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良好進餐習慣是指幼兒能獨立進餐,以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用餐坐姿,用餐時間,不挑食不搶食等良好習慣。及時為幼兒提供所需要的營養(yǎng)是促進其生長發(fā)育重要物質保證。但如今,很多獨生子女,家長慣著孩子,在幼兒園就餐時,特別是小班的孩子,挑食,搶食等現(xiàn)象很多,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進餐習慣很有必要。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某幼兒園小班全體幼兒,共42人,隨機抽取36名
(二)研究方法
1.觀察記錄法:通過對小班36名孩子進餐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小班幼兒在進餐上的習慣。
2.分析法:通過對小班幼兒的進餐現(xiàn)象,進行分析制表,更好的得出應對的策略。
2.文獻研究法:主要是通過網(wǎng)絡到各種學前教育網(wǎng)站或者相關教育網(wǎng)站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研究。
三、幼兒在幼兒園進餐習慣問題
(一)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小班幼兒的自主性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屬于直覺行動思維,因剛入園,社會適應能力也比較弱。
(二)根據(jù)幼兒進餐時,所觀察的進餐習慣
筆者通過對36名孩子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餐時,有的孩子吃飯走動,有的吃飯發(fā)呆,所占比例比較多。
(三)沒有良好的進餐時間段
通過表一分析,進餐時間較快的人數(shù)比例少,小班大部分孩子進餐時間長為25分鐘左右。
(四)幼兒不能保證進餐量,有浪費現(xiàn)
根據(jù)小班幼兒進餐量表中可知,小班幼兒在進餐的量表上,有61%的幼兒是沒有全吃完的。進餐時,“一邊玩一邊吃,這樣就會分散吃飯的注意力,影響消化液的分泌,提不起食欲”, 在進餐中還存在挑食現(xiàn)象。
四、培養(yǎng)幼兒進餐習慣策略
面對幼兒不良的進餐習慣,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以下方法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進餐前
1.組織餐前洗手
“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洗手時間持續(xù)30秒以上且用流水(如自來水)洗手,能使手上的致病微生物減少80%,如果再加上用肥皂或者洗手液,能使病源微生物減少95%。”可見,餐前洗手的重要。
2.盥洗時,有些幼兒洗的慢,在等待中可以做些安靜活動,如報餐,手指操等。
(二)進餐時
1.讓幼兒保持良好的情緒,保證自由寬松的進餐環(huán)境
案例一:帶班時,發(fā)現(xiàn)有幼兒不小心把飯撒到了地板上,教師用責備的態(tài)度來對幼兒,導致幼兒在進餐時沒了食欲。
案例二:觀察中有個幼兒一直在用勺子切菜,其他幼兒差不多快吃完了,她還沒吃開始。教師微笑的問她在做什么,她說:“我在學媽媽做飯?!薄巴?,你做的菜可真香,說明菜已經(jīng)熟了,可以吃了哦。”于是,她很開心的吃了起來。
進餐時,教師應讓幼兒保持良好的情緒進餐。可改變過多的進餐紀律,如:不要打鬧嬉戲,沒吃完的快點吃等。給幼兒正面引導,如:今天的飯菜真香,快吃好的小朋友可以獎勵貼貼紙等。
2.教孩子學會自律
進餐時,有的幼兒會拿著玩具玩,和旁邊的幼兒說話,還有走動現(xiàn)象。因此要讓幼兒學會自律,學會自我控制。
3.控制好吃飯的時間
在進餐時,教師要控制好進餐時間,避免出現(xiàn)進餐后人數(shù)的參差不齊。
案例三:進餐時,發(fā)現(xiàn)有個幼兒吃得慢。教師:“你有吃過漢堡嗎?你可以把你的飯當做漢堡吃,你試試看,有沒有漢堡的味道?”于是,他疑似的吃了一口,覺得挺好吃的。并且很有樂趣。他說:“這飯還有水果的味道呢!”他還要求自己動手把剩下的吃完。
針對表二,對于幼兒吃飯慢問題,可以采用替代法進行指導就餐。如案例三,采取替代法既能保證幼兒進餐量,還能保證良好的進餐氛圍。
4.保證孩子進餐量
案例四:小雨每天吃飯時都說不想吃飯。于是,我采取了方法:“老師現(xiàn)在和你玩?zhèn)€游戲,老師不看你吃飯,你要保證吃五口,才可以叫老師,小雨是個聰明的孩子,肯定能吃的很快。”于是我站在離桌子不遠的地方觀察她,果然她一口飯一口菜吃了起來,等她吃到五口的時候,她跑過來跟我說,“老師,我吃完五口了。我吃飽了?!庇谑?,她很開心的收拾了碗。第二次進餐時,我采取加量的方法,她也很快的吃完了。第三次,我問她能不能全部吃完,她說“可以?!焙髞?,我跟她說能不能在不和老師玩游戲的情況下,把飯吃完?”她說:“可以?!蔽疫€及時表揚了她。
針對表三飲食不均衡性問題,在幼兒進餐時,可以采取逐漸加量的方法。案例中就是用此方法有效的對幼兒就餐進行指導。
5.進餐中要因人而異
因幼兒個體差異,教師應采取因人而異的方法。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物質鼓勵法
案例五:凱凱他是一個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兒。吃飯時到處亂跑。教師用貼貼紙鼓勵他,在教師的引導下,原來只能待不到三分鐘,現(xiàn)在能待十分鐘左右。
案例中采取的物質鼓勵法,讓幼兒在進餐中學會自我控制,但這個方法不能一直用再同一個人身上用多次,不然反而會養(yǎng)成為了得到某些東西而做事的習慣,這是不可取的。
(2)逐漸加量法
在案例四中,小雨不想吃飯,教師采用游戲和逐漸加量的方法讓小雨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進餐。
(3)榜樣法
在幼兒進餐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用餐,做好榜樣。
(三)進餐后
1.吃完走收碗路線,避免發(fā)生碰撞
為了避免發(fā)生碰撞,教師要提前制定好路線??梢允孪葴蕚溲b碗的桶,減少幼兒發(fā)生碰撞。
2.吃完的孩子可以安靜玩玩具,保證安全性
在幼兒進餐后,教師可以安排幼兒閱讀或者玩玩具避免走動發(fā)生碰撞。
3.餐后散步
在進餐后,可以組織幼兒進行餐后散步。因幼兒在進餐后,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午睡。因此可以多加些散步等小活動促進消化。
五、結語
總之,培養(yǎng)幼兒進餐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兒進餐時,應多注意幼兒所存在的挑食,偏食等現(xiàn)象,并進行有效指導。培養(yǎng)幼兒良好就餐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