文教研》上的一篇文章《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動起筆來》,于是我也嘗試著讓學生動筆寫,從剛開始的寫學習文章后的感受到創(chuàng)設情境寫話,再到續(xù)寫課文、縮寫課文。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寫話效果更佳,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寫作水平確實有些進步,這才徹底地改變了我的認識,從那以后我一發(fā)而不可收,我經(jīng)常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動筆寫作,久而久之,學生寫作水平提高了。自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就由剛開始的被動寫到后期的主動寫。情境小習作已成為我們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劑” 。
五、勤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擔任了小學畢業(yè)班語文教學,深感語文教學的困難,尤其是作文教學,教什么?怎么教?是急待解決主要問題。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年,我對作文教學的概念一直是模模糊糊,一到作文課我就從心底里感到害怕,真是舉步維艱,步步為營,不知如何進行教學。為此,我也請教不少的老教師,想從他們的身上汲取點養(yǎng)分,誰知他們也很茫然,也不知道作文課到底該怎么上,一直也是漫無目的地應付著。我從心底里意識到長此以往是確定不行的,和誤人子弟沒什么兩樣。為此,幾年來我就經(jīng)常上網(wǎng)觀看名師作文示范課,多聽有關于名師的作文講座。近幾年,我有幸到上海和揚州參加兩次作文研討會,近距離觀看名師教學,同專家面對面交流,再加上經(jīng)常上網(wǎng)查閱,我終于豁然開朗,這才明白原來作文教學并不難,其實就是我們戰(zhàn)勝不了自己的心理,老覺得作文教學盛氣凌人、高不可攀。從此,我對作文教學就不是那么擔心了,上起作文課也不像以前那樣喝白開水了,感覺有點味道了,學生也慢慢喜歡我的作文課了,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明顯地提高。
總而言之,在作文教學中,做為我們一線老師要從豐富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入手,學生有了豐富的寫作材料,才會覺得有話說,有內(nèi)容寫,從而樂意去寫,主動去寫,真正體味到作文的興趣所在。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好的習作習慣也慢慢養(yǎng)成了,寫作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